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隐士情怀的句子,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4 14:05
- 提问者网友:ミ烙印ゝ
- 2021-05-13 14:59
有关隐士情怀的句子,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5-13 15:51
浅谈陶渊明的隐逸情怀
(——性本爱丘山)
[作者] 张旭东
[摘要]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从建安、正始、太康以后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断了,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歌艺术的脉络重新接上,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真率、淳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
一、不平家世及坎坷人生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他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渊明幼年时就去世了。陶侃出身寒微,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篡位野心之人。可以想见,他的后人在政治上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陶渊明在柴桑的农村度过少年时代,“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便是那时生活的写照。陶渊明29岁曾任江州祭酒,不久即辞职。后来被江州招为主簿,他未就任。晋安帝隆安二年,陶渊明到江陵,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史桓玄幕。当时桓玄掌握着长江中上游的军政大权,野心勃勃图谋篡晋,陶渊明便又产生了归隐的想法。在隆安五年所写的《辛丑岁七月赴还江陵夜行涂口》中说:“诗书敦素好,林园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这年冬因孟氏卒,便回寻阳居丧了,此后政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于是陶渊明又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在赴任途中写下了《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他的心情矛盾,一方面觉得时机到来了,希望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又眷恋着田园的生活:“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这时刘裕正集中力量讨伐桓玄及其残余势力,陶渊明在刘裕幕中恐难有所作为。到了第二年即安帝义熙元年,他便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这年八月又请求改任彭泽现令,在官八十余日,十一日就辞官归隐了。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此前,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选择,隐居时出仕,出仕时想归隐,心情很矛盾。此后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陶渊明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再加上政局的失望,于是坚定地辞官隐居了。
二、性本爱丘山是他的隐士情怀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世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他求为彭泽县令和辞去彭泽县令的过程,对江州刺史王弘的态度,抚弄无弦琴的故事,取头上葛巾漉酒的趣闻,是其艺术化人生的表现。他的《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陶渊明的《桃花园记》《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和〈〈五柳先生传〉〉等四篇作品。所选的这几篇作品中,都体现了陶渊明的隐士情怀。纵观陶渊明的家世及其坎坷的一生,直至最后辞彭泽县令,过隐居生活,无不体现了他“淡薄名利,厌弃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刚正不阿;躬耕自资,热爱田园”的高贵精神品质。陶渊明的“性本爱丘山”正是他这种精神品质的基础,是陶渊明隐士情怀的统帅。陶渊明具有“性本爱丘山”的隐士情怀,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窥见到这一点。
三、《归园田居》是心灵的解脱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山水诗并称,田园诗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余下全文>>
(——性本爱丘山)
[作者] 张旭东
[摘要]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从建安、正始、太康以后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断了,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歌艺术的脉络重新接上,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真率、淳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
一、不平家世及坎坷人生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他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渊明幼年时就去世了。陶侃出身寒微,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篡位野心之人。可以想见,他的后人在政治上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陶渊明在柴桑的农村度过少年时代,“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便是那时生活的写照。陶渊明29岁曾任江州祭酒,不久即辞职。后来被江州招为主簿,他未就任。晋安帝隆安二年,陶渊明到江陵,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史桓玄幕。当时桓玄掌握着长江中上游的军政大权,野心勃勃图谋篡晋,陶渊明便又产生了归隐的想法。在隆安五年所写的《辛丑岁七月赴还江陵夜行涂口》中说:“诗书敦素好,林园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这年冬因孟氏卒,便回寻阳居丧了,此后政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于是陶渊明又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在赴任途中写下了《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他的心情矛盾,一方面觉得时机到来了,希望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又眷恋着田园的生活:“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这时刘裕正集中力量讨伐桓玄及其残余势力,陶渊明在刘裕幕中恐难有所作为。到了第二年即安帝义熙元年,他便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这年八月又请求改任彭泽现令,在官八十余日,十一日就辞官归隐了。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此前,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选择,隐居时出仕,出仕时想归隐,心情很矛盾。此后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陶渊明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再加上政局的失望,于是坚定地辞官隐居了。
二、性本爱丘山是他的隐士情怀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世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他求为彭泽县令和辞去彭泽县令的过程,对江州刺史王弘的态度,抚弄无弦琴的故事,取头上葛巾漉酒的趣闻,是其艺术化人生的表现。他的《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陶渊明的《桃花园记》《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和〈〈五柳先生传〉〉等四篇作品。所选的这几篇作品中,都体现了陶渊明的隐士情怀。纵观陶渊明的家世及其坎坷的一生,直至最后辞彭泽县令,过隐居生活,无不体现了他“淡薄名利,厌弃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刚正不阿;躬耕自资,热爱田园”的高贵精神品质。陶渊明的“性本爱丘山”正是他这种精神品质的基础,是陶渊明隐士情怀的统帅。陶渊明具有“性本爱丘山”的隐士情怀,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窥见到这一点。
三、《归园田居》是心灵的解脱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山水诗并称,田园诗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