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什么是励志教育培训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8 10:09
  • 提问者网友:做自己de王妃
  • 2021-04-07 17:12
什么是励志教育培训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掌灯师
  • 2021-04-07 18:25
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励志教育是以教育激励为手段的信念教育。
信念是对观点、对人或对事的一种坚信的状态。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信念有时是由目标产生,有时是由信仰产生,有时是由兴趣产生。总之,信念是一种念想,而且坚信。励志教育的核心,是我们给学生什么信念。这种信念首先是前面讲的“志”,当然还有自信,还有道德。“我是最棒的”,这是自信角度的信念。“我能讲文明我能有礼貌”,“我是中国人我有中华魂”,这是道德角度的信念。
激励就是通过外界对人的刺激和影响,来调动、激发人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的要素有需要、动机和目标[①]。教育激励是教育者为了满足学生成长、人才发展和道德教育的需要,创设激发学生动机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以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的过程。[②]
在教育激励中,信念就是学生对教育目标的坚信。通过教育激励,我们要让学生对教育目标产生信念。
前几年,山东有一所学校搞了“誓词激励”的“励志教育”特色办学,起床喊誓词、跑操喊誓词、课间喊誓词。这种激励产生了一定程度激励作用,很多学校竞相仿效。几年后,这种以高考为目标的激励被教育厅叫停。之后,对励志教育,人们的认识停留在考大学上,认为教育励志就是举拳头喊口号,就是考北大清华,就是精英教育大众化。
高考为导向的教育目标,必然会贻害学生。我们的励志教育一定要是以信念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激励。而这种信念一定要是尊重学生成长和发展、并且兼顾社会需求的。
还有,爱恨情仇功名利禄,能不能成为学生的信念。这些刺激,对人尽管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但是作为学生的信念肯定不行,因为狭义的爱,以及“恨情仇功名利禄”,考虑的主要角度是个人,没有兼顾社会。只有兼顾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信念才是正确的。当然,广义的爱心,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生命,是非常值得倡导的。
信念需要培养,以致铸造。教育的方法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中国现阶段。
课题组根据积极心理暗示理论、教育激励理论和道德认知的“顺从认同内化”理论,采用了“三大步育人模式”。主要做法是:以“集体朗读励志信”为主的“学生励志每日三大步”,以“批阅成长记录”为主的“导师每月三大步”,以“主题班会”为主的“班级课程体系”,等等。这种模式,简单而独到,成效明显。
折叠道德教育
励志教育不只是信念教育,更重要的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道德教育
在励志教育的实践中,课题组把学生必须接受的道德内容,写在了励志信里,通过“三大步模式”和全员育人导师制等科学理论,对学生进行实施。因为德育和励志教育的结合,在实践中产生了较好的德育效果。
首先,让我们重新学习一下这个用的非常频繁的“德育”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对德育的概念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胡守棻(fēn)主编的《德育原理》(1989)认为:“德育即是将一定的社会或阶级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根据德育的概念看来,课题组根据《规划纲要》精神,按照德育课程大纲,把德育内容,由浅入深的、成序列的编排成以励志信为主导的德育读本《我们有话对你说》,完全符合德育的基本要求。
让学生集体朗读励志信,就是一个德育过程,是课题组推广的主要德育模式。课题组认为,对于中华文明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比如爱国、诚信和责任等核心的民族道德品质,无需论证,我们必须让学生无条件接受,通过“顺从-认同-内化”的科学认知过程对学生进行教育。课题组把这些内容写在了励志信里,通过励志信的神秘感,应用积极心理暗示的办法,采用集体朗读励志信的做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理论上符合德育的基本要求。实践中德育成效也较明显。
在孔子故乡曲阜的曲阜一中,对5000名在校学生实施了三大步励志教育,半年后,对5000名家长进行了“曲阜一中励志教育普查”,调查共设置了10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三大步励志教育非常赞同的占93%,93.1%的家长认为孩子“变得自立、自强、自信”或者“学习勤奋刻苦,成绩明显进步”,95.2%的家长认为,集体朗读励志信等方法可以“唤醒孩子的良知,激发生命潜能”。
根据德育的概念分析和实践数据证明,我们认为,集体朗读励志信为主的“三大步育人模式”,从内容到形式,都符合德育的基本要求。是很好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结合励志教育,遵守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
按照唯物辨证法的观点,事物发展的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德育过程一方面固然是一种价值性的环境和影响,但这一环境或影响起作用的先决条件仍是德育对象接受这一影响的内因。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德育应该是环境与生长的统一,价值引导与个体价值建构的过程。”[③]
教育一定要遵守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德育过程,如果对德育对象考虑不足,那一定是反德育。所以,课题组倡导“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兼顾道德教育和学生成长。当然,“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也是针对学生“被成长”“被考试”和“被学习”等严重的教育乱象。
通过以上两点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励志教育不只是信念教育,更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和励志教育的结合,赋予了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涵。
折叠赏识教育
励志教育是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结合的教育。
我们谈到励志教育,可能更多想到的是对学生在挫折中的教育,在挫折中如何产生自信和坚定信念。但是,励志教育一定要以赏识教育为主,只有赏识学生,才能使学生产生自信。而且学生在挫折中,教师的赏识更重要。
励志教育之“励”,主要意思是勉励、激励,是激发和唤醒。因此我们的主要教育手段是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赏识教育。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说明能在教学中进行以“激励和鼓舞”的赏识教育是必要的。
在励志教育中,我们经常会有一些提法,比如“你是最棒的”,在商界有 “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提法,等等。这些提法都是较具体的人生价值的理念,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但是极有必要提出的是,这里的“最”,可以不是第一,将来也可以不是。但是如果经常这样讲,就会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这样的提法,是不是志向,是不是符合逻辑,似乎不是特别重要。这种提法的激励和鼓舞效果却是重要的、公认的。
总之,励志教育是以信念教育为导向、以教育激励为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广义教育。励志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的道德教育,励志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意志战胜挫折的赏识教育。
励志教育不可以走偏,不可以成绩为上成绩唯一,要遵循多元智能理论。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各种智能,并且给以肯定,给以激励和鼓舞。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街头电车
  • 2021-04-07 19:38
找到一首当代大家写的励志诗词名言,供参考:
铜雀台
文/李者也
长亭高阁连深宅,蔚然大观铜雀台。
漳河有水皆诗章,苍林有材尽文才。
辞赋风流万古事,千年黄土亦难埋。
烟月不信斯人逝,犹照朗辉寻之来。
【注】铜雀台,位于河北省临漳县。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合称三台,临近漳河,树木葱茏,始建于东汉末年建安年间,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三台,一批文章大家聚会于此,写下许多千古名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