如何修行,可以修得相貌美丽端正庄严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1 07:16
- 提问者网友:精神病院里
- 2021-02-28 18:37
如何修行,可以修得相貌美丽端正庄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2-28 19:12
佛在世的时候,印度波斯匿王,生了一个相貌丑陋的女儿,名叫金刚,不但一般人觉得她难看,就是连亲生父母也不喜欢看她。可是经过她向佛求哀忏悔以后,却渐渐变成端正而庄严起来。大家觉得很奇怪,就去请示佛陀。
佛说出她过去的因缘:
在过去迦叶佛出世时,有一位相貌长得很丑陋的圣者,他常到一个长者家托钵。有一天,当这位圣者又去托钵时,长者的女儿见到他,就以恶口骂道:“面貌这样的难看,皮肤又这样的粗黑,为什么你长得这样的使人讨厌呢?”
圣者听了其女的恶言,欲入涅槃,便现神通力作十八变。这位长者的女儿见了,知道自己错了,立刻就向圣者求哀忏悔。因为恶口毁骂,所以得到今世相貌难看的果报;因为知道忏悔,所以后来又变成庄严,可见一切都有因果关系。
依佛教的因果律来说,犯恶口的人,业果成熟时,堕地狱道,备受众苦。地狱罪毕,转生饿鬼,常有蛆虫或脓血,从其口中流出。如果转生畜生,唯有食啖粪秽,居处肮脏,叫声粗恶不堪。畜生罪毕,生而为人,则面貌丑陋,牙唇疏缺,口有臭味,为每一个人所讨厌。www.tbdchq.org我们常见有的人长得威仪庄严,有才学智慧,讲起话来口才也很好,但是没有人愿意和他在一起,这是因为他爱骂人,说话刻薄,伤人自尊。所以,造恶口业的人,永远被人看轻人格,减少人缘。佛陀临入灭以前曾经指示弟子,对付恶人的态度是“以默摈之”,也就是沉默不理他。所以,恶口的人,当他骂人的时候,可能对方不去回应,但这并不是代表恶口降伏别人,而是别人把他看作坏人,远离他,不睬他。恶口有如此的罪过,如果不恶口,当然就有很多的功德了。佛经上说:“一个人能离开恶口,说出来的言语,自有分寸。可以利益于人,而且合乎真理。发出来的言词,美妙悦耳,使人易于接受,能够产生作用。所说的话,非但不会引起他人的讥诮,还能使对方生起敬爱与欢喜。”
佛说出她过去的因缘:
在过去迦叶佛出世时,有一位相貌长得很丑陋的圣者,他常到一个长者家托钵。有一天,当这位圣者又去托钵时,长者的女儿见到他,就以恶口骂道:“面貌这样的难看,皮肤又这样的粗黑,为什么你长得这样的使人讨厌呢?”
圣者听了其女的恶言,欲入涅槃,便现神通力作十八变。这位长者的女儿见了,知道自己错了,立刻就向圣者求哀忏悔。因为恶口毁骂,所以得到今世相貌难看的果报;因为知道忏悔,所以后来又变成庄严,可见一切都有因果关系。
依佛教的因果律来说,犯恶口的人,业果成熟时,堕地狱道,备受众苦。地狱罪毕,转生饿鬼,常有蛆虫或脓血,从其口中流出。如果转生畜生,唯有食啖粪秽,居处肮脏,叫声粗恶不堪。畜生罪毕,生而为人,则面貌丑陋,牙唇疏缺,口有臭味,为每一个人所讨厌。www.tbdchq.org我们常见有的人长得威仪庄严,有才学智慧,讲起话来口才也很好,但是没有人愿意和他在一起,这是因为他爱骂人,说话刻薄,伤人自尊。所以,造恶口业的人,永远被人看轻人格,减少人缘。佛陀临入灭以前曾经指示弟子,对付恶人的态度是“以默摈之”,也就是沉默不理他。所以,恶口的人,当他骂人的时候,可能对方不去回应,但这并不是代表恶口降伏别人,而是别人把他看作坏人,远离他,不睬他。恶口有如此的罪过,如果不恶口,当然就有很多的功德了。佛经上说:“一个人能离开恶口,说出来的言语,自有分寸。可以利益于人,而且合乎真理。发出来的言词,美妙悦耳,使人易于接受,能够产生作用。所说的话,非但不会引起他人的讥诮,还能使对方生起敬爱与欢喜。”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也偏爱
- 2021-02-28 20:21
不修行的人,哪怕在日常生活中,常保持微笑,温和待人也是会变得美丽大方的;如果对人常常恶意相向,威吓别人,让人心生恐惧,自己也会渐渐变得恐怖相,令人生畏。学佛如理如法,自然更能越变得庄严美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随境缘所转,所以相貌也在变化之中,就根据你的修为来改变,心定自然往好的方向改变,心不定就会随着境缘而变!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