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明王鏊对宋濂之死的记录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2 17:53
  • 提问者网友:酱爆肉
  • 2021-02-01 21:38
明王鏊对宋濂之死的记录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者煙囻
  • 2021-02-01 21:58
宋濂死了!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农历五月二十日,这位七十二岁的老臣死于流放途中的夔州府(今四川奉节县)。
  他是怎么死的?《明史·太祖纪二》说是“安置翰林学士承旨宋濂于茂州,道卒”,《明史·宋濂传》说是“死于夔”,《明实录·太祖实录》说是“行
至夔州卒”,虽说都含含糊糊,却看不出非正常死亡的迹象。考诸野史,一说是病死,一说是自杀,而自杀说比较可信。至于自杀的方法,一说是绝食,一说是自
缢,莫衷一是,且搁置一边,让我们先粗粗浏览一下他的生平吧。

  宋濂字景濂,浙江浦江人,生于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他自幼好学,又广拜名师,成为元末明初少有的知识渊博的大儒。元朝至正年间,
经人推荐,被授以翰林院编修,宋濂固辞不就,隐居于龙门山潜心著书。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今浙江金华),征其为《五经》师。后
来,宋濂又应聘至应天府,被任命为儒学提举司提举,朱元璋还交给他一项特别重要的使命:教长子朱标经学。明王朝建立,宋濂历任《元史》总裁、礼部主事、太
子赞善大夫、翰林院侍讲学士、知制诰等,不但与闻机密,参预决策,而且亲自起草各种重要文件,主持一些重点典籍的编纂,被尊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史·
宋濂传》,下引此文,不另加注)。宋濂的名声很大,不但“一时高文典册,皆出其手”,连那些元勋巨卿的碑记刻石之辞,朱元璋也一律委托宋濂完成。于是,那
些官僚士大夫们登门“乞文”者前后踵接,连外国来进贡的使者也都闻其大名,屡屡问候“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等国甚至出重金购买宋先生的文
集。此时的朱标已经被立为皇太子了,他对这位教了自己十来年的宋先生也非常尊敬,“言必称师父”。朱标的弟弟们也分别被封为秦王、晋王、燕王、周王、楚王
等,宋濂在教育太子之暇,也对诸王的学业予以点拨。

  宋濂有两个儿子,长子宋瓒不幸早逝,次子宋璲“善诗,尤工书法”,也很有才华,因为父亲的缘故而被召为中书舍人。宋瓒的儿子、宋濂的长孙宋慎则
被任命为仪礼序班。朱元璋多次考核宋璲与宋慎的才学,“并教诫之”,还笑着对宋濂说:“卿为朕教太子诸王,朕亦教卿子孙矣。”洪武十年(公元1377
年),宋濂因年老而致仕,朱元璋赐给他《御制文集》及绮帛,并问他多大年纪了。宋濂答道:“六十有八。”朱元璋道:“藏此绮三十二年,作百岁衣可也。”宋
濂顿首而谢。朱元璋又特地派宋慎侍奉、护送祖父回归家乡,并叮嘱说:“长江涨潮,不宜行船;由运河南下,才是万全之策。”真是关怀备至,君臣之间的鱼水之
情,感人至深。

  宋濂生性诚实谨慎,久处内庭,掌握机要,却从不讦人之过。所居之室,署名“温树”,取“温室之树不可对”之意。有客来访,偶然问及禁中之语,宋
濂就指着这两个字让他看,客人自然就知趣地免开尊口了。对于宋濂的人品,朱元璋自然也心中有数,因为他经常私下里与宋濂评论文武大臣的善恶得失,宋濂只举
善良正直者加以称赞,并且说:“善良正直者与臣是朋友,因此臣了解他们;至于不善者,由于没有交往,臣就不知道了。”朱元璋感叹地说:“宋濂侍奉朕十九
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虚伪的话,没有讥诮一人的短处,始终如一,不但是一位正直君子,而且完全称得上一位贤者了。”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自己也充分肯定的“君子”与“贤者”,朱元璋后来仍然要杀掉他。为什么?据说是宋濂的孙子宋慎牵连上了胡惟庸“谋反”案。胡
惟庸是明初大臣,官至左丞相,一度权势熏天。胡确实该死,因为他专权擅杀,据说明初的另一个著名文臣刘伯温也是被他毒死的;然而说他勾结蒙古、日本谋反,
却没有一条站得住脚的真凭实据。而朱元璋则借此机会广泛诛连,兴起大狱,前前后后因“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明史·奸臣传·胡惟庸》)。这三万余人
绝大部分是冤杀,宋慎便是最典型的一个:因为人们遍阅史籍,也找不到一条他参预胡惟庸“谋反”的实例。虽然如此,宋濂却实实在在地被孙子牵连上了,并被逮
至京师,以便“明正典刑”,幸亏“皇后太子力救”,朱元璋才算是“法外开恩”,饶了他一条老命,将他流放至四川茂州。皇太子朱标是如何营救老师宋濂的,
《明史》上没有具体记述;只在《后妃传》中记载了马皇后营救宋濂的经过:当宋濂被逮至京师,即将处死时,马皇后劝谏道:“普通百姓为子弟延请老师,尚且要
有始有终地待之以礼,何况天子呢?再说宋先生远在老家浙江,对孙子的所作所为一定不知情。”朱元璋根本不听。马皇后非常伤心,在侍候朱元璋用膳时,她一改
往日的习惯,既不吃一块肉,也不饮一滴酒。朱元璋奇怪地询问缘故,马皇后答道:“宋先生快要死了,妾在为他作福事啊。”朱元璋终于动了恻隐之心,投箸而
起,第二天就赦了宋濂的死罪,改为流放茂州。

  在明人徐贞卿所著的《翦胜野闻》中,不但详细记载了太子朱标与马皇后营救宋濂的经过,而且根本不提胡惟庸一案,似乎要向人们表明:宋濂之罹祸,根本与胡案无关;或者说硬牵上胡案,只是要搞掉宋濂的借口罢了。

  好吧,让我们看一看《翦胜野闻》吧:

  洪武十年,宋濂因年老乞归,皇帝亲自替他饯行,并且命令他的孙子宋慎“辅行”。宋濂顿首告辞,并且说:“臣只要这条老命还在,愿意每年都到京城
来觐见陛下。”果然,洪武十一年、十二年他都“称贺如约”,到南京来祝贺皇帝的生日。皇帝也很眷恋旧情,给其以很高的礼遇。可是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
年),宋濂没有来。皇帝召其子宋璲与其孙宋慎询问原因,他们回答说:“不幸患病在身,望陛下怜其年老,宽宥其罪。”皇帝派人微服至浙江浦江暗访,发现宋濂
“无恙”,勃然大怒,立即将宋璲与宋慎打入天牢,又派御史去浦江抄了宋濂的家。于是太子流着眼泪谏道:“儿臣愚昧赣直,又没有别的老师,望陛下哀怜,饶宋
师父一命。”皇帝怒道:“等你做了天子,再宽宥他!”太子惊惶畏惧,无计可施,急得投水自杀,幸亏左右侍从抢救,才保住了一命。皇帝且喜且骂道:“痴儿
子,我杀人,与你有什么关系呢?”接着又对那些跳水救太子的人加以区别:凡是不脱衣服鞋子就跳入河中的,连升三级;脱了衣服鞋子再下水的,一律处斩。皇帝
的依据是:“太子溺水,生死存亡系于一息之间,还等得及你解衣脱鞋再去援救吗?”通过这场变故,皇帝才赦了宋濂死罪,并令他到南京来谒见。宋濂还没到时,
皇帝的怒气又上来了,仍然要杀他。皇后再以斋戒劝谏,皇帝虽然很不高兴,总算打消了杀宋濂的念头。宋濂到了南京,皇帝传旨:不必相见了,直接将他谪居茂州
去吧。而宋璲与宋慎最终还是被杀掉了。

  徐贞卿身为明朝人,如果他不想遭罹灭门之祸、并且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于后世的话,就不可能公开替宋濂鸣冤,更不可能谴责那神圣的“太祖高皇
帝”了。于是,从字面上看,虽然朱元璋仅因宋濂没能如约赴京祝寿就要杀掉他本人及其子其孙,似乎有点过分,而宋濂明明“无恙”却声称有病,也确实犯了“欺
君之罪”。不过如果细细推敲就不难发现,作者其实是在竭力替宋濂辩白:年过古稀之人,因病卧床是完全可能的,南京与浦江直线距离也有五六百里,在当时的交
通条件下,从宋璲叔侄在家时宋濂正在生病,回京城时告诉了皇帝,到皇帝派出使者到达浦江微服暗访,少说也要十来天,难道一个病人就没有经过十来天的医治而
康复的可能么?来京城祝贺皇帝的生日是宋濂自己提出来的,因病缺席一次又不会误什么大事,朱元璋却与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者如此计较,不明摆着是在鸡蛋里面挑
骨头么!徐贞卿没有明确记载宋濂的死因,其余野史、地方志、碑铭墓志中却多有记载宋濂是绝食或自缢而死的。即使如《明史》、《明实录》所载,是病死,那
么,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目睹着家被抄,儿、孙被杀,自己也被押赴崎岖蜀道充军,而且这一切还是来自于自己为之服务、效忠多年的王朝与皇帝,更何况自己不
但有德有才有功勋,而且谨小慎微,从未居功自傲,竟仍然难逃大劫,他能不病么?他能不气病而死么!

  宋濂一生著述繁富,除主持纂修了二百十二卷的《元史》外,仅见之于《明史·艺文志》的就有《孝经新说》、《孝慈录》、《唐仲友补传》、《浦江人
物记》、《燕书》、《萝山杂言》、《心经文句》、《潜溪文集》、《銮坡前集》、《銮坡后集》、《銮坡续集》、《銮坡别集》、《芝园前集》、《芝园后集》、
《芝园别集》、《朝天集》等。其实,他怎会知道,他的悲剧就在于学问太深、名声太大啊,连外国人也出重金购买他的文集,怎不招致朱元璋之忌呢!在做皇帝之
前和刚刚登上皇帝宝座的一段时间里,朱元璋“思贤若渴”,因为他需要大批有文韬武略的人才替他夺取天下和治理天下。一旦皇帝的位置坐稳了,就开始猜忌乃至
杀戮功臣了:不但要杀手握兵权、能带兵打仗的武将;学富五车、有着自己独特见解的文臣也不能放过。这位出身寒微、早年当过和尚的开国皇帝,青少年时代没有
受过正规的教育,虽然后来在戎马倥偬之中跟着儒生们学了一点文化,但是在博学多才、满腹经纶的文士面前,总是有点自卑感,何况,文人的一支笔,有时候是比
刀枪剑戟还要可怕的。洪武一朝文网之严密,堪称前无古人。吴晗先生在《朱元璋传》中说:“朱元璋用严刑重罚,杀了十几万人,杀的人主要是国公、列侯、大
将;宰相、部院大臣、诸司官吏、州县胥役;进士、监生、经生、儒士、文人、学者;僧、道;富人、地主等……”处于这种大气候之下,身为“开国文臣之首”的
硕学鸿儒,纵然战战兢兢,谨言慎行,又如何能逃脱一劫呢?

  呜呼,宋濂死了!他是不得不死,不能不死。至于究竟是病死、气死,还是绝食而死、自缢而死,那又有什么区别?或许,借助于皇后、太子之力,能够保全一颗白头颅,落得个全尸,还是不幸中的大幸?

  悲哉,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大幸”!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