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王安石的事迹、简介!!!!
答案:5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5 18:09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02-15 08:48
简洁一点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2-15 08:54
1、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授淮南节度判官。任满后,王安石放弃了京试入馆阁的机会,调为鄞县知县。王安石在任四年,兴修水利、扩办学校,初显政绩。
2、皇祐三年(1051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勤政爱民,治绩斐然。
3、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调为度支判官,王安石进京述职,作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
4、王安石在京任职期间,朝廷规定舍人院不得申请删改诏书文字,王安石认为立法不该如此,据理力争,得罪了王公大臣。嘉祐八年(1063年),王安石因母亲病逝,遂辞官回江宁守丧。
5、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神宗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召见王安石。王安石提出“治国之道,首先要确定革新方法”;勉励神宗效法尧舜,简明法制。
6、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三次写信给王安石(《与王介甫书》),列举实施新法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回信(《答司马谏议书》),对司马光的指责逐一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
7、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王安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葬于江宁半山园。
扩展资料:
后人为了纪念王安石,设立了他的纪念馆:
王安石故里位于抚州市东乡区上池村,始建于北宋、迄今已逾千年,保存下来的建筑主要是明清以来修建的。
该地是展示中国明清建筑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文物保护区,现存有100余栋古代建筑和十多处和王安石有关的遗迹。1985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上池村王安石故里,列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点。
王安石故里东盼铁炉,云雾如烟。南顾珠岭,圆净如璧。北望金峰,嵯峨万丈.峰峦蜿蜒,山明水秀。主要景点有世宦祠,西引寺,龙安殿,荆公桥,荆公陂,荆公别墅,“荆国世第”门楼等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安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安石故里
2、皇祐三年(1051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勤政爱民,治绩斐然。
3、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调为度支判官,王安石进京述职,作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
4、王安石在京任职期间,朝廷规定舍人院不得申请删改诏书文字,王安石认为立法不该如此,据理力争,得罪了王公大臣。嘉祐八年(1063年),王安石因母亲病逝,遂辞官回江宁守丧。
5、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神宗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召见王安石。王安石提出“治国之道,首先要确定革新方法”;勉励神宗效法尧舜,简明法制。
6、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三次写信给王安石(《与王介甫书》),列举实施新法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回信(《答司马谏议书》),对司马光的指责逐一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
7、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王安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葬于江宁半山园。
扩展资料:
后人为了纪念王安石,设立了他的纪念馆:
王安石故里位于抚州市东乡区上池村,始建于北宋、迄今已逾千年,保存下来的建筑主要是明清以来修建的。
该地是展示中国明清建筑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文物保护区,现存有100余栋古代建筑和十多处和王安石有关的遗迹。1985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上池村王安石故里,列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点。
王安石故里东盼铁炉,云雾如烟。南顾珠岭,圆净如璧。北望金峰,嵯峨万丈.峰峦蜿蜒,山明水秀。主要景点有世宦祠,西引寺,龙安殿,荆公桥,荆公陂,荆公别墅,“荆国世第”门楼等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安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安石故里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世
- 2021-02-15 10:26
大中小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他出身于中下层官僚家庭。年十七八,即以天下为己任。二十二岁(庆历三年)中进士后,为淮南判官、鄞县知县等地方官,留心民生疾苦,并多次上书上级官吏建议兴利除弊,以舒民困。嘉右三年,从常州知州调为提点江东刑狱,有《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即后人常说的万言书,主张建立宋王朝的“法度”,即效法“先王之政”的精神对现实政治有所“改易更革”。嘉右五年,入朝为三司度支判官。熙宁二年,神宗特拔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从此积极推行新法。但由于旧党的不断反对,屡次罢相,屡次起用,后退休江宁。元丰八年,旧党司马光为宰相,全部废除新法,王安石忧愤成疾,次年病卒,年六十六。
王安石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斗争,他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他反对西昆派文人“杨刘以其文词染当世”,指出当时“学者迷其端原,靡靡然穷日力以摹之,粉墨青朱,颠错丛庞,无文章黼黻之序”(《张刑部诗序》)。认为“文者,务为有补于世用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刻镂、绘画也”,“要之以适用为本”(《上人书》)。正是由于王安石持有“适用”的文学创作观念,他的诗文都具有浓厚的政治色采,是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的。
王安石的散文以政论性的为多。这些作品,大都针对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的主张,具有极强的说明力量。如《本朝百年无事答子》,通过对北宋百年来政治情况的分析批评,指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希望神宗在政治上能够有所建树,表现了他对现实形势的关心和刚毅果断的政治家风度。《答司马谏议书》,剖析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言简意赅,措词委婉而坚决,表现了他坚持原则的政治态度。又如《读孟尝君传》,根据对历史实际的分析,指出鸡鸣狗盗之徒出其门正是不能得士的明证,驳斥了孟尝君善养士的传统观念。王安石的散文比较重视理论的说服力,较少注意酝酿气氛,描摩物象,从感情上打动读者,因此他的散文一般立意超卓,具有较强的概括力与逻辑性,语言简练朴素。这是他的文学主张实践的结果。
王安石的诗也和散文一样,具有充实的政治内容,倾向性十分鲜明。在他长期作地方官时,就有不少诗篇,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对社会前途的忧虑,以及对传统思想的反抗,充分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河北民》一首: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写统治者搜刮人民的血汗,输送敌国,以致地无问南北,年无论丰歉,人民一样地陷入流离转徒和“无食”的绝境。其他如《兼并》、《收盐》、《感事》、《发廪》、《省兵》等也都表现了诗人关切民生疾苦、主张改革弊政的进步理想。
王安石对北宋统治者在辽和西夏的威胁面前麻痹苟安,深感不满,不少诗篇表达了这种思想。如《阴山画虎图》:
阴山健儿鞭空急,走势能追北风及。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回旗倒戟四边动,抽矢当前放蹄入。爪牙蹭蹬不得施,责上流丹看来湿。胡天朔漠杀气高,烟云万里埋弓刀。穹庐无工可貌此,汉使自解丹青色。堂上绢素开欲裂,一见犹能动毛发。低徊使我思古人,此地抟兵走戎羯。禽逃兽遁亦萧然,岂若封疆今晏眠?契丹弋猎汉耕作,飞将自老南山边,还能射虎随少年?
从阴山健儿的射虎,联想到古代将士们曾在这里击败过入侵的敌人,使边疆平静无事,对比当时“胡天朔漠杀气高”的形势,批判北宋统治者的不修边备,表现他对国家前途的深忧。《同昌叔赋雁奴》、《白沟行》等,表现了同样的主题思想。
王安石有不少咏史或怀古的诗篇,也大都寄托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如《商鞅》、《范增》、《张良》等篇,往往以“尺幅千里”的手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景仰,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感情。在《杜甫画像》中,不仅高度评价了杜诗的丰富性和创造性,更表明了对杜甫同情广大人民的精神的继承:“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最著名的是《明妃曲二首》,现举第一首如下: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这首诗一扫历代诗人写王昭君留恋君恩、怨而不怒的传统见解,有极大的独创性。诗人只从侧面落笔,勾画了古今艳传的绝代佳人的形象,以及她独去异域、怀念故国的凄苦无告的心情。更深刻的是、诗人在结韵里道出了在阶级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妇女受压迫、被蹂躏的不合理的现实;同时流露了他怀才不遇的心情。因此引起了当时诗坛的广泛兴趣,欧阳修、梅尧臣、刘敞等都写了和篇。
王安石晚年罢相隐居以后,生活和心情的变化,引起了诗风的变化,创作了较多的描写湖光山色的小诗,也更多地注意对诗歌艺术的锤炼。名作很多,如: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达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回。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江上》
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这些小诗新颖别致,炼字炼句,妥贴自然,艺术上确实比早年更成熟了。虽然他有时也还写《楚山》、《示永庆院秀老》一类流露“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情的诗篇,但总的看来,他往年诗中所洋溢的那种政治热情,这时是大大减退了。
王安石诗文的大量创作和独特的风格,对扫荡西昆体的残余影响有很大的功绩,对宋诗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他有一部分诗,喜造硬语、押险韵,对后来也有不良影响。
王安石的友人王令(1032—1059),字逢原,广陵(江苏扬州)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才华的优秀诗人。可惜才高命短,未能施展他的抱负。他留下的诗篇,大都表露了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自己的远大抱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如《梦蝗》:
……尝闻尔人中,贵贱等第殊。雍雍材能官,雅雅仁义儒。脱剥虎豹皮,假借尧舜趋。齿牙隐针锥,腹肠包虫蛆。开口有福威,颐指转赏诛;四海应呼吸,千里随卷舒。割剥赤子身,饮血肥皮肤。噬啖善人党,嚼口不肯吐。连床列竽笙,别屋闲嫔姝。一身万椽家,一口千仓储。……贫者无室庐,父子一席居。贱者饿无食,妻子相对吁。贵贱虽云异,其类同一初。此固人食人,尔责反舍且!我类蝗自名,所食况有余;吴饥可食越,齐饥食鲁邾。吾害尚可逃,尔害死不除;而作疾我诗,子言得无迂!
诗人以锋利的笔触,剥掉了达官贵人们“仁义儒”、“尧舜趋”的外衣,显露了他们“虎豹身”、“虫蛆腹”的原形。指出剥削阶级搜刮民脂民膏,实比蝗虫更为残酷可恨!此外如《原蝗》、《良农》、《饿者行》等诗,也各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表现了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对豪门的无比憎恨。
面对黑暗的现实,王令在《感愤》一诗中表现了改变这种现实社会的宏愿:“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我无万古名!”他的自信心是这样的强,爱国的激情和救世的热忱是这样的昂扬!
王令的诗,无论叙事抒情,都具有开阔而雄健的特色,确如他自己所说那样:“浩歌不敢儿女声。”他有一些诗,想象奇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采,例如《暑旱苦热》: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这种雄伟的气魄,阔大的气象,在宋人诗中是极其难得的。虽然由于他受韩愈、卢同诗的影响,有些作品不免生硬粗糙,但仍不失为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优秀诗人。
- 2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2-15 10:19
我暂时保留我的看法!
- 3楼网友:渊鱼
- 2021-02-15 10:04
不知道←_←
- 4楼网友:归鹤鸣
- 2021-02-15 09:44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 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绝求正所以经世务”,设置专局,使子与门人纂修各经新义,以为诵习的定本。《诗》、《书》、《周官》三经新义最为重要,《周官新义》尤能阐发新政理论。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所著《字说》、《钟山目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子注》若干条。
【主要词作】
桂枝香(登临送目)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 千秋岁引(别馆寒砧)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