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说勾践不能跟他共富贵能共患难这句话是在批判勾践还是赞扬勾践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7 00:57
  • 提问者网友:山高云阔
  • 2021-04-06 17:44
说勾践不能跟他共富贵能共患难这句话是在批判勾践还是赞扬勾践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19-10-01 17:16
陈述事实,比较中性。
千古帝王者莫难过于此,所谓鸟尽弓藏, 正是帝王者的常惯作风,试问夫差已死,吴国已灭,大势已定,一个位高权重的属下,一个拥有着可以夺走自己一切权力的属下,仅凭这点;两大功臣。范蠡必须死,同样七术伐吴的文种也必须得死。这样才能稳固自己的帝王基业。千古多少英豪皆葬于帝王为他们开阔的坟墓。范蠡正是深刻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在临走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写给好友文种一封书信让其离开,但文种坚信勾践的为人不肯离开,最终被勾践以“七术伐吴,三术吴灭,余其四术,交由先王以胜吴国”为由勒其自刎。与其说范蠡这么了解勾践的内心所想,倒不如说范蠡他通晓帝王的权术而能独善其身。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有枢
  • 2020-04-18 16:13
共患难是指两个以上的人身处于困难危险之时共同承担与济渡。这是人类之所以产生社会的原因之一,即为应付危险和更好生存这一愿望的结合物;这与“树倒猴狲散”的动物性在根本上是不相同的。虽然,共患难要高于“鸟儿危时各自飞”,但是,共患难在人类社会中还是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人的社会性现象。自然,在人类当中依然还是时常存在着一些不顾情义和不顾道义而抛弃陷入艰险之中同伴的现象存在,这就是人类中动物性残存的结果。 而能够共患难,一方面是因为人类为了生存中必须互相帮助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患难之人本身已无多少财产,或身处于危险之时财产已失去了任何意义。这样,人类之中便可经常性地见到一些患难与共的现象存在着。应当说,共患难是超动物性的,也是人类中难能可贵的精神之一。 然而,人们在共患难之后又产生了富贵状况时,他们(她们)之间这种患难与共的关系却又往往是要以分道扬镖为了结,甚至变成了生死仇敌。为何人类在患难之时是能够共同以赴的,而到了产生富贵之时又是不可共享的呢?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心态)的呢? 这除了人贪婪自私的原因外,还在于人此时在已解除了威胁自身生存的危险之后,各自在追求对富贵的占有过程中所产生了矛盾造成的结果。因为昔日患难的伙伴到了追求财富时,他们也是往往是联结在一起的,这起于他们本身对于患难以来的感情和信义上的盲信,认为患难与共必然会以共享富贵为结局,无视了人性中的贪婪与自私的本性。因而,当他们在解决了危难之后,又在面对共享富贵问题时,却往往出现了不尽人意的事情发生了(缘于贪婪心理和猜忌心理),大家都想多得多占财富。在你怕他多占些财富,而他又怕你多拿些财富的谁都想多占与猜忌的心态下,事情就越演越烈,那怕是抛弃昔日之患难与共之情谊和不顾道义也在所不惜了。因此,为了防止财富免于被他人共享和为确保自己利益独享,患难之后却是抛弃患难的伙伴,甚至是谋害患难的伙伴,如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屠杀功臣文种、汉高祖刘邦屠杀韩信等。 在生命危险之时,保存生命才是首要的事情,才是人心理的第一需要,而财富已成为次要的和并不重要的事情了;因为没有生命,再多的财富也是枉然。在处于没有多少财富的情况下,人们纵然是共处也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抢夺和计较的存在;相反的是,处于这一情况下的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更需要同甘共苦和相互帮助、相互济渡,以期共同渡过这一艰难时期,保存地生活下去。基于此两种情形,人们自然而然和容易产生了患难与共的情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际上是人生存的一种心理需要。人类从远古的洪荒中一路相互扶持地走来,便是源于这种心理需要中形成和成功地发展为现代人的。 当人们到了没有生命之忧时,特别是到了共同追逐财富的时侯,人固有的和潜存着的自私与贪婪之心,这时就会毫无顾虑地显现了出现。开始时,他们或许会相信于这一患难与共所缔结出来的情份,选择了继续走一起进行创业和营造财富。而一到了在利益分配和共享问题时,由于人的自私与贪婪本性,利益矛盾便产生了;日复一日,矛盾也愈积愈深重,往昔患难与共的情份便会愈来愈淡薄。一旦到了矛盾不可协调之时,怨恨就爆发了,患难与共之情谊也就不复存在。如此,患难之交就变成了不共载天的仇敌,彼此之间皆萌生了欲置对方于死地之心都有。 在一些并不共同创业的患难之交人们,因为在追求利益问题上并不存在有诸多矛盾存在,因而,他们双方都处于相等水平状况时,一般是相安无事,而且,他们还会经常保持着昔日情谊的交往和联系。而到了一方失势或破产时打破了双方对等的平衡之后,人们又是极少会有给予尽心尽力地如患难之时那样地相互帮助现象存在的。刚开始时,一方会因为情份能够给予一些帮助,但是,一旦超过一定数量之后(在他们认可的限额范围之内),人们又开始翻脸不认人了,对患难之交进行了抛弃,患难与共便不再存在。因为人们总是在自己处于优越条件时害怕被他人拖入和陷于困难境地之中,或者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某种损失,出于保护自己和维护好自己原来良好状态需要(或者说是缘于自私需要),普遍上便会做出了与之断绝关系的行为来。 对于这种“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富贵”社会现象,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是基于人们过度偏向于选择的一个残酷的现实问题和自私自利的心态。于是,人们便普遍萌生了避开和抛弃一些落难的亲人朋友的心态产生了;而在对待一些得势力中的富贵亲人朋友上,则表现为阿媚巴结,尽管从富贵关系人身上所得往往不多,但是,人们总是持“宁可锦上添花,也不雪中送炭”的如此势利心态。人情冷暖在毫厘不爽中演绎了自私、势利世人的丑陋心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