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易水送人"壮士发冲冠"引用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2 20:34
- 提问者网友:缘字诀
- 2021-11-22 04:42
于易水送人"壮士发冲冠"引用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11-22 04:48
壮士荆轲刺秦出发燕太子丹于易水送别的典故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重冠"
诗的头两句是用典。 战国时,燕太子丹曾被质于秦,与秦王赢政结下分怨。太子丹回国后就如募勇士荆轲到易水边上,为他送行,即是“此地别燕丹”的寓意。当是时,高渐离击筑,荆轲昂首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击兮不复还!”于是“土皆嗔目,怒发上冲冠。”此就是第二句“壮士发冲冠”的意思。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人缅怀荆轲,不是单纯的讲故事,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骆宾王一生道路坎坷,常感到现实的压迫 因此用借古抒情的方法,在情景交融之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讲的是荆轲刺秦王,刺杀秦王是必死的任务,荆坷肯定会死在秦国,燕国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也是这个典故。
骆宾王在易水送别朋友的时候,不由得想起当年的壮士荆轲从这里出发去刺杀秦王时的种种情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荆轲虽然已经死去,但易水仍然寒气逼人,好象诉说着荆轲的豪情壮志,充满着对他无限的崇敬之情,令人在它面前不由得肃然起敬。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重冠"
诗的头两句是用典。 战国时,燕太子丹曾被质于秦,与秦王赢政结下分怨。太子丹回国后就如募勇士荆轲到易水边上,为他送行,即是“此地别燕丹”的寓意。当是时,高渐离击筑,荆轲昂首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击兮不复还!”于是“土皆嗔目,怒发上冲冠。”此就是第二句“壮士发冲冠”的意思。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人缅怀荆轲,不是单纯的讲故事,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骆宾王一生道路坎坷,常感到现实的压迫 因此用借古抒情的方法,在情景交融之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讲的是荆轲刺秦王,刺杀秦王是必死的任务,荆坷肯定会死在秦国,燕国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也是这个典故。
骆宾王在易水送别朋友的时候,不由得想起当年的壮士荆轲从这里出发去刺杀秦王时的种种情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荆轲虽然已经死去,但易水仍然寒气逼人,好象诉说着荆轲的豪情壮志,充满着对他无限的崇敬之情,令人在它面前不由得肃然起敬。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