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养砚之乐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2 17:48
  • 提问者网友:做自己de王妃
  • 2021-03-22 12:5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养砚之乐 徐学平 砚,又称砚台、砚田、墨池等,它既是文房用具,又是极具收藏价值的工艺品。好的砚台,以其丰富的观赏性和文化内涵,历来为君宠人爱,书载诗传,那些色理莹润、坚而发墨、呵气成云、贮水不涸的名砚更是被文人雅士推崇为至珍至爱之物。为此,古人还风趣地赋予了它拟人化的称号:姓“石”名“虚中”,字“居墨”,号“石友”,封“即墨侯”。 砚台的类别品种繁多,其中以石砚最为常见。一方石砚,应以石色纯美、石质温润、雕饰精致高雅、造型美观大方者为上品。端石如学士,竟体润朗;歙石如寒儒,聪俊清耀;洮河如闺秀,含蓄温婉;澄泥如艳妇,千娇百媚……石砚本是案头之物,但其一旦被文人雅士供奉于座,它就开始镇守书房与精神为伴了。 20090407 真正爱砚的人都知道,砚也是有生命、有活力的,同样也需要关爱和养护,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养砚”。一方石砚能否长保活力,那便要看藏者是否懂得保养了,若保养得好,其锋芒必然锐利,发墨性一定良好。只有“养”过的砚才能保持色泽自然沉稳,砚体莹润如玉,周身散发出古朴的气息。   一般说来,新养一方美砚至少要半年以上,其间藏家必须坚持每天磨墨洗砚。洗砚必须洗净,不可使宿墨留存,以免因墨干燥龟裂而燥损砚面;洗砚只能磨洗砚堂,而绝不可磨砚的其他部位,否则容易磨损砚的表层包浆,甚至伤及雕刻的细部。尤其是古砚,包浆是年代久远的象征,若被磨去,价值也就会大大贬低。 砚洗净以后,还须用清水保养,以养砚石之莹润。《砚笺》中早有记载:“凡砚池水不可干,每日宜清水养石润之,磨墨处不可贮水,用过则干之,久浸不发墨。”这就是说,养砚时应每日更换清水,时时让砚池保持湿润状态,而砚堂处不宜长时间浸水,以防久浸不发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失锋”。 时间在研磨中逝去,智慧的生命一截截缩短在砚中,这曾使得多少文弱的长衫书生坐在青灯黄卷下将岁月磨穿。今人养砚,多为藏砚。养一方石砚为伴,每当默守书屋,枯坐案前时,对砚如晤古人,虽不能有言语的交流,却能神游百年之外,于遥远处得到一个苍老的提醒。每每从恍惚中回过神来,握砚把玩,权当握住一段历史,且有一种旷远的回味。   砚的本性是爱水而不溺水,需水而不吸水,这恰如养砚者的人生。养砚的过程,也就是藏家自身逐渐改变的过程,或为投资,或为喜好,但是风雨彩虹后都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的传承。目的在变化,境界也在变化,养来养去,最终才发现其实自己“养”的不是一屋子的砚石,而是自己的一辈子。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要鉴赏一方古砚,可以从它的色泽、质地、雕饰、造型等方面进行甄别。 B.人们常说的“宁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一日不洗砚”强调了洗砚必须洗净。 C.磨洗古砚只能洗砚堂,不能磨损表层包浆,否则其收藏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D.砚的本性启示我们,对事物可以爱但不要溺爱,可以有所需要但不能一味索取。 2.下列推断答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石砚本是案头之物,因为文人雅士的推崇而具有了文化的内涵和收藏价值。 B.把砚石比作“学士”“寒儒”“闺秀”“艳妇”,意在说明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砚石。 C.人们常说“失锋”,是指由于缺乏保养或保养不当所导致的发墨性差。 D.今人养砚藏砚,既能晤对古人,又能神游历史,真可谓乐在其中。 3.古人风趣地赋予了砚拟人化的称号,这些称号分别说明了砚的什么特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世
  • 2021-03-22 13:09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材质、外形特点、功用、作为人们的赏玩对象和精神伴侣、功绩。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3-22 13:32
我学会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