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教师资格考试经验交流:教师怎样和学生谈心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5 18:45
  • 提问者网友:兔牙战士
  • 2021-12-25 15:07
教师资格考试经验交流:教师怎样和学生谈心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甚了了
  • 2022-01-22 06:01
一、多问:要想尽快熟悉学生,了解学生,一个最简单而直接的方法就是“多问” 。不断询问的过程中,既了解学生,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与爱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巧谈:老师与学生谈心要平等待人,不“居高临下”;讲知心话,不“空洞说教”;要选择时机,不“急于求成”;要善于倾听,不“先入为主” 。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善观:老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不仅要观察班集体的变化,更需要透过每个学生的细微变化表现其思想本质,真正做到知微见著。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妥善处理问题,把工作做在前头,防患于未然。老师要发现差生的缺点很容易,但要发现优生隐蔽的缺点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优生因为自己经常受到表扬,便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以致萌发“优越感”,甚至发展到瞧不起同学,有时还仗势欺负一些差生。有的优生甚至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故意歪曲事实,给教师错觉,导致部分差生满心委屈,却无处申辨, 从而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认为老师不公平,于是就更加消极。因此,不论遇到什么问题,老师必须善于透过现象看清事物本质,从而妥善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 无形之中为师生心理沟通扫除了障碍。
四、常夸: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洎扰庸人
  • 2022-01-22 06:58
与学生谈心既是师生实施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也是通过教化,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因此,与学生怎样谈心体现了班主任和所有德育工作者的基本功。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弘扬学生个性的今天,师生更需要沟通。通过沟通,求同存异,有利于增进师生互相理解,取得学生的支持和配合;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师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那么,教师应怎样与学生谈心呢? 一、要善待学生,不“居高临下” 在以选择为标志的当今社会,在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中,师生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导航者,与学生的谈心应是一种交心。因此,教师要通过谈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必须去除自身的师道尊严,与学生换位思考,为学生设身处地地着想来增强学生的亲和动机,弱化自我意识对外界教育影响的“过滤”功能,学生就会敞开心灵,如饥似渴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师也才能真正了解其内心世界,及时准确地采取适合于教育的良方秘诀。 二、要动“真”,不“空洞说教” 学生是活生生的情感丰富的人,与学生谈心必须动真情、讲真话。真情是无价的,也是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教师应用真情,感染学生,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束关注的目光,往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走出既定的生活圈子,摆脱因烦躁带来的不良情绪。空洞的说教只能促使学生反感。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小事去理解、关心学生,促使学生感情涌动,就会从内心勃发出强劲的驱动力,真心实意地通过自身的努力满足教师的期待,这样,教师的教育要求,学生不但易于接受,而且乐于行动。 三、要有耐心,不“一锤定音” 中专学生一般正进入心理自我时期,他们往往总是按自我意识去理解、认识客观世界,因此,与学生谈心时,不能一锤定音。三言两语的训斥,不可能使学生在态度上产生认同,更不能使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达到“同化”。“一锤定音”相反会使学生萌生逆反心理,耐心地教育、和风细雨地开导,能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促成其产生道德行为的动机,并能达到使其动机转化为行为的目的。 四、要捕捉时机,不“急于求成” 捕捉与学生谈心的时机,既是教师的策略,也是教师的智慧。有自控能力的学生一旦犯错,常常会引起内心的自责,及时谈心点破,可能使其失去自信;性情孤独的学生一旦犯错,总希望他人谅解,教师的严肃批评,往往会伤害其自尊;性格倔强的学生一旦犯错,教师找其谈心,往往总是情绪偏激,不是强词夺理,就是避重求轻,反而会形成敌对心理。因此,与学生谈心,必须看其“火候”,不必操之过急,采取“冷处理”或积极的暗示,将更有利于学生的转化。 五、要善于倾听,不“自以为是” 心情郁闷的学生,常常多愁善感、闷闷不乐。考试&大]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总有一个难以启齿的小秘密,或者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总想一吐为快。因此,教师找其谈心,应先静静地听其诉说,使他心情感觉舒畅。如果教师自以为是,说三道四,甚至捕风捉影,主观武断地横加训斥,则会无形中拉开师生之间的差距,教师应在静心倾听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分析,找出其心理问题的所在,再给其指点迷津,让其从郁闷的情绪中走出,摆脱烦恼。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六、要正面激励,不求全责备 学生是人不是神,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犯错,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教师的谈心不能以统一的规范去要求学生,统一规格只能塑造庸才。应尊重学生个性,并激励其张扬,通过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在“扬善救失”中积极面对,寻找对策,自觉加强自我调控。 七、要以德感人,不“以势压人” 教师为人师表,重点体现于关爱学生,与学生实现心贴心的交流,教师理智地用自己切身成长的经历去感染学生,可以使学生在改正错误时充满自信,更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使学生产生听得进、记得住的神奇效果。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