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关于短道速滑的技巧

答案:4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4 18:16
  • 提问者网友:焚苦与心
  • 2021-01-24 13:30
我是学习短道速滑的冰鞋不算也别好,但也不是那种冰场里随便租的那种在过弯道时有种叫压步转弯的技巧,就是身体倾斜,然后右脚伸到左脚前的那种。。但是这种我怎么也做不好,难道里面有什么技巧吗?有时候就是没法掌握平衡,还有就是经常压一次步转的太大了,运动员都是走弧线,我却走不出来。。辛苦各位高手帮小弟答疑解惑,如何训练才能练好这一技巧?另外请各位多告诉我别的一些短道速滑的技巧小弟不胜感激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醒三更
  • 2021-01-24 14:00
弯道技术是轮滑技术难点,而且要求有比较高的技术动作,对于初学者,还是先练习向左方向转弯为宜。
1、双脚平行转弯法:
  动作要领是:在滑进中如果要向左转弯,首先要把重心移到左腿上。身体前倾、膝关节屈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左脚外轮、有脚内刃用力向转弯的反方向蹬地。身体向左倾斜,两脚平行的向左边划两条“弧线”,转弯即可完成。双足滑行向左转弯时,应向前滑行几步以后。利用惯性两脚平行着冰,做出身体向左倾斜的动作,成为双足向左滑行的大曲线(弧线)。体重主要放在左脚上。右脚起辅助作用。
  2、双脚平行短步蹬地转弯法:
  动作要领是:
  (1)保持双脚平行转弯的姿势。
  (2)向左转弯时,重心要往左侧倾倒。
  (3)左脚外刃、右脚内刃交替往右侧蹬,改变前进方向。两脚蹬一步往左移进一点,通过多次交替使身体在快速中转向左侧。在上述动作基础上,将重心完全移到左脚上,右脚抬离冰面并在体侧不断地以内刃向侧蹬冰,左脚连续做短切线。形成了向左转弯动作。
  3、压步转弯法:
  动作要领是:
  (1)保持向左转弯的姿势不变,当有脚内轮向右侧蹬去时,身体重心应落在左腿并支撑滑行。
  (2)身体前倾并向左侧倒,右脚蹬地结束后,迅速将右脚提到左脚前左侧,并支撑全身的重心。左脚用外刃向右腿下交叉蹬过去,然后将左脚迅速移到右脚前内侧,变成支撑腿,这样一右一左为一个交叉压步。根据弯道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应进行多次重复。
  (3)在弯道压步时,身体始终保持向左倾倒。两臂配合蹬地动作,左臂前后小摆动,右臂侧后大摆动,向前时屈肘。
  (4)身体倾斜要适度。它与弯道的速度成正比例关系,速度越快身体倾斜度越大。当身体向左倾斜,左脚支持滑进时,右脚蹬冰后迅速移向左脚前方落冰,左脚以外刃蹬冰。此时身体仍保持向左侧倾斜.右脚支撑体重并以内刃滑行;两膝弯曲,重心下降。
  4、出弯道时滑跑的动作要领:
  1)出弯道的第一步应该是左脚。当左脚准备出弯道时,在支撑滑进时,逐步由外刃过渡到全轮着地。
2)右腿随左脚四轮着地时,向前引腿。
  3)当左脚两内轮着地开始蹬地时,右脚向前送出,两内轮着地。
  4)当左脚两外轮蹬地结束,右脚用两外轮支撑向前滑进。弯道滑跑结束。 问:短道蹬直的话,会不会因速度过快而失去平衡呢?
 短道速滑的弯道半径非常小,比赛是应该是尽早出弯道,不可能用全力。请注意短道选手的弯道多用右腿,即不用在弯道时加速,否则会因速度太快而甩出去。这点与大道速滑不同。现在大道速滑比赛因使用了分离式冰刀,速度比以前更快了,500米第二个弯道有的选手也会因速度太快而甩出去。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长青诗
  • 2021-01-24 16:09
我是短滑的
  • 2楼网友:荒野風
  • 2021-01-24 14:39
将身体重心比原来要再低一点,步子不要迈得大,这样多练习就可以了!!!!
  • 3楼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1-24 14:24
这是一个“过劳”生存状态泛滥的时代,“考研”、“冲刺”通常让人联想到体力透支、精神紧张、通宵奋战等“过劳”词汇。但是,作为理性的考研人,我们深知,“过劳”并不是考研冲刺的最佳状态,“过劳”往往会带来智力的流失、情绪的崩溃、身体的病患。理性的考研人需要掌握一些平衡法则,帮助自己顺利度过考研冲刺阶段。而在成功的“短道速滑族”身上,是否有我们苦苦寻求的解答?  1.压力VS动力  压力和动力是并存的:在一定的范围内,压力越大,动力也越大,压力有时还可以转化为动力;而过大的压力不仅不能转化为动力,还可能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理性的考研人需要了解自己的抗压能力,把压力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样,压力才会对我们的复习冲刺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在冲刺阶段压力最大的一群人来自“万米长跑族”。他们准备的时间比较长,投入的精力多,甚至放弃了很多其他的机会,期望值高,所以在冲刺期更容易出现情绪焦虑、体力透支的情况。而“短道速滑族”投入的时间短,投入的精力也不算多,压力要比“万米长跑族”小很多,所承受的压力往往正处于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对大部分“万米长跑族”而言,如何减轻压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是临考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跨考教育心理咨询师提出一个有效的方法:“在临考前,要想到所有的可能性,包括出现最糟糕的情况——没有考上;而且要考虑每一种可能性的应对方法。然后把注意力放在怎么做上面,不要放在结果上面。有了这样一套紧急预案,出现哪种结果自己都能接受,这就大大减轻了压力。”这样,我们就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不受外在不利因素的影响,顺利实现压力与动力的转换。  2.时间VS效率  一般而言,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成功的“短道速滑族”都认为,复习最重要的是效率。  关于效率问题,Miya的一段话发人深思:“我复习的时间很短,所以很注重效率。我一开始就在考虑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制定计划。因为时间不多,所以我把每一次看书都当作是最后一次,所达到的效果自然比较好。如果我有很长的时间复习,也许会经常怠惰,以为这一轮复习有遗漏也没有关系,还有下一轮,然后一直拖下去。”此外,心理学还有“应激反应”的原理,即在短时间内集中做某件事,精神状态好,复习效率高,效果自然就好。这也是一部分“短道速滑族”在冲刺期实现高效率的原因。  对于所有的考研人来说,在冲刺期,有效提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就是“抓大放小”、“集中击破重难点”。比如“万米长跑族”的小张,他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只看自己在前期复习中整理出来的笔记,笔记里有他整理的学科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和疑点。另外,制定计划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在冲刺期制定计划时要注意把学习目标具体量化,比如某天“完成一套试题并加以修订”、“完成一个章节重难点的回顾总结”等等,而不是“看英语两小时,看政治三小时”这样的计划。  3.瓶颈VS突破  跨考教育心理咨询师指出,对“万米长跑族”来说,他们经历了长时间的复习,进入冲刺期时已经处于学习“高原期”,甚至有一些人在长达一年的复习当中会有很长时间处于“高原期”,复习效果并不理想。而对“短道速滑族”来说,没有经历长时间的复习,就直接进入冲刺期,在一两个月内,他们一直处于“上升期”;加上有过硬的基本功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就能在短时期内迅速掌握大部分的考研知识。  而对于经过长期备考后进入了“高原期”的“万米长跑族”来说,如何才能在冲刺中突破这一瓶颈,再次找回“上升期”的良好状态呢?为此,我们采访了跨考政治辅导名师孙站河,他指出:“我不建议考生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复习状态之中,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适应的节奏,不要盲目拼时间、拼体力;考生还要注意适当放松,保持身心的愉悦,不要让身体透支。另外,考生还可以通过调整复习方法、更换学习环境、重新安排复习进度、寻找有益的考研同盟等方法来找回‘上升期’的新鲜感,迅速突破复习瓶颈。”  4.计划VS变化  在考研复习中,很多人都强调计划的重要性,但是,没有人能一下子找准最好的方向,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变化。如何根据突如其来的变化及时修订计划,是冲刺期考生可能遭遇的重大挑战。  阿迪是善于平衡计划与变化的高手。在短短的三周复习时间里,他先是将重点放在英语上,但他很快意识到短期内英语不可能有太大的提高,于是改变了复习策略,将复习重心从英语转移到数学上来。在他看来,数学的学习效果是可以分梯次的:90分是一个梯次,基础一般的考生通过做一些模拟题,掌握主要知识点就可以拿到这个分数,而这90分所对应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所以复习起来进步最快、效率最高;100分到120分又是一个梯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前一梯次要多一倍;130分以上是更高的一个梯次,如果天赋平平必须得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达到。阿迪将自己定位为基础一般的考生,复习时间也只剩下两个多星期了,于是他将数学的目标定在了90分,而最终92分的成绩果然在他的预想之中。  由此可见,平衡计划与变化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既要认识到自身的状况,也要对考试情况有个客观的估计,这样才能在遇到变化时仍然冷静从容,迅速而有效地制定并执行新的计划。  随着采访的深入,成功的“短道速滑族”逐渐走出了神秘的迷雾,他们原来是那么真实平凡地存在于我们周围,我们再也不必为他们取得的“奇迹”而迷惑或惊讶。他们的优势也并不格外惊人,他们不一定拥有最卓越的才智,不一定拥有最优良的体质,也不一定拥有“近水楼台”的优势;但他们都是善于平衡压力与动力的强者、是高效率的忠实追求者、是规避复习瓶颈的幸运儿、是高明的计划制定者和实施者。我们还发现,如果“短道速滑族”的基本功不是特别强,考研即使通过,他们的成绩往往也是中游或者是刚刚过线,高分的成功者一般还是归属于传统而执著的“万米长跑族”。因此,“短道速滑族”的短期考研战略并不值得我们去追捧,我们需要思考和借鉴的是,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战胜“过劳”状态的平衡术法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