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雪灾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6 16:37
  • 提问者网友:疯子也有疯子的情调
  • 2021-03-25 18:29
雪灾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3-25 19:02
今年冬季气温较往年偏低的原因是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比往年强大。大范围降暴雪的原因是冷锋的影响极强。

冬季降雪主要是因为冷锋天气系统的影响,锋是冷暖气团的交汇处,如果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运动就形成了冷锋,反之为暖锋。

冬季,陆地温度比海洋低,在大陆内部形成强大的冷高压,气流由高压中心向四周辐散,其中向低纬运动的气团在性质上属于冷气团,它与暖气团相遇就形成了冷锋。冷锋过境时,形成阴雨(雪)天气、刮风、降温,过境后,气温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冬季冷气团迅速南下(北半球,南半球相反),常形成灾害性的大风降温天气,甚至形成寒潮。

这样看来,冬季降雪区域(夏季降雨区域同理)分布于锋面附近,也就是冷暖气团交界处。这个位置是不固定的,它由两种性质气团势力的强弱决定。冷气团势力弱,锋面及降水区域偏高纬,冷气团势力强,锋面及降水区域偏低纬。

冬季影响我国的陆地冷高压是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它的势力范围非常大,对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天气影响极大。

入冬以来,特别是进入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我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对于季节、年际变率都很大的我国季风气候区来说,这样的天气本来也很正常,但是由于南方今年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就形成曾了大范围雨雪天气。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只有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灾害性天气。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

我国北方地区,在本次灾害性天气中,主要受大风降温天气影响,冷气团途经北方南下,未在此形成锋面,没有大的降雪天气出现,但北方地区随之被纳入到强大的亚洲高压势力范围之中,天气干冷程度是近年来少见的。

我国南方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一般在0度以上,农业生产中有越冬作物,居民生活中不需要有取暖设施,一般家庭没有足够的防寒衣物,司机一般也不会担心柴油受冻,凡此种种都对此次灾害性天气的巨大破坏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量的越冬作物在强大的南下冷气团带来的大风降温天气中被冻死,农业大幅度减产或绝收,包括冬小麦、越冬油菜、绿肥作物等。大量牲畜被冻死。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中的各种以柴油为燃料的车辆,在低温中,因柴油受冻无法正常运行,进一步影响到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大雪阻断交通,影响面积大。冬雨压断电线,影响电力、通讯。

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低温冻害是大量人员冻伤,甚至冻死。大雪压塌屋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大雪阻断交通,影响人们出行,以及影响到日用品的供应,另外还会对家庭供暖、供气、供电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此次灾害告诫我们,要未雨绸缪,要居安思危,否则只能痛定思痛,但早已悔之晚矣。结合本次灾害带来的教训,一定要进行全民性的相关教育,而且今后要从娃娃抓起,另外适时搞一些相关演练,警惕之心常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鱼芗
  • 2021-03-25 19:08
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它是中国牧区常发生的一种畜牧气象灾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的畜牧业地区,由于冬半年降雪量过多和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影响畜牧正常放牧活动的一种灾害。另外,大范围、高强度的降雪,也会对包括城市在内的广大地区造成各种危害。但一般而言,气象学上的雪灾都是指影响我国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的牧区雪灾。
根据我国雪灾的形成条件、分布范围和表现形式,将雪灾分为3种类型:雪崩、风吹雪(风雪流)灾害和牧区雪灾。
积雪
雪灾是由积雪引起的灾害。根据积雪稳定程度,将我国积雪分为5种类型。
①永久积雪:在雪平衡线以上降雪积累量大于当年消融量,积雪终年不化。
②稳定积雪(连续积雪):空间分布和积雪时间(60天以上)都比较连续的季节性积雪;
③不稳定积雪(不连续积雪):虽然每年都有降雪,而且气温较低,但在空间上积雪不连续,多呈斑状分布,在时间上积雪日数10~60天,且时断时续:
④瞬间积雪:主要发生在华南、西南地区,这些地区平均气温较高,但在季风特别强盛的年份,因寒潮或强冷空气侵袭,发生大范围降雪,但很快消融,使地表出现短时(一般不超过10天)积雪;
⑤无积雪:除个别海拔高的山岭外,多年无降雪。雪灾主要发行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
雪灾的定义及指标
积雪对牧草的越冬保温可起到积极的作用,旱季融雪可增加土壤水分,促进牧草返青生长。积雪又是缺水或无水冬春草场的主要水源,解决人畜的饮水问题。但是雪量过大,积雪过深,持续时间过长,则造成牲畜吃草困难,甚至无法放牧,而形成雪灾。
雪灾按其发生的气候规律可分为两类:猝发型和持续型。猝发型雪灾发生在暴风雪天气过程中或以后,在几天内保持较厚的积雪对牲畜构成威胁。本类型多见于深秋和气候多变的春季,如青海省1982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1985年l0月中旬出现的罕见大雪灾,便是近年来这类雪灾最明显的例子。持续型雪灾达到危害牲畜的积雪厚度随降雪天气逐渐加厚,密度逐渐增加,稳定积雪时间长。此型可从秋末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季,如青海省1974年l0月至1975年3月的特大雪灾,持续积雪长达5个月之久,极端最低气温降至零下三、四十度。
人们通常用草场的积雪深度作为雪灾的首要标志。由于各地草场差异、牧草生长高度不等,因此形成雪灾的积雪深度是不一样的。内蒙古和新疆根据多年观察调查资料分析,对历年降雪量和雪灾形成的关系进行比较,得出雪灾的指标为:
轻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雷量的120%以上;
中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40%以上;
重雪灾:冬春降雪量相当于常年同期降雪量的160%以上。
雪灾的指标也可以用其它物理量来表示,诸如积雪深度、密度、温度等,不过上述指标的最大优点是使用简便,且资料易于获得。
对畜牧业的危害
主要是积雪掩盖草场,且超过一定深度,有的积雪虽不深,但密度较大,或者雪面覆冰形成冰壳,牲畜难以扒开雪层吃草,造成饥饿,有时冰壳还易划破羊和马的蹄腕,造成冻伤,致使牲畜瘦弱,常常造成牧畜流产,仔畜成活率低,老弱幼畜饥寒交迫,死亡增多。同时还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牧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造成威胁。雪灾主要发生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中国牧区的雪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草原、西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1992年~1993年冬春之交,内蒙古、青海、西藏和甘肃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先后连降大雪,受灾草场3亿多亩,受灾人口110万,死亡牲畜100万头(只)。
牧区雪灾发生的规律
根据调查材料分析,我国草原牧区大雪灾大致有十年一遇的规律。至于一般性的雪灾,其出现次数就更为频繁了。据统计,西藏牧区大致2~3年一次,青海牧区也大致如此。新疆牧区,因各地气候、地理差异较大,雪灾出现频率差别也大,阿尔泰山区、准葛尔西部山区、北疆沿天山一带和南疆西部山区的冬牧场和春秋牧场,雪灾频率达50~70%,即在10年内有5~7年出现雪灾。其它地区在30%以下。雪灾高发区,也往往是雪灾严重区,如阿勒泰和富蕴两地区,雪灾频率高达70%,重雪灾高达50%。反之,雪灾频率低的地区往往是雪灾较轻的地区,如温泉地区雪灾出现频率仅为5%,且属轻度雪灾。但不管哪个牧民大雪灾都很少有连年发生的现象。
雪灾发生的时段,冬雪一般始于10月,春雪一般终于4月。危害较重的,一般是秋末冬初大雪形成的所谓"坐冬雪"。随后又不断有降雪过程,使草原积雪越来越厚,以致危害牲畜的积雪持续整个冬天。
雪灾发生的地区与降水分布有密切关系。如内蒙古牧区;雪灾主要发生在内蒙古中部的巴盟、乌盟、锡盟及昭盟和哲盟的北部一带,发生频率在30%以上,其中以阴山地区雪灾最重最频繁;西部因冬季异常干燥,则几乎没有雪灾发生。新疆牧区,雪灾主要集中在北疆准噶尔盆地四周降水多的山区牧场;南疆除西部山区外,其余地区雪灾很少发生。青海牧区,雪灾也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海南、果洛、玉树、黄南、海西5个冬季降水较多的州。西藏牧区,雪灾主要集中在藏北唐古拉山附近的那曲地区和藏南日喀则地区。前者常与青海南部雪灾连在一起
雪灾预警信号
雪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黄色为三级防御状态,上面是橙色,最后的黄色表示一级紧急状态和危险情况。
(一)雪灾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影响的降雪。
防御指南:
1、相关部门做好防雪准备;
2、交通部门做好道路融雪准备;
3、农牧区要备好粮草。
(二)雪灾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相关部门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2、驾驶人员要小心驾驶,保证安全;
3、将野外牲畜赶到圈里喂养;
其它同雪灾黄色预警信号。
(三)雪灾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很大影响的降雪,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或牧业有很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必要时关闭道路交通;
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
3、做好对牧区的救灾救济工作;
其它同雪灾橙色预警信号。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