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梵书的梵书哲学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7 21:27
  • 提问者网友:王者佥
  • 2021-04-07 08:44
梵书的梵书哲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4-07 09:16
梵书继承了吠陀这一原人理论,并将原人发展为梵,使“梵”的概念成为梵书哲学的主要标志。这也是“梵”这个印度 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范畴在印度宗教哲学著作中第一次出现。梵书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首先,在神学上,用祷主取代生主。梵书哲学家废生主,立祷主,主要是为了:①加强婆罗门种姓的神圣性。梵书时期是印度奴隶占有制开始稳定的时期,婆罗门垄断了对吠陀的解释。他们将最高之神称为“梵主”(婆罗门主),祭神的人称为“梵志”(婆罗门种姓),宣扬神为人之本性,人为神之体现,因而人与神共一梵体,婆罗门种性与神同样神圣,所以婆罗门应受到同神一样的尊敬。②对付刹帝利的挑战。在此时期,婆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高级种姓之间出现了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斗争。刹帝利开始不承认婆罗门对吠陀解释的绝对权和世袭权;同时认为婆罗门并不完全通晓吠陀奥义,因而不断在神学上和哲理上向婆罗门提出挑战。婆罗门哲学家则力图确立“梵”为至高无上之神,宣扬只有婆罗门对“梵”的解释才是权威的、正确的。“梵”是古印度人的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较高级的抽象概念,它的出现标志当时人类智力的提高。
其次,在哲学上,梵书哲学家在生主──原人基础上发展了“梵”,认为梵为知识的源泉。而知识的具体形式是《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和《娑摩吠陀》。这就把梵看作知识之体,把吠陀看作知识之用,故《百道梵书》称梵为万法之基。
随着梵在哲学上的演变,梵从自身又产生出一个与梵同体的“我”。《百道梵书》说:“梵自在体说:‘我将献我自己的我于众生之中,而众生亦将复归于我自己之我之内’”。梵书哲学家在此表述了大我小我的哲学关系,认为梵自在体为大我,大我化为现象界的众生或无数的小我,而无数小我又从未离开包摄万有的大我。这一大小相涉、梵我相即的理论为即将向完善梵我体系的奥义书哲学过渡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
梵书还继承吠陀关于识、原素、有无、轮回、梨多(道)等哲学观点,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