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枢性发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呀?急哦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9 16:56
- 提问者网友:战魂
- 2021-03-09 03:58
请问中枢性发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呀?急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等灯
- 2021-03-09 04:21
中枢性发热为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伤导致肌体散热、产热功能障碍引起的高热状态,解热药物不能控制。多见于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手术、急性脑水肿、癫痫、中暑等疾病。
临床上可表现为以下特点:1、体温随环境温度而改变;2、皮肤温度分布不均,四肢皮温低于躯干;3、体温升高多于夜间明显,体温可达41-42度,不伴出汗、寒战;4、心率不会随体温升高加快;
治疗:头戴冰帽,冬眠合剂,酒精擦浴、冷水灌肠,原则为物理降温为主,降低患者环境温度为目的
病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肝功及脑部,治疗上结合一些保肝及减轻脑水肿的药物,吸氧
积极治疗原发病。我的答案你满意吗?
临床上可表现为以下特点:1、体温随环境温度而改变;2、皮肤温度分布不均,四肢皮温低于躯干;3、体温升高多于夜间明显,体温可达41-42度,不伴出汗、寒战;4、心率不会随体温升高加快;
治疗:头戴冰帽,冬眠合剂,酒精擦浴、冷水灌肠,原则为物理降温为主,降低患者环境温度为目的
病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肝功及脑部,治疗上结合一些保肝及减轻脑水肿的药物,吸氧
积极治疗原发病。我的答案你满意吗?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廢物販賣機
- 2021-03-09 04:53
你好: 中枢性发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中枢性发热在发热的各种病因中较为少见,临床上在确定中枢性发热时, 应首先除外各种感染性、药物性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对于难以解释的中度体温升高不能轻易认为是中枢性发热。
引起中枢性发热的疾病以脑血管病、 脑外伤及脑部手术侵袭较常见, 也可见于脑部肿瘤、 癫痫、 酒精戒断和急性高颅压等。此外, 有学者将恶性高热和神经安定剂恶性综合征也归为体温调节障碍一类。
中枢性发热的临床特点
双侧下丘脑前部病变, 特别是视前区体温敏感神经元的病变, 引起体温整合功能障碍, 使躯体的血管扩张和汗腺分泌等散热机制障碍, 从而导致中枢性高热。由于散热机制障碍,所以在发热时不伴有出汗、呼吸快、脉搏增快以及皮肤血管扩张等生理性散热反应。中枢性发热主要有下列特点。1 突然高热, 体温可直线上升, 达40~41℃, 持续高热数小时至数天直至死亡;或体温突然下降至正常.
2 躯干温度高, 肢体温度次之, 双侧温度可不对称, 相差超过0.5℃。3 虽然高热, 但中毒症状不明显, 不伴发抖。4 无颜面及躯体皮肤潮红等反应, 相反可表现为全身皮肤干燥、发汗减少...你好: 中枢性发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中枢性发热在发热的各种病因中较为少见,临床上在确定中枢性发热时, 应首先除外各种感染性、药物性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对于难以解释的中度体温升高不能轻易认为是中枢性发热。
引起中枢性发热的疾病以脑血管病、 脑外伤及脑部手术侵袭较常见, 也可见于脑部肿瘤、 癫痫、 酒精戒断和急性高颅压等。此外, 有学者将恶性高热和神经安定剂恶性综合征也归为体温调节障碍一类。
中枢性发热的临床特点
双侧下丘脑前部病变, 特别是视前区体温敏感神经元的病变, 引起体温整合功能障碍, 使躯体的血管扩张和汗腺分泌等散热机制障碍, 从而导致中枢性高热。由于散热机制障碍,所以在发热时不伴有出汗、呼吸快、脉搏增快以及皮肤血管扩张等生理性散热反应。中枢性发热主要有下列特点。1 突然高热, 体温可直线上升, 达40~41℃, 持续高热数小时至数天直至死亡;或体温突然下降至正常.
2 躯干温度高, 肢体温度次之, 双侧温度可不对称, 相差超过0.5℃。3 虽然高热, 但中毒症状不明显, 不伴发抖。4 无颜面及躯体皮肤潮红等反应, 相反可表现为全身皮肤干燥、发汗减少、四肢发凉。5 一般不伴有随体温升高而出现的脉搏和呼吸增快。6 无感染证据, 一般不伴有白细胞增高, 或总数虽高, 分类无变化。7 因体温整合功能障碍, 故体温易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波动。
高热时用抗生素及解热剂(如乙酰水杨酸等)一般无效, 这是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解热药难以对其产生影响, 所以不产生降温的临床效果。但用氯丙嗪及冷敷可有效。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