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予亦不饱。使者...阅读答案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15:51
  • 提问者网友:心如荒岛囚我终老
  • 2021-01-03 01:10

下面是《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予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注释】①市租:买卖货物的税款(指收税权)。②泽覆三族:愚泽遍布父族、母族、妻族。③十总之布:一种质地较粗的布。总丝八十根。④书社五百封:书写了五百里的土地人口分封。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使者: ②一之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②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昔 吾 先 君 桓 公 以 书 杜 五 百 封 管 仲 不 辞 而 受 子 辞 之 何 也?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二段的内容。

(5)“婴之家不贫”的一番表白从三个方面反映了晏子的施政原则,不但表现了晏子廉洁刚正、一尘不染的操守,而且从侧面突出其爱民如子、思贤若渴及为君竭忠尽智的高尚品格。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封刀令
  • 2021-01-03 01:57

(1)①通“返”,返回,回去。②古代的一种食器。

(2)①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第一个“君”为君主;第二个“君”为动词统治、管理之意,译错扣1分) ③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君”译错,扣1分。

(3)昔 吾 先 君 桓 公 以 书 杜 五 百 封 管 仲∕不 辞 而 受∕子 辞 之 何 也?

(4)写晏子面对齐景公的亲自劝说,不为所动,坚辞“千金”。

(5)忠臣、仁人、智者或忍、仁、智。

【参考译文】: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晏子没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已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踢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优患。”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