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有关青春的诗歌,黎明的诗歌赏析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7 10:11
- 提问者网友:佞臣
- 2021-05-06 09:31
北岛有关青春的诗歌,黎明的诗歌赏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雾月
- 2021-05-06 10:32
思念中又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夜色融进薄薄的熹微,秋月徐徐潜人清潭静波中。北方秋天的清晨,恰似“南国故乡”的早春,露珠晶莹地闪烁在草叶上,苍绿滴翠……《黎明》小首,写得玲珑剔透,似怀人,又如怀乡,朦胧中透出诱人的美感。前两节写的是清新的早晨和早晨的清新。前者是客观面的描述因素,后者是主观面的表现因素,前者是景语,后者是情语。清新的早晨,指诗中对景物的诗意的描述,清新的早晨指抒情主体的感受对象,而早晨的清新,是抒情主体对对象的感受,表现主体对清晨的清新(感)。抒情诗中的描述因素与表现因素是有必要加以区分的。诗人以写秋叶秋风,春花春雨、夏天的傍晚,冬雪的清晨,但诗人并不是要表现这些景物,而是借景抒情,他所说的并非他所意味的。例如庞德写下“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地铁车站》),绝不是要表现这两个逻辑上无关联的形象,而是借形象表现他某种突发的、强烈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厌恶,后者才是表现的意味。这是诗歌隐喻语言的特征。夸西莫多先借对清新的早晨的描述,表现自己渡过怀念的不眠之夜后,在清晨体验到的清新感。如果说前两个诗节多景语,第三节则由景人情,诗人在怀念故乡的朋友和“比明月更遥远”的“你”。此处抽象的“你”,可理解为某位朋友,亦可为拟人化了的故乡。在前两个诗节和后两个诗节的诗意运动发展线索上,“恰似”二字是联想的关键环节,北方秋晨的清新感使诗人联想起南国故乡。触景生情,诗人远在他乡,而心却时刻牵挂着遥远的故乡故人。然而,正当我们的阅读期待着抒情运动进一步表现思乡之情时,诗人却突然中止,复返景语,“曙色已经鲜明/石板上马蹄声声!”诗到此终止,令人回味无穷。抒情诗借景抒情,描述是手段,表现才是目的。《黎明》全诗共1 7行,其中只有6行可算情语,余11行尽景。所谓情景、描述与表现之分,只是相对的,诗中描述的景象,无不打上主观色彩,表现着主观感情。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借景抒情,不仅是抒情诗创作的问题,它还决定着我们对抒情诗的理解方式。具体的阅读经验告诉我们,《黎明》抒发的是怀念之情。我们通过一系列对“关于自然景物和人间别离景象的描述,感悟到诗的抒情内核是怀念故乡故人。因此,情感表现是建建立在诗歌的具体描述的意象之上的。在一首诗中,我们一方面要区分情景,描述因素与表现因素,另一方面又要意识到二者尽管不同,又不可明确区分,当诗人在描述清新的清晨时,我们巳感到其中表现的清晨的清新感。朋友,故乡,一别经年。如今身在千里之外,只有“心孤寂地陪伴你”。石板上马蹄声,在曙色中敲断了诗人的想象,戛然而止,为我们的阅读留下了广大的发挥空间。无限意蕴,尽在不言之中。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