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从《山海经》看古人是如何治水的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9 01:25
  • 提问者网友:爱了却不能说
  • 2021-01-18 02:25
从《山海经》看古人是如何治水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1-18 03:37
《山海经》中多次出现见则大旱、见则大水之类的话,在《解读山海经之“见则”二字》一文中解释了见则二字的含义,见则大水的意思是发生水灾要祭祀什么,见则大旱的意思是发生旱灾要祭祀什么。五藏山经中水灾的记录共有七条,旱灾的记录有十二条,是《山海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祭祀。
古人治水并非单纯依靠祭祀,同时还要兴修水利。《大荒北经》记载:“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传说中魃是黄帝的女儿,是旱神,她所在的地方不下雨,所以出现旱灾就认为是魃来了,在驱逐魃的时候除了要做法事,还积极地修建水利以自救。
在所有治水的祭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息壤。《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治水用息壤是”窃“,因为他”不待帝命“,这说明息壤并非谁都可用,只有天子授权才能用,所以息壤是治水的最高规格的祭祀,未经许可盗用息壤,罪同谋反,鲧因此成了千古罪人。后来大禹治水也用了息壤。《淮南子-地形训》记载: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不知禹用息壤有没有经过天子的同意。
无论是鲧治水还是禹治水,在使用息壤的同时还兴修水利。鲧的办法是修建堤防,这种办法沿用至今;禹的办法是疏通河道,表面上看禹的办法似乎更好,但是联想当年的实际,其实并不可行,最多只能疏通个别关键的河段——比如壶口。事实上大禹治水能成功只是恰好赶上了气候变化,成就了虚名。
最后把五藏山经中有关治水灾和旱灾的祭祀列出来,见识一下古人想象力,绝对比抗日神剧还要雷人。
水灾有七条:
南次二经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西次三经崇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西次三经玉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西次四经邽山。嬴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东次一经犲山。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
东次二经空桑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其名曰軨軨,其鸣自詨,见则天下大水。
东次四经剡山。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婴儿,是兽也,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
旱灾十二条:

南次三经鸡山。其中有鱄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南次三经令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袅,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西次一经太华之山。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西次三经钟山。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则其邑大旱。
西次四经崦嵫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
山次一经浑夕之山。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
北次三经錞于毋逢之山。是有朋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东次一经栒状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而鼠毛,其名曰{此虫}鼠,见则其邑大旱。
东次一经独山。其中多庸,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东次二经姑逢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雁,其名曰獙獙,见则天下大旱。
东次三经女烝之山。其中多薄鱼,其状如鳣鱼而一目,其音如欧,见则天下大旱。
东次三经子桐之山。其中多骨鱼,其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见则天下大旱。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