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秦腔中的衰派老生指的是谁?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4 19:47
  • 提问者网友:杀手的诗
  • 2021-03-24 06:42
秦腔中的衰派老生指的是谁?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3-24 07:19
衰派老生是秦腔艺术中的奇葩,这个行当是由二黄学习而得的,最早出名的戏有‘走雪’,‘卖画劈门’,‘机房训子’等,这些戏至今仍然是秦腔舞台上的常演剧目。后来毛金荣以一出‘烙碗计’给这个行当打造了又一个经典,他也以这出戏把秦腔衰派老生行当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毛金荣是西安市灞桥毛河湾人,1896年出生。由于早年丧父,小金荣自幼以乞讨为生,饱受艰难。到了民国2年的时候,秦腔名花脸李金鸣在灞桥新筑镇开办秦腔班社秦中社,为了糊口,毛金荣就参加了这个班社,学习秦腔须生艺术。这里有必要说说这个李金鸣。李金鸣艺名假葫芦,小名叫六五(大概因为出生时体重6斤五两重吧。有些资料称作刘五儿,这是误传)由于他嗓音高亮有力,因而也有一声雷这样的称呼。还由于他有一双叫人生畏的眼睛,因而还有一个冷眼的歪名,晋福长先生的‘捉鹌鹑’中就提到了这位前辈。李金鸣是长安县黄良小邵村人,这个村还出了秦腔名流银福子,杨绪(本姓李,就是在渭北驰名的‘天大红’,他以‘十道本’和‘草坡面礼’在民国初期风云一时。据一缕清风说,他老家至今还有人谈论这个人)等秦腔名流。李金鸣10岁时拜著名秦腔教练乔老二为师,学习花脸艺术,主工二花脸。这位乔老二演戏如何不得而知,但他却是著名秦腔大师麻子红李云亭和陈雨浓的启蒙老师,可见也不是平凡之辈,李金鸣后来就成为乔老先生最为器重的学生,这是后话。李金鸣出师后,就到处搭班演出,曾同名净卯娃子共同支撑银福子创建的金盛班经年,还同戏圣润润子常年同台。这位李先生武功过人,据说10多个精壮小伙也难以敌对。这样的人往往秉性刚直,很难屈人篱下,因此他也经常自己组班演戏,曾经笼络过许多秦腔名流,不过由于各种原因,他领班很少成功,对此他很有思考,易俗社的成立对他启发很大,因此在易俗社成立的同一年,他就效法之,成立了一个叫秦中社的秦腔戏班,并聘请他的恩师乔老二亲自训教。这是能见诸资料的最早效法西安易俗社的戏曲班社,可见这位老先生还是很有思想的一个人。秦中社虽然仅仅存在了3年,但是它由开始就非常注重培养人才,一次招生就是70多人,后来名重一时的就有毛金荣、史春华、毕玉堂(活周瑜)、王进宝、王庚寅(大净王)、孟祥志、王豹娃、王雁娃、王许娃等人。民国5年(1915),苏长泰组建长庆社,李金鸣毅然放弃自己的班社,以戏厢入股加入,由此李金鸣就一直就是长庆社(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西安三意社)的台柱二花脸,因为他的存在,花脸大师张寿全基本就放弃二花,专工大花了,李金鸣民国14年(1925)在三意社病逝。李金鸣塑造的王颜章已经是秦腔舞台上的绝品,另外他还有耍牙功,咬牙功等技巧,造诣十分了得。李金鸣是清末民初西安秦腔舞台上的一位著名的艺术家,活动家和教育家。话归正传再说毛金荣。进入秦中社的毛金荣由于天赋聪慧,训练刻苦,加上一副得天独厚的嗓子,所以很受李金鸣的器重,由于乔老先生教授得法,李金鸣见多识广,一年过后,毛金荣在灞桥镇初次登台就连续主演了三天两晚,一时观者如潮,由此一颗秦腔巨星冉冉升起。李金鸣进入三意社后,毛金荣也随之加入,这里名家荟粹,他一时眼界大开,艺术水平提高很快。毛金荣的成长被他的族叔毛子良看在眼里,民国8年(1919)毛子良组建正俗社时,就拉毛金荣加入了。在正俗社,著名著名老艺人高天喜给他亲传了衰派老生戏‘烙碗计’。‘烙碗计’这出戏西安秦腔本来没有,系高天喜先生由甘肃带回在西安首演。高先生表演造诣绝顶,但是嗓音略输与人,而毛金荣嗓音过人,加上高老先生的用心教诲,很快他的这出戏就独步西安了,而高天喜先生此后也就不再演出这出戏了。当时在西安有这样的戏谚‘毛金荣‘烙碗计’,登峰造极无人敌’。特别是刘子明出场的一句‘大雪儿不住地纷纷下’,一时台下哭成一片。据我外爷王秉信回忆,一次毛金荣在长安子午演出这出戏,台下竟然有人说,不要演了,小心把人难过死着’。另外他还学习了高老先生的‘重耳走国’,由此他的哨子功同高老先生齐名西安,而他的唱腔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由于正俗社的经营一直不能正常,加上对易俗社的戏风不太赞成,民国13年(1924)毛金荣离开正俗社,在灞桥新筑组建了一个通俗社。同他的老师一样,毛金荣也很注重人才的培养,也是首次招生70多人,后又招生两批,共计200多人,后来出名的有王秉俗,李景俗,李振俗,徐振民等人,尤其是本随木匠红刘立杰学艺的韩崇喜(1900---1953),不惜离开本师,慕名拜于毛金荣门下,韩氏也是毛金荣艺术的主要继承者。通俗社开办还请来了名重西安的王文朋,王庚寅,杨金声,何振中,沈和中,车云亭等人。正俗社属于流动演出,以长安为中心,几乎演遍了关中中东部。这个时期,如果说易俗社,三意社,正俗社以西安为主要阵地的话,在西安城外最为百姓们拥护的就是毛金荣和他的通俗社了。民国18年(1929),关中遭年馑,毛金荣无奈率社到兰州演出,在当时麻子红郗德育的底盘硬是打下了自己的天下。只是因为各种原因,王文朋,何振中,王庚寅,沈和中等人离开了通俗社,一时班社难以维持,毛金荣只得返回西安。民国20年(1931)毛金荣在三原重新组社,名之为新民社,这是关中最早的新民社,由于其影响,后来一些班社也经常用这个名称,比如王焕章,李桂芳,焦茹,黄金华等人都组建过新民社。毛金荣新民社主要演员就是他和韩崇喜,韩启民等人。兰州之行,毛金荣见识再增,这个时候他的艺术已经彻底成熟,尤其是‘烙碗计’,‘重耳走国’,‘辕门斩子’,‘出棠邑’等戏都已经完全步入秦腔绝品的行列了,他也壮志满满地想在西安发展,怎奈时局不佳,他个人财力有限,始终不能成功。这样他最后还是回到了最拥护他的农村演出,虽然拼命演出,可是经济状况一直不见好转,毛金荣就在这样的挣扎中挨到了民国36年(1937),终于一病不起,他连同他的新民社从此就成了历史中的回忆。毛金荣的艺术成就很高,黑须足以同名重西安的和家彦媲美,衰派白须独步甘陕,次后再无人可以望其向背。毛金荣表演继承了秦腔火暴激烈的传统,据说他演出‘拆书’,由于情绪激动,一折戏光凳子就换了五把!加上他基本功扎实,哨子髯口台架步法都是当时的一流水准,这就给他耍噱头创造了基础,因此他的戏在农村具有一呼百拥的效果,无人可以抗衡;毛金荣的嗓音清凉有力,不带丝毫的毛刺,高音如悬空中,低音沁人心脾,加上他实打实的满口腔,往往一腔就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样的艺术效果就决定了他很有观众缘;毛金荣能戏多多,加上他天赋高,善于琢磨,他塑造的人物就能给人留下深刻影响。毛金荣的衰派老生戏值得认真研究。进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怀念秦腔衰派大师,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秦腔活动家毛金荣先生。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夜余生
  • 2021-03-24 08:40
刘毓中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