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准备姿势的动作要领是什么?右手横板。
答案:4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05:30
- 提问者网友:情歌越听越心酸
- 2021-03-22 16:46
乒乓球准备姿势的动作要领是什么?乒乓球发球的要求和动作要领是什么?乒乓球反手推挡的动作要领是什么?右手横板!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舊物识亽
- 2021-03-22 17:15
一.准备姿势1.站位
正手拉球前的基本战位姿势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以右手为例),一般情况下球拍置于腹前,重心在两脚之间,稍向前倾以利于起动。收腹、含胸,膝关节略有弯曲,但不要蹲下去,以保持较高的重心。
2.重心移动
当来球接近球网时,伴随着手臂的移动,开始进行重心移动。在重心移动时,腰部略有转动,但不要转动过大,身体有一定的倾斜,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在右脚上就可以了。在重心移到右脚后,右肩略有下沉。支撑腿略弯曲,但不能弯曲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发不上力。在这一环节上,业余选手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大的转动髋部,使身体重心在垂直轴上运动过多,造成拉球时的力量分散,不能有效的发挥向前的力量。比较好的做法是,重心在垂直轴上略有移动的同时,在矢状轴上要有一定的运动,使得重心有足够向后运动的距离,这有利于在发力时向前移动。如果重心移动有投铁饼的感觉那就错了。在重心移动过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重心在脚上的位置是全脚掌略靠前外侧,这样可充分发挥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3.引拍
在重心移动的同时,球拍经腹前向右斜后下方移动。在这一动作中,任何多于动作都是没有用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经最经济的路线把球拍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且要自然。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是在身体右侧腰部下方,大腿中段的后方一点。肩部要保持适当的紧张。不能把肩部完全打开,这样会影响拉球时的动量转递。手臂放松,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条线上,也就是说手臂不能完全伸直,这样容易造成僵硬。这时肘关节的夹角一般在150°~170°之间即可。
在引拍过程中,对于学习拉弧圈球的人来说,令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向后拉肘,或向上抬肘,这样极大的影响拉球发力。如果有这样的毛病,必须坚决改掉。在整个引拍过程中,肘关节几乎始终与手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在前后方向上超过手的位置,那说明引拍就有问题了,其前后顺序是,前臂带动肘关节移动,不能是肘关节拉着前臂做前后运动。上臂在引拍过程中,与身体的距离要自然打开,不要夹臂,大约有一拳的距离即可。 4.发力
总体上说,拉球的发力是一个动量传递的过程。其传递的基本原则是,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传递,由身体的下方向上方传递,由身体的近端向远端传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右脚的外前侧向前上方蹬地开始,重心逐渐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肘、手腕、手指,最后作用于球拍击球的一瞬间。在这个过程中,髋关节要适当前顶,腰部和腹部收紧,控制住力量,使其集中。前臂和手腕在击球的一瞬间要有内收动作,手指在击球一瞬间抓紧球板。直板拉球时,要在抓紧球板的同时,注意中指顶板的动作,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5.板形与击球部位
现代乒乓球的拉球更讲究“打摩”结合,所以拉球的板形不必过于前倾,这样容易造成摩擦过多,球的前进力不够。常用的板形是在拉球的起始阶段。板面保持与地面垂直即可。在击球的一瞬间,伴随着手腕内收,板面略有前倾,给球一定的摩擦。摩擦与撞击同时进行。在拉加转弧圈时,摩擦多一些;拉前冲弧圈,只要能保证有适当的弧线,使球过网上台,要增加撞击的比重,使球产生足够的向前冲力;当在第一点拉时,可增加摩擦的比重;反拉时摩擦要多一些,自己发力拉时,撞击要多一些。
在击球部位上,拉下旋和一般旋转的上旋球,接触球的后中部向中上部摩擦;为了增加拉球的准确性,接触点可稍向左侧面一点,但千万不要侧面过多,形成拉侧旋球的情况。
6.击球点与击球时间
过去我们常强调拉球的击球点在腹前,现在看来,在实践中还有些出入,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现在的击球点,一般在身体侧面就比较合适,但不要超过身体后方的最远点,稍前一点。从目前情况看,在这一点击球,可能更容易发挥手臂挥动的加速度,因为此时力臂最长,容易发力。
拉前冲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初期,因为高点期很难把握,时间太短,并且借力也有一定的问题。拉加转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期。这时有较长的时间摩擦,制造弧线。
再说说用力方向。总体上讲,拉球的用力方向是向前上方发力。但只记住右后下向前上发力是不够全面的。从生物力学拍摄的连续图片的运作轨迹投影来看,拉球的手臂运动轨迹是向内倾斜的半弧线。实际上是由右后下方向左前上方用力的过程。这一点从实践中优秀运动员肘部运动轨迹就可看出,它是一个由内向外再向内的小半圆形。所以在学习拉球时,切记肘部不要前后移动,影响日后提高阶段的拉球质量。
7. 随势挥拍与还原
球离开拍后,手臂还要继续挥动一段距离,我们把这一段叫做随势挥拍。其作用是缓解手臂发力运动的惯性作用,对增加球的力量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否则动作将不够连贯和自然,影响协调性。
有关还原的位置,要根据下一板球的击球情况来选择。如果采取单面连续拉,那么还原时的重心就要偏向右侧,以节省下一板进攻的时间;如果准备采用两面进攻,重心则宜偏向中间,可随时向两边移动。球拍置于开始时的位置——腹前二,发球⒈ 注意发球动作要符合规则:
发球动作只有两部分组成,⑴一只手的上抛动作:上抛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抛动作要在球台端线外、高于台面且需垂直上抛;⑵另一只手的挥拍动作:若按照新规则,要高于台面,并且要使两侧居中的裁判和对方运动员的视线,能看清动作。
⒉ 注意发球的针对性:
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发球前,应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基本情况主要有 ⑴是直拍还是横拍;⑵是左手还是右手;⑶ 是亚洲选手还是欧美选手;⑷是生胶还是半长胶;⑸是反胶还是正胶;⑹是近台快攻打法还是削攻打法;⑦是初次见面还是熟手。对上述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通过热身、录像、报导等,了解对方的特长,了解对方发球、击球、落点规律和球路。
⒊ 注意发球直接得分:
通过学习研究各种螺旋发球,练就最拿手的发球和绝招发球,如练发擦边球、回头球、近网边线球,在发球的开局,直接得分。在开局和中局,就争取主动,把比分拉开,这在“+一分制” 中,显深得格外重要;
⒋ 注意为发球抢攻做准备:
总体上来说,发球为抢攻做准备的宗旨:就是用各种方法提高发球的质量,增加对方接球的难度,使对方回球质量不高,从而为抢攻创造了条件。
具体说来,应注意下面几点:
⑴利用对方的漏洞、和弱点,在落点、旋转、力量、曲线上不断地变化,从而提高发球的质量,创造抢攻的机会;
⑵研究发球的规律,在发球时,就大体上可以预测对方回球的线路,从而提高抢攻成功的概率。
⑶利用组合发球的威力,调动对方。如发近网、短而转的球,组合发底线,左、右、近身、长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旋转的组合,如发近网转和不转的球,及发近网侧下旋球和“左爆冲侧上螺旋球” ,把球发到对方左边线。这样旋转的组合,使对方感到难于适应,从而控制了比赛的节奏,使攻球频频得分。
⒌ 注意发球的力量:
谈到发球的力量,特别是发球加力,人们常会联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飞出界,就是球弹跳太高。但是实际上,发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转、又低、落点好;发加力长球,球又长、又急、又转、落在左右边角上,正是体现了乒乓球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它不仅在实践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论上也是正确的。只要我们在加力时,控制好撞击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适当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时的螺旋线的长度、减少磨擦厚度、适当延长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⒍ 注意发球的旋转:
乒乓球旋转的多样性和由此产生的曲线的丰富性,在所有的球类运动中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如何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旋转,特别是动作相似而性质不同的旋转呢?主要应注意如下几条:
⑴用球拍不同部位击球和磨擦球,发出不同旋转的球。如用拍面下侧与拍面上侧击球和磨擦球,就可以发出相应时的转与不转球;
⑵用螺旋线引拍,如果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向击球和磨擦球,会产生不同旋转。下螺旋线方向触球会产生下螺旋;上螺旋线方向触球会产生上螺旋;
⑶用手腕发力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旋转:如果是弹击发力,则不太转,如果是上螺旋线形摩擦发力,则是上螺旋式旋转;
⑷适当增加海绵厚度,增强球拍粘性,可以增强乒乓球的旋转。特别是在使用大球以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⑸增加合力作用在球拍上的时间和距离:如在发加转螺旋球时:应用靠近拍面右侧的部位摩擦球;如在发不转螺旋球时:应用靠近拍面左侧的部位摩擦球;
⑹ 动作适当加大,加快摆速,并切得薄:这样在摆速方向远离球心的条件下,摆速越快,击球力量就越大,球拍摩擦球的力量也就加大了,因此球的旋转就得到加强;三,反手推挡.推挡作为直板特有的技术.前臂与上臂夹角90,拍面与前臂夹角90,球拍与球台面垂直,上臂与身体自然靠拢。
引拍时收腹,手臂后收,拍面几乎贴到腹部;推挡时,重心前移,整个手臂将拍面向前送出,拍型角度要保持(来球有上旋要压拍)。
推挡一般是击打球的上升期,所以必须有迎前的动作。横板多用拨球.1. 横板反手拨的握拍横板反手拨的握拍与正手攻球时的握拍基本一致,目前有些优秀选手在正反手转换时,握拍几乎没有变化,在反手拨球的时候,他们通过手腕向怀中内收,使球拍面正对来球,击球时再通过手腕的转动来调整弧线。大多数爱好者在反手攻球时,握拍会有一个很小的变化——拇指和食指都会有一个向下按的动作,这样握拍更为稳定。客观地说,一旦球拍在手中出现转动,就会存在不稳定因素,如果拇指和食指过于用力向下,那么球拍在反手拨球时的确很舒服,因为我们不用通过手腕内收来调整拍形,球拍面会自然地正对来球。可是我们发现,当从反手转换为正手击球时,拍形会过于下压,两根手指好像是“捏住”球拍的感觉,因此在进行正手攻球时,我们必须再次调整拍形,这就是所谓的“换握”。在正反手转换时调整握拍并不是错误的,在换握时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反手拨球时,拇指和食指只要轻微用力下压即可,手腕必须要向怀中内收,要通过手腕的调整使球拍面正对来球。当从反手转换为正手击球时,可以利用虎口和中指的协调用力来调整拍形。换握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掌握,但我并不推荐这种握拍方式,毕竟当球拍转换时,手指的用力会导致前臂肌肉紧张,不利于击球,此外转换需要的时间很可能会延误战机。2.横板反手拨的动作要点站位:身体距球台端线约为一尺左右,两脚置于肩宽,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上身前倾,右肩稍稍下沉,重心放于右腿,身体正对来球。在准备击球的时候,大臂要自然放松,前臂抬起,自然平放于左腹部前方,此时大臂与身体(腋下部位)之间的间距很小,肘部几乎指向地面。击球前的准备姿势十分重要,很多爱好者习惯于右脚在前,这样在击球时会导致腰部向左侧“拧”,右肩和手臂会自然抬高,最终使手臂和身体脱节。还有很多爱好者的手臂与身体之间的间距过大,将大臂架起来打球,那么他大臂的肌肉肯定会紧张,在击球时整个手臂都在晃动,会影响击球的稳定性。引拍:大臂保持稳定,腹部内收,前臂以肘部为轴向怀中引拍。横板反手拨球时,腰部的转动幅度很小,当腹部内收的时候,腰部会自然产生小幅度地转动。引拍的要点在于肘部,很多爱好者在引拍时,会将肘部向身体加紧,这样大臂就会产生前后运动,导致击球不稳定。注意:引拍时,将身体重心放于右腿,右肩保持下沉,前臂还是位于腹部偏左侧的位置,身体要始终正对来球。击球:当来球落台刚刚跳起时,腹部和前臂同时向外展开。此时要注意:前臂还是以肘部为轴顺时针旋转,并向前上方发力,前臂展开的幅度近似1/4个圆形,不必大幅度向右侧完全展开,大臂保持稳定,大臂与身体之间的距离几乎不变;击球前,手腕内收,用球拍正面迎球,在来球的上升后期击球,触球时手腕有一个小幅度的外展,对初学者来说,开始练习阶段可以先不使用手腕,保持手腕的稳定即可。很多爱好者在反手拨球时,都是通过大臂的前后运动来击球的,如果大臂的动作幅度过大,容易错过击球点,并且不能利用身体的力量来击球,击球的稳定性也无法保证,一旦长时间击球,大臂的肌肉会过于紧张,有一种酸麻的感觉。还原:击球完毕后,要迅速降低身体重心,保证身体放松,还原至击球前的准备姿势。
正手拉球前的基本战位姿势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以右手为例),一般情况下球拍置于腹前,重心在两脚之间,稍向前倾以利于起动。收腹、含胸,膝关节略有弯曲,但不要蹲下去,以保持较高的重心。
2.重心移动
当来球接近球网时,伴随着手臂的移动,开始进行重心移动。在重心移动时,腰部略有转动,但不要转动过大,身体有一定的倾斜,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在右脚上就可以了。在重心移到右脚后,右肩略有下沉。支撑腿略弯曲,但不能弯曲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发不上力。在这一环节上,业余选手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大的转动髋部,使身体重心在垂直轴上运动过多,造成拉球时的力量分散,不能有效的发挥向前的力量。比较好的做法是,重心在垂直轴上略有移动的同时,在矢状轴上要有一定的运动,使得重心有足够向后运动的距离,这有利于在发力时向前移动。如果重心移动有投铁饼的感觉那就错了。在重心移动过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重心在脚上的位置是全脚掌略靠前外侧,这样可充分发挥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3.引拍
在重心移动的同时,球拍经腹前向右斜后下方移动。在这一动作中,任何多于动作都是没有用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经最经济的路线把球拍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且要自然。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是在身体右侧腰部下方,大腿中段的后方一点。肩部要保持适当的紧张。不能把肩部完全打开,这样会影响拉球时的动量转递。手臂放松,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条线上,也就是说手臂不能完全伸直,这样容易造成僵硬。这时肘关节的夹角一般在150°~170°之间即可。
在引拍过程中,对于学习拉弧圈球的人来说,令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向后拉肘,或向上抬肘,这样极大的影响拉球发力。如果有这样的毛病,必须坚决改掉。在整个引拍过程中,肘关节几乎始终与手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在前后方向上超过手的位置,那说明引拍就有问题了,其前后顺序是,前臂带动肘关节移动,不能是肘关节拉着前臂做前后运动。上臂在引拍过程中,与身体的距离要自然打开,不要夹臂,大约有一拳的距离即可。 4.发力
总体上说,拉球的发力是一个动量传递的过程。其传递的基本原则是,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传递,由身体的下方向上方传递,由身体的近端向远端传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右脚的外前侧向前上方蹬地开始,重心逐渐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肘、手腕、手指,最后作用于球拍击球的一瞬间。在这个过程中,髋关节要适当前顶,腰部和腹部收紧,控制住力量,使其集中。前臂和手腕在击球的一瞬间要有内收动作,手指在击球一瞬间抓紧球板。直板拉球时,要在抓紧球板的同时,注意中指顶板的动作,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5.板形与击球部位
现代乒乓球的拉球更讲究“打摩”结合,所以拉球的板形不必过于前倾,这样容易造成摩擦过多,球的前进力不够。常用的板形是在拉球的起始阶段。板面保持与地面垂直即可。在击球的一瞬间,伴随着手腕内收,板面略有前倾,给球一定的摩擦。摩擦与撞击同时进行。在拉加转弧圈时,摩擦多一些;拉前冲弧圈,只要能保证有适当的弧线,使球过网上台,要增加撞击的比重,使球产生足够的向前冲力;当在第一点拉时,可增加摩擦的比重;反拉时摩擦要多一些,自己发力拉时,撞击要多一些。
在击球部位上,拉下旋和一般旋转的上旋球,接触球的后中部向中上部摩擦;为了增加拉球的准确性,接触点可稍向左侧面一点,但千万不要侧面过多,形成拉侧旋球的情况。
6.击球点与击球时间
过去我们常强调拉球的击球点在腹前,现在看来,在实践中还有些出入,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现在的击球点,一般在身体侧面就比较合适,但不要超过身体后方的最远点,稍前一点。从目前情况看,在这一点击球,可能更容易发挥手臂挥动的加速度,因为此时力臂最长,容易发力。
拉前冲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初期,因为高点期很难把握,时间太短,并且借力也有一定的问题。拉加转弧圈球的击球时间在下降期。这时有较长的时间摩擦,制造弧线。
再说说用力方向。总体上讲,拉球的用力方向是向前上方发力。但只记住右后下向前上发力是不够全面的。从生物力学拍摄的连续图片的运作轨迹投影来看,拉球的手臂运动轨迹是向内倾斜的半弧线。实际上是由右后下方向左前上方用力的过程。这一点从实践中优秀运动员肘部运动轨迹就可看出,它是一个由内向外再向内的小半圆形。所以在学习拉球时,切记肘部不要前后移动,影响日后提高阶段的拉球质量。
7. 随势挥拍与还原
球离开拍后,手臂还要继续挥动一段距离,我们把这一段叫做随势挥拍。其作用是缓解手臂发力运动的惯性作用,对增加球的力量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否则动作将不够连贯和自然,影响协调性。
有关还原的位置,要根据下一板球的击球情况来选择。如果采取单面连续拉,那么还原时的重心就要偏向右侧,以节省下一板进攻的时间;如果准备采用两面进攻,重心则宜偏向中间,可随时向两边移动。球拍置于开始时的位置——腹前二,发球⒈ 注意发球动作要符合规则:
发球动作只有两部分组成,⑴一只手的上抛动作:上抛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抛动作要在球台端线外、高于台面且需垂直上抛;⑵另一只手的挥拍动作:若按照新规则,要高于台面,并且要使两侧居中的裁判和对方运动员的视线,能看清动作。
⒉ 注意发球的针对性:
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发球前,应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基本情况主要有 ⑴是直拍还是横拍;⑵是左手还是右手;⑶ 是亚洲选手还是欧美选手;⑷是生胶还是半长胶;⑸是反胶还是正胶;⑹是近台快攻打法还是削攻打法;⑦是初次见面还是熟手。对上述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通过热身、录像、报导等,了解对方的特长,了解对方发球、击球、落点规律和球路。
⒊ 注意发球直接得分:
通过学习研究各种螺旋发球,练就最拿手的发球和绝招发球,如练发擦边球、回头球、近网边线球,在发球的开局,直接得分。在开局和中局,就争取主动,把比分拉开,这在“+一分制” 中,显深得格外重要;
⒋ 注意为发球抢攻做准备:
总体上来说,发球为抢攻做准备的宗旨:就是用各种方法提高发球的质量,增加对方接球的难度,使对方回球质量不高,从而为抢攻创造了条件。
具体说来,应注意下面几点:
⑴利用对方的漏洞、和弱点,在落点、旋转、力量、曲线上不断地变化,从而提高发球的质量,创造抢攻的机会;
⑵研究发球的规律,在发球时,就大体上可以预测对方回球的线路,从而提高抢攻成功的概率。
⑶利用组合发球的威力,调动对方。如发近网、短而转的球,组合发底线,左、右、近身、长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旋转的组合,如发近网转和不转的球,及发近网侧下旋球和“左爆冲侧上螺旋球” ,把球发到对方左边线。这样旋转的组合,使对方感到难于适应,从而控制了比赛的节奏,使攻球频频得分。
⒌ 注意发球的力量:
谈到发球的力量,特别是发球加力,人们常会联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飞出界,就是球弹跳太高。但是实际上,发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转、又低、落点好;发加力长球,球又长、又急、又转、落在左右边角上,正是体现了乒乓球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它不仅在实践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论上也是正确的。只要我们在加力时,控制好撞击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适当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时的螺旋线的长度、减少磨擦厚度、适当延长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⒍ 注意发球的旋转:
乒乓球旋转的多样性和由此产生的曲线的丰富性,在所有的球类运动中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如何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旋转,特别是动作相似而性质不同的旋转呢?主要应注意如下几条:
⑴用球拍不同部位击球和磨擦球,发出不同旋转的球。如用拍面下侧与拍面上侧击球和磨擦球,就可以发出相应时的转与不转球;
⑵用螺旋线引拍,如果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向击球和磨擦球,会产生不同旋转。下螺旋线方向触球会产生下螺旋;上螺旋线方向触球会产生上螺旋;
⑶用手腕发力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旋转:如果是弹击发力,则不太转,如果是上螺旋线形摩擦发力,则是上螺旋式旋转;
⑷适当增加海绵厚度,增强球拍粘性,可以增强乒乓球的旋转。特别是在使用大球以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⑸增加合力作用在球拍上的时间和距离:如在发加转螺旋球时:应用靠近拍面右侧的部位摩擦球;如在发不转螺旋球时:应用靠近拍面左侧的部位摩擦球;
⑹ 动作适当加大,加快摆速,并切得薄:这样在摆速方向远离球心的条件下,摆速越快,击球力量就越大,球拍摩擦球的力量也就加大了,因此球的旋转就得到加强;三,反手推挡.推挡作为直板特有的技术.前臂与上臂夹角90,拍面与前臂夹角90,球拍与球台面垂直,上臂与身体自然靠拢。
引拍时收腹,手臂后收,拍面几乎贴到腹部;推挡时,重心前移,整个手臂将拍面向前送出,拍型角度要保持(来球有上旋要压拍)。
推挡一般是击打球的上升期,所以必须有迎前的动作。横板多用拨球.1. 横板反手拨的握拍横板反手拨的握拍与正手攻球时的握拍基本一致,目前有些优秀选手在正反手转换时,握拍几乎没有变化,在反手拨球的时候,他们通过手腕向怀中内收,使球拍面正对来球,击球时再通过手腕的转动来调整弧线。大多数爱好者在反手攻球时,握拍会有一个很小的变化——拇指和食指都会有一个向下按的动作,这样握拍更为稳定。客观地说,一旦球拍在手中出现转动,就会存在不稳定因素,如果拇指和食指过于用力向下,那么球拍在反手拨球时的确很舒服,因为我们不用通过手腕内收来调整拍形,球拍面会自然地正对来球。可是我们发现,当从反手转换为正手击球时,拍形会过于下压,两根手指好像是“捏住”球拍的感觉,因此在进行正手攻球时,我们必须再次调整拍形,这就是所谓的“换握”。在正反手转换时调整握拍并不是错误的,在换握时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反手拨球时,拇指和食指只要轻微用力下压即可,手腕必须要向怀中内收,要通过手腕的调整使球拍面正对来球。当从反手转换为正手击球时,可以利用虎口和中指的协调用力来调整拍形。换握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掌握,但我并不推荐这种握拍方式,毕竟当球拍转换时,手指的用力会导致前臂肌肉紧张,不利于击球,此外转换需要的时间很可能会延误战机。2.横板反手拨的动作要点站位:身体距球台端线约为一尺左右,两脚置于肩宽,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上身前倾,右肩稍稍下沉,重心放于右腿,身体正对来球。在准备击球的时候,大臂要自然放松,前臂抬起,自然平放于左腹部前方,此时大臂与身体(腋下部位)之间的间距很小,肘部几乎指向地面。击球前的准备姿势十分重要,很多爱好者习惯于右脚在前,这样在击球时会导致腰部向左侧“拧”,右肩和手臂会自然抬高,最终使手臂和身体脱节。还有很多爱好者的手臂与身体之间的间距过大,将大臂架起来打球,那么他大臂的肌肉肯定会紧张,在击球时整个手臂都在晃动,会影响击球的稳定性。引拍:大臂保持稳定,腹部内收,前臂以肘部为轴向怀中引拍。横板反手拨球时,腰部的转动幅度很小,当腹部内收的时候,腰部会自然产生小幅度地转动。引拍的要点在于肘部,很多爱好者在引拍时,会将肘部向身体加紧,这样大臂就会产生前后运动,导致击球不稳定。注意:引拍时,将身体重心放于右腿,右肩保持下沉,前臂还是位于腹部偏左侧的位置,身体要始终正对来球。击球:当来球落台刚刚跳起时,腹部和前臂同时向外展开。此时要注意:前臂还是以肘部为轴顺时针旋转,并向前上方发力,前臂展开的幅度近似1/4个圆形,不必大幅度向右侧完全展开,大臂保持稳定,大臂与身体之间的距离几乎不变;击球前,手腕内收,用球拍正面迎球,在来球的上升后期击球,触球时手腕有一个小幅度的外展,对初学者来说,开始练习阶段可以先不使用手腕,保持手腕的稳定即可。很多爱好者在反手拨球时,都是通过大臂的前后运动来击球的,如果大臂的动作幅度过大,容易错过击球点,并且不能利用身体的力量来击球,击球的稳定性也无法保证,一旦长时间击球,大臂的肌肉会过于紧张,有一种酸麻的感觉。还原:击球完毕后,要迅速降低身体重心,保证身体放松,还原至击球前的准备姿势。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03-22 19:59
人离球台一个板儿的距离,动作要灵活!
- 2楼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3-22 19:06
身体稍为弯腰 前倾,肚子内收,两脚与肩平宽,左脚稍前,右脚稍后, 膝盖微弯保持弹性
- 3楼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3-22 17:40
1. 站位 正手拉球前的基本战位姿势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以右手为例),一般情况下球拍置于腹前,重心在两脚之间,稍向前倾以利于起动。收腹、含胸,膝关节略有弯曲,但不要蹲下去,以保持较高的重心。
2. 重心移动 当来球接近球网时,伴随着手臂的移动,开始进行重心移动。在重心移动时,腰部略有转动,但不要转动过大,身体有一定的倾斜,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在右脚上就可以了。在重心移到右脚后,右肩略有下沉。支撑腿略弯曲,但不能弯曲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发不上力。在这一环节上,业余选手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大的转动髋部,使身体重心在垂直轴上运动过多,造成拉球时的力量分散,不能有效的发挥向前的力量。比较好的做法是,重心在垂直轴上略有移动的同时,在矢状轴上要有一定的运动,使得重心有足够向后运动的距离,这有利于在发力时向前移动。如果重心移动有投铁饼的感觉那就错了。在重心移动过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重心在脚上的位置是全脚掌略靠前外侧,这样可充分发挥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3. 引拍 在重心移动的同时,球拍经腹前向右斜后下方移动。在这一动作中,任何多于动作都是没有用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经最经济的路线把球拍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且要自然。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是在身体右侧腰部下方,大腿中段的后方一点。肩部要保持适当的紧张。不能把肩部完全打开,这样会影响拉球时的动量转递。手臂放松,前臂和上臂不要在一条线上,也就是说手臂不能完全伸直,这样容易造成僵硬。这时肘关节的夹角一般在150°~170°之间即可。 在引拍过程中,对于学习拉弧圈球的人来说,令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向后拉肘,或向上抬肘,这样极大的影响拉球发力。如果有这样的毛病,必须坚决改掉。在整个引拍过程中,肘关节几乎始终与手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在前后方向上超过手的位置,那说明引拍就有问题了,其前后顺序是,前臂带动肘关节移动,不能是肘关节拉着前臂做前后运动。上臂在引拍过程中,与身体的距离要自然打开,不要夹臂,大约有一拳的距离即可。
4. 发力 总体上说,拉球的发力是一个动量传递的过程。其传递的基本原则是,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传递,由身体的下方向上方传递,由身体的近端向远端传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右脚的外前侧向前上方蹬地开始,重心逐渐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肘、手腕、手指,最后作用于球拍击球的一瞬间。在这个过程中,髋关节要适当前顶,腰部和腹部收紧,控制住力量,使其集中。前臂和手腕在击球的一瞬间要有内收动作,手指在击球一瞬间抓紧球板。直板拉球时,要在抓紧球板的同时,注意中指顶板的动作,使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