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中华大地指的是什么意思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17:31
  • 提问者网友:城市野鹿
  • 2021-04-05 01:01
中华大地指的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4-05 01:20
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这两句话历来成为志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由于出处年代久远,加之古人的话一个字概括多种...意思是说:大地以宽广深厚承载万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万物无所不包容。“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与前一句紧密联系,...
中国广阔的土地,形容我国的地大物博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4-05 02:58
"中华民族"一词,人人在用,天天在用,我们的国歌中也提到了中华民族。但是要问:何谓"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究竟包括哪些人?也许有很多人就说不清、道不明了。 我们不妨先看看国内外一些语文工具书上对"中华民族"一词的解释。外国的工具书解释得极为简单,不论是"中华民族"还是"汉族",他们一律释为chinese。我们对他们难作苟求,这种连我们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事,他们当然更难说得清楚。但是海峡两岸出版的工具书如果解释错误,那就说不过去。可惜事实正是如此。可以说,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外所有的工具书对"中华民族"一词的解释都不确切。 大陆新版《辞海》释曰:"我国各民族的总称。" 台湾三民书局版《大辞典》释曰:"族名,指组成中国各民族的集合体。" 但如此解释,显然不妥。因为, 一、民族与国家本来是不同性质的两种群体,不应混为一谈。二、按照以上的解释,"中华民族"既然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那就可以说中华民族=中国人,也就是把几千万海外华人扫除在外。 错误的产生,绝非无因。我们过去对民族与国家的区别一向不太重视,混淆不清,由来已久。"民族"之说,产生于近代,历史上则常以"国家"代替"民族"。过去所说的爱国思想,实指民族意识;所说的爱国志士,实指民族英雄。在辛亥革命时期,既有"中华民族"的提法,又有"中华国族"的提法,或竟直称为"国族"。这就真正把"民族"与"国家"混为一谈了。对日抗战期间,"国家至上"与"民族至上"并提,只见其同,未见其异。"国歌"中也只提"中华民族"而未提"国家"。在进行宣传教育之时,分不清民族与国家,尚无大碍;但是科学的研究历史之时,却不容许存在这种混淆。我们在探讨什么是"民族",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时候,一定要摆脱"国家"这个概念的纠缠,纯粹从民族角度上去探讨问题。一定不要忘记"民族"是自然形成的,而"国家"、"政权"是人为的这种根本区别。 那么,"中华民族"究竟应该如何解释?究竟应该包括哪些人?实际上应该包括: 一、 汉族(也无论是居于国内还是国外)。 二、 居于国内的各个少数民族。 三、 海外华人(包括未入外国籍的华侨与已入外国籍的华裔)。 在解释"中华民族"一词时,除了说明哪些人属于中华民族之外,还需要说明"中华民族"是由"华夏族"、"汉族"逐渐发展而来的。"华夏族"是民族,"汉族"是民族,"中华民族"还是民族,这三个"民族"又没有单数复数之分,三者之间究竟有何不同?这是外国人觉得很难理解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有必要追溯一下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在长时期中逐渐发展、演变的经过。 夏代以前,中华大地上各部落、部族迁徙不定,分合无常。自夏代至秦汉,为夷、夏各族并立时期。文化水平较高的"诸夏"与文化水平较低的诸"夷"犬牙交错,此出彼入,通过互相争斗与和平交往而逐渐融合。当时的"诸夏"并非单一民族,而是血缘不同的各族共用"夏礼"而被称为"诸夏",正因为有了一个"诸"字,说明是复数而非单数。"诸夏"又称"华夏"。因此"华夏族"并非单一民族,而是以华夏文化为纽带而结合起来的"民族联合体"。 汉武以后,"华夏族"逐渐改称"汉族"。经过从夏到汉约两千年的融合,生活在中原的诸"夷"已先后融入汉族,只有北方、西方、边疆各地还存在一些少数民族,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是:进、退、分、合,变化无常。总的发展趋势则是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不断融合,在人口上常占优势,因而在中华大地上取得了主体民族地位。"汉族"也不是单一民族而是一种"民族融合体"。 活动于中华大地上的人群不只是汉族,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可以合称"中华各族"。"中华"之称,魏、晋之际,已见端倪。元末农民起义军与清末革命志士都正式提出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恢复中华"者,恢复"中华各族"所共同建立之国家(并非只是汉族建立的国家)。近代西方殖民者东来,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中华各族"在外力冲击之下,才开始意识到求同存异、团结御侮之必要。所谓"同",是中华文化之同;所谓"异",是各民族语言、宗教、风俗、习惯之异。在外侮日亟的情况下"中华各族"乃逐渐形成"中华民族"。因此,"中华民族"乃是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所形成的"民族共同体"。 中华儿女与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还有两个"别称",一是"中华儿女",二是"炎黄子孙"(炎帝与黄帝的子孙,或者只说"黄帝子孙")。这两种称呼有时候可以通用,都是指的中华民族。但是大同之中又有小异,"中华儿女"之称是近代才出现的,其含义偏重于文化(是共同接受中华文化的群体);"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称古已有之,其含义偏重于血缘(有共同的祖先)。因此,有些少数民族可以接受"中华儿女"之说,不愿接受"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之说。 一个民族的形成,首先是由于血缘。其次才是由于文化。在原始社会中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