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文《鹿亦有智》译文
答案:3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3 18:50
- 提问者网友:王者佥
- 2021-03-13 03:05
求古文《鹿亦有智》译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摆渡翁
- 2021-03-13 04:10
译文:
博山有一户姓李的人家,砍柴为生,一天,从山间平地得到一只鹿,带回家喂养,鹿逐渐长大,非常驯服,见到人就呦呦的叫,他家门外都是山,鹿出去,到了晚上一定回来。正当秋天祭祀的时候,按照惯例需要用鹿。官府催促猎人很急,限定日期(让猎人)送上,但(猎人)十来天没有收获,就向姓李的人家求取那只鹿。姓李的人不答应,打猎的人坚持请求,姓李的人迟疑的说:“让我考虑考虑。”当天晚上鹿走了,就没有回来。姓李的人非常后悔。
博山有一户姓李的人家,砍柴为生,一天,从山间平地得到一只鹿,带回家喂养,鹿逐渐长大,非常驯服,见到人就呦呦的叫,他家门外都是山,鹿出去,到了晚上一定回来。正当秋天祭祀的时候,按照惯例需要用鹿。官府催促猎人很急,限定日期(让猎人)送上,但(猎人)十来天没有收获,就向姓李的人家求取那只鹿。姓李的人不答应,打猎的人坚持请求,姓李的人迟疑的说:“让我考虑考虑。”当天晚上鹿走了,就没有回来。姓李的人非常后悔。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03-13 05:46
同意楼上探花的回答,“最驯”我的理解也是最是驯服,“官督猎者急”译为“官府催促猎人催得很急”较好。还有“猎者固请”这里的“固”译为“坚持”比“继续”要恰当。“姑徐徐”含义我不敢断言。
- 2楼网友:渊鱼
- 2021-03-13 05:12
其实也没差多少,有的地方改改就可以了。
原文: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他,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译文:
博山有一户姓李的人家,砍柴为生,一天,从山间平地得到一只鹿,带回家喂养,鹿逐渐长大,非常驯服,见到人就呦呦的叫,他家门外都是山,鹿出去,到了晚上一定回来。正当秋天祭祀的时候,按照惯例需要用鹿。官府催促猎人很急,限定日期(让猎人)送上,但(猎人)十来天没有收获,就向姓李的人家求取那只鹿。姓李的人不答应,打猎的人坚持请求,姓李的人迟疑的说:“让我考虑考虑。”当天晚上鹿走了,就没有回来。姓李的人非常后悔。
《鹿去不归》
博山西关李氏家,畜一鹿最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门外皆山,鹿有时出,至暮必归。属当秋祭,例用鹿。官督猎者急,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姑徐徐。”其日鹿去,遂不归。
译文:
博山西关有一户姓李的人家,养了一只鹿最驯服,见到人就呦呦的叫,他家门外都是山,鹿有时候出去,到了晚上一定回来。正当秋天祭祀的时候,按照惯例需要用鹿。官府催促打猎的人很急,却没有收获,就向姓李的人家求取那只鹿。姓李的人不答应,打猎的人坚持请求,姓李的人迟疑的说:“姑且慢慢考虑。”当天鹿走了,就没有回来。
原文: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他,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译文:
博山有一户姓李的人家,砍柴为生,一天,从山间平地得到一只鹿,带回家喂养,鹿逐渐长大,非常驯服,见到人就呦呦的叫,他家门外都是山,鹿出去,到了晚上一定回来。正当秋天祭祀的时候,按照惯例需要用鹿。官府催促猎人很急,限定日期(让猎人)送上,但(猎人)十来天没有收获,就向姓李的人家求取那只鹿。姓李的人不答应,打猎的人坚持请求,姓李的人迟疑的说:“让我考虑考虑。”当天晚上鹿走了,就没有回来。姓李的人非常后悔。
《鹿去不归》
博山西关李氏家,畜一鹿最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门外皆山,鹿有时出,至暮必归。属当秋祭,例用鹿。官督猎者急,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姑徐徐。”其日鹿去,遂不归。
译文:
博山西关有一户姓李的人家,养了一只鹿最驯服,见到人就呦呦的叫,他家门外都是山,鹿有时候出去,到了晚上一定回来。正当秋天祭祀的时候,按照惯例需要用鹿。官府催促打猎的人很急,却没有收获,就向姓李的人家求取那只鹿。姓李的人不答应,打猎的人坚持请求,姓李的人迟疑的说:“姑且慢慢考虑。”当天鹿走了,就没有回来。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