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法律行为法律行为

答案:6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8-12 03:30
  • 提问者网友:山高云阔
  • 2021-08-11 12:14
法律行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撞了怀
  • 2021-08-11 13:49

    法律行为一词源于德国民法典,萨维尼给出的定义是“行为人创设其意欲的法律关系而从事的意思表示行为”,大多数法学家接受了这一定义。这一定义强调了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要素与所产生的私法效果。 法律行为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不可缺少的核心构成要素。如果法律行为能够产生主体预期的后果,按照当事人的意思安排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必须要能够自主作出意思表示,而且这种意思表示能够依法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拘束力。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根本区别即在于当事人是否做出了意思表示且这种意思表示是否能够产生拘束力。在一些事实行为中,当事人也可能对其行为后果有一定的意思但没有表达于外(如先占),也有的对其行为后果有一定的意思而且也表达于外了(如自助),但由于不符合法律行为的本质要求而不能发生相应的法律效力,只是产生了法律直接规定的法律后果,因此并不被认为是意思表示。可见,在事实行为中,意思表示是不被考虑的。   还要指出的是,萨维尼的这一经典定义表明法律行为本身不含有“合法性的要求”。在法律行为的构成中强调合法性的要求,将不适当地突出国家对民事主体行为自由的干预,限制了私法自治。法律行为的本质不在于其合法还是非法,而在于意思自治。在法律行为的构成中强调合法性的要求,不仅人为地造成许多概念上的冲突,而且人为地形成了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等多个概念,反而使得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趋于模糊。   实际上,合法性仅仅是法律行为的效力判断要件(标准),而非其本质构成要件。在确定法律行为的效力时必须要强调合法性要件,即“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或社会公共道德”。这样,既严格确立了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又严格区分了其效力规则(生效要件)与成立规则(构成要件)。   


我国的法律行为的概念   


在我国,1986的《民法通则》并未直接采用法律行为这一概念,而是采用了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行为这两个概念。在制度设计规定上,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的行为。《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行为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在这里强调一下,现在很多的行政法律行为、诉讼法律行为等概念是相对于我国的民事法律行为来说的。但是这一规定其实不是很合理的,在上面也已经提到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鸽屿
  • 2021-08-11 16:18
法律简单的说就是,为人民建设的一种公平的保障,有困难找法院!
  • 2楼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08-11 15:29
渊源上说,法律行为原来是民法上的概念,后来刑法,宪法都有引用,于是为了区分民法上的法律行为叫做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简单说吧,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是有区别的,民事法律行为有当事人意思表示,是能够引起法律上效果的行为,比如你签个合同,购买东西,这都是民事法律行为,在民法上能够找到相关的法条的。而事实行为呢,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是不作意思表示的),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 3楼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8-11 15:07

法律行为包括民事行为、准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 4楼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8-11 14:59

法律行为: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法律行为包括直接意义上的作为,也包括不作为(即对于一定行为的抑制)。通常又把前者称为积极的法律行为,后者称为消极的法律行为。

  • 5楼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8-11 14:37
意欲何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