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是什么意思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30 03:54
- 提问者网友:活着好累
- 2021-12-29 12:54
诗篇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12-29 14:06
问题一:诗篇的意思是什么 诗篇的意思就是 象诗一样的篇章。比喻文章节奏感很强、叙事层次分明画面美观想象丰富,让人产生美感的同时,也有思想的共鸣。问题二:不朽的诗篇是什么意思? 传世长盛不衰的经典诗篇问题三:动人的诗篇是什么意思? 寄扬州韩绰判官
【题解】
见《樊川文集》。作者于大和年间在扬州为淮南节度使府掌书记,与韩绰同僚交好。此诗当是离扬州去长安后作。诗中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并于戏谑中表现出对扬州的深情依恋。
【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2\扬 州 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
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
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
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是姜夔的自度曲。
扬州于宋高宗在位期间,曾两次遭到金兵的破坏。淳熙丙申至日,即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词人于扬州第二次被劫后的第十六年,路过扬州,有感于扬州今昔之变化,追怀丧乱,写下了这首词。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淮左名都”: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观赏古迹,但看到的却是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昔日的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犹厌言兵”表示人们对战争的极度憎恨,也刻画了曾经创伤的人们的复杂的心理状态。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词继续描写空城荒凉的景象。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人感想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在空城上回荡。号角的声音,更反衬出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有时是无声胜有声,这里是以有声反衬无声,更觉凄凉静寂。
词的上片写景,着重写词人初到扬州的所见所闻,一片萧条、空阔、冷落、荒凉的景象。下片写情,用杜牧重新来到扬州的假想,伤今怀古,抒发感慨。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牧是一个有卓亥赏鉴的诗人,假如杜牧重到扬州,看到古都的今昔沧桑之变,一定会十分吃惊的。这几句写杜牧,实际上也是写词人自己,扬州的变化出乎他的意料,使他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春。”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杜牧的《遣怀》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这里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深情。前面“重到须惊”为一层,这里“难赋深......余下全文>>问题四:圣经诗篇上行之诗的含义 上行之诗(诗120-134),一说是以色列人在节期敬拜时,在诗班登耶路撒冷圣殿阶梯时唱的诗歌,所以有“登阶之诗”之称;另一说是以色列人在每年往耶路撒冷过节朝圣之旅的路途中,边走边登锡安山时所唱的诗歌,所以有“朝圣之诗“之称。上行之诗原本自为一集,后加上135,136两首一起纳入以色列人被掳归回后编成的诗篇最后一集,称为”大赞美诗篇“。前两种说法并不互相排斥。指上行之诗的由来与最初用途。最后的说法则是指上行之诗后来的用途及在诗篇中的地位。问题五:旧约《诗篇》的含义 ? 写作背景
这方面的资料主要来自诗篇的标题;在一百五十篇中,有一百一十六篇附有标题(参3-6篇等) 。 这些标题可包括下列六类的资料(全部或部分):种类(如金诗、训诲诗等),用途(如献殿、安息日),乐器(如丝弦、吹的乐器),调子(如远方无声鸽、百合花),作者(如大卫、摩西、可拉的後裔),写作的场合或原因(如3篇 : 「大卫逃避他儿子押沙龙的时候作的诗」)。
根据这些标题,大卫总共作了七十三篇的诗(如3-5篇等), 摩西写了一篇(90篇),所罗门撰写了两篇(72篇; 127篇)。其他还有亚萨所写的十二篇(如73篇),可拉後裔的十一篇(如84篇; 85篇) 。 还有希幔(88篇)与以探的训诲诗(89篇);这四位作者(包括可拉)都是著名的音乐家,肩负歌颂神的重责(参代上15:17; 25:1-2)。
由於一些大卫的诗提及圣殿(如5:7; 23:6)或被掳(14:7; 51:18),有学者认为不会出自大卫的手。无可否认,「大卫的诗」原文可有各种的解释,包括
1 大卫所写的诗;
2 为大卫而写的诗;
3 选自一本「大卫诗集」的诗;
我们不能百分之一百肯定,每篇「大卫的诗」都指大卫亲笔所写的诗。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卫曾经写了不少的诗歌,例如他被称为「作以色列的美歌者」(撒下23:1),是圣殿诗班的先师(拉3:10; 尼12:24),而历史书里也多次提及他写诗的事实(撒下1:19-27, 22; 23:3-7; 代上16:8-36)。
有十四篇诗的标题记下写诗的背景,可比较和参考撒母耳记上下与这些标题有关的史实;
59篇 (撒上19:11)
56篇 (撒上21:11)
34篇 (撒上21:13)
57和142篇 (撒上22:1)
52篇 (撒上22:9)
54篇 (撒上22:19)
7篇 (撒上24章)
18篇 (撒下5:10)
30篇 (撒下5:11)
60篇 (撒下8章)
51篇 (撒下11:2; 12:1)
3篇 (撒下15-18章)
63篇 (撒下17:27-29)
主题特色
概括来说,诗篇的内容就是向万军之耶和华献上的祈祷和颂赞:
祈祷的诗歌
乃是诗人在遭遇患难(例如疾病、被人诬告等)时向神献上的哀求,求神迅速除去他们的痛苦。
祈祷诗的结构包括:
1 呼叫神的名字(引言);
2 向神细说痛苦(诗人的苦情);
3 求神采取拯救的行动(祈求的内容);
4 指出神为何应该俯允祈祷(祈求的基础);
5 向神许愿或即时发出信心的赞美(结语)。
这类诗歌分为个人或团体的祈祷诗;
1 前者的重点是诗人自己遇到的困难(参3篇; 5-7篇等),
2 後者则多是全国遭受外敌的侵略和凌辱(参44篇; 60篇; 79篇等)。
颂赞的诗歌
颂赞的诗歌分两大类:
第一类是「赞美诗」
重点乃是耶和华所行的大能奇事和属性(例如创造,救赎选民出埃及、神的慈爱信实等)。这类赞美诗分为三部分:
1 引言(邀请人同来赞美耶和华);
2 原因(指出为什麽要赞美 );
3 结语(重复引言或诗人的立志)。
第二类称为「感恩诗」
述说耶和华如何垂听了诗人遇难时的祈祷,搭救了他,故他现在到圣殿献上感恩祭,赞美神为他们施行了奇事。这一类感恩诗包括:
1 引言(诗人称颂神);
2 原因(复述以前落入困境和获神拯救的经过);
3 劝勉(鼓励和他一起的亲友或旁观者敬畏这位信实的耶和华);
4 结语(向神还愿)。
本书大网
诗篇分为五卷,每卷皆以赞美(类......余下全文>>问题六:什么的诗篇,奇异的什么 壮丽的诗篇
感人的诗篇
神圣的诗篇
奇异的景象
奇异的景观
奇异的梦幻问题七:圣经诗篇中的“细拉”是什么意思? 对“细拉”一词意义的理解有几种。一种观点认为, “细拉”是个音乐术语,表示停顿,即诗歌唱到此处时,要停 止片刻:另一种认为,“细拉”是“升高”的意思,当诗歌唱到 此处时,乐手要提高音量,以突出或强调词意;再一种观点 认为,“细拉”是一个符号,表明诗歌唱到此处时,会众全体 要在神面前屈身,以表示他们对神的敬畏。
【题解】
见《樊川文集》。作者于大和年间在扬州为淮南节度使府掌书记,与韩绰同僚交好。此诗当是离扬州去长安后作。诗中表达出对友人的思念,并于戏谑中表现出对扬州的深情依恋。
【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2\扬 州 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
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
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
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是姜夔的自度曲。
扬州于宋高宗在位期间,曾两次遭到金兵的破坏。淳熙丙申至日,即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词人于扬州第二次被劫后的第十六年,路过扬州,有感于扬州今昔之变化,追怀丧乱,写下了这首词。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淮左名都”:宋朝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南东路的治所。“竹西”是扬州城东的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古迹。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词人想好好地游游名城,观赏古迹,但看到的却是一番凄凉荒芜的景象。杜牧《扬州》诗描写扬州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在《赠别》诗中又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昔日的扬州如此风光绮丽,而如今的扬州却是一片青青的荠菜和野麦了。“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自从高宗时金人两次南侵,古都扬州只剩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而劫后幸存的人们不愿再提起那几次可怕残忍的战争。可见战争给人的创痛太巨大了,伤痕还刻在他们的心上。“犹厌言兵”表示人们对战争的极度憎恨,也刻画了曾经创伤的人们的复杂的心理状态。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词继续描写空城荒凉的景象。到了黄昏时分,戍楼上又吹起了凄凉清苦的号角,使人感想到阵阵的寒意,号角声在空城上回荡。号角的声音,更反衬出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有时是无声胜有声,这里是以有声反衬无声,更觉凄凉静寂。
词的上片写景,着重写词人初到扬州的所见所闻,一片萧条、空阔、冷落、荒凉的景象。下片写情,用杜牧重新来到扬州的假想,伤今怀古,抒发感慨。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牧是一个有卓亥赏鉴的诗人,假如杜牧重到扬州,看到古都的今昔沧桑之变,一定会十分吃惊的。这几句写杜牧,实际上也是写词人自己,扬州的变化出乎他的意料,使他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春。”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杜牧的《遣怀》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句,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这里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深情。前面“重到须惊”为一层,这里“难赋深......余下全文>>问题四:圣经诗篇上行之诗的含义 上行之诗(诗120-134),一说是以色列人在节期敬拜时,在诗班登耶路撒冷圣殿阶梯时唱的诗歌,所以有“登阶之诗”之称;另一说是以色列人在每年往耶路撒冷过节朝圣之旅的路途中,边走边登锡安山时所唱的诗歌,所以有“朝圣之诗“之称。上行之诗原本自为一集,后加上135,136两首一起纳入以色列人被掳归回后编成的诗篇最后一集,称为”大赞美诗篇“。前两种说法并不互相排斥。指上行之诗的由来与最初用途。最后的说法则是指上行之诗后来的用途及在诗篇中的地位。问题五:旧约《诗篇》的含义 ? 写作背景
这方面的资料主要来自诗篇的标题;在一百五十篇中,有一百一十六篇附有标题(参3-6篇等) 。 这些标题可包括下列六类的资料(全部或部分):种类(如金诗、训诲诗等),用途(如献殿、安息日),乐器(如丝弦、吹的乐器),调子(如远方无声鸽、百合花),作者(如大卫、摩西、可拉的後裔),写作的场合或原因(如3篇 : 「大卫逃避他儿子押沙龙的时候作的诗」)。
根据这些标题,大卫总共作了七十三篇的诗(如3-5篇等), 摩西写了一篇(90篇),所罗门撰写了两篇(72篇; 127篇)。其他还有亚萨所写的十二篇(如73篇),可拉後裔的十一篇(如84篇; 85篇) 。 还有希幔(88篇)与以探的训诲诗(89篇);这四位作者(包括可拉)都是著名的音乐家,肩负歌颂神的重责(参代上15:17; 25:1-2)。
由於一些大卫的诗提及圣殿(如5:7; 23:6)或被掳(14:7; 51:18),有学者认为不会出自大卫的手。无可否认,「大卫的诗」原文可有各种的解释,包括
1 大卫所写的诗;
2 为大卫而写的诗;
3 选自一本「大卫诗集」的诗;
我们不能百分之一百肯定,每篇「大卫的诗」都指大卫亲笔所写的诗。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卫曾经写了不少的诗歌,例如他被称为「作以色列的美歌者」(撒下23:1),是圣殿诗班的先师(拉3:10; 尼12:24),而历史书里也多次提及他写诗的事实(撒下1:19-27, 22; 23:3-7; 代上16:8-36)。
有十四篇诗的标题记下写诗的背景,可比较和参考撒母耳记上下与这些标题有关的史实;
59篇 (撒上19:11)
56篇 (撒上21:11)
34篇 (撒上21:13)
57和142篇 (撒上22:1)
52篇 (撒上22:9)
54篇 (撒上22:19)
7篇 (撒上24章)
18篇 (撒下5:10)
30篇 (撒下5:11)
60篇 (撒下8章)
51篇 (撒下11:2; 12:1)
3篇 (撒下15-18章)
63篇 (撒下17:27-29)
主题特色
概括来说,诗篇的内容就是向万军之耶和华献上的祈祷和颂赞:
祈祷的诗歌
乃是诗人在遭遇患难(例如疾病、被人诬告等)时向神献上的哀求,求神迅速除去他们的痛苦。
祈祷诗的结构包括:
1 呼叫神的名字(引言);
2 向神细说痛苦(诗人的苦情);
3 求神采取拯救的行动(祈求的内容);
4 指出神为何应该俯允祈祷(祈求的基础);
5 向神许愿或即时发出信心的赞美(结语)。
这类诗歌分为个人或团体的祈祷诗;
1 前者的重点是诗人自己遇到的困难(参3篇; 5-7篇等),
2 後者则多是全国遭受外敌的侵略和凌辱(参44篇; 60篇; 79篇等)。
颂赞的诗歌
颂赞的诗歌分两大类:
第一类是「赞美诗」
重点乃是耶和华所行的大能奇事和属性(例如创造,救赎选民出埃及、神的慈爱信实等)。这类赞美诗分为三部分:
1 引言(邀请人同来赞美耶和华);
2 原因(指出为什麽要赞美 );
3 结语(重复引言或诗人的立志)。
第二类称为「感恩诗」
述说耶和华如何垂听了诗人遇难时的祈祷,搭救了他,故他现在到圣殿献上感恩祭,赞美神为他们施行了奇事。这一类感恩诗包括:
1 引言(诗人称颂神);
2 原因(复述以前落入困境和获神拯救的经过);
3 劝勉(鼓励和他一起的亲友或旁观者敬畏这位信实的耶和华);
4 结语(向神还愿)。
本书大网
诗篇分为五卷,每卷皆以赞美(类......余下全文>>问题六:什么的诗篇,奇异的什么 壮丽的诗篇
感人的诗篇
神圣的诗篇
奇异的景象
奇异的景观
奇异的梦幻问题七:圣经诗篇中的“细拉”是什么意思? 对“细拉”一词意义的理解有几种。一种观点认为, “细拉”是个音乐术语,表示停顿,即诗歌唱到此处时,要停 止片刻:另一种认为,“细拉”是“升高”的意思,当诗歌唱到 此处时,乐手要提高音量,以突出或强调词意;再一种观点 认为,“细拉”是一个符号,表明诗歌唱到此处时,会众全体 要在神面前屈身,以表示他们对神的敬畏。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duile
- 2021-12-29 15:45
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