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三面镜子是那三面?

答案:5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4 23:16
  • 提问者网友:城市野鹿
  • 2021-04-14 06:48
三面镜子是那三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慌
  • 2021-04-14 07:56

三面镜子——显微镜、放大镜、平面镜。


用显微镜来寻找自己的缺点,用放大镜来发现别人的优点,用平面镜来照出自己的现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4-14 11:26
一代名臣魏征死后,唐太宗非常悲伤。他不光将魏征的画像挂在凌波阁的功臣榜上大事张扬,还将最疼爱的次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叔玉,与魏家结为亲家。

  为了表达对魏征的敬重,唐太宗亲自给魏征撰写墓碑,还写了一篇著名的“镜子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走后,我失去了一面好镜子啊”!

  原来,唐太宗一直把魏征当作自己说话、办事、治国的一面镜子,随时从中发现自己的过失、缺点,并及时更正。正是因为有了魏征这面镜子,才使得唐太宗创造了贞观盛世,留下了流芳百世的贤君美名。

  其实,一个人不管是为民、为官、为帝,只要是想保持个人的公正、清明、道德,必须备有三面镜子:一面反光镜,一面显微镜,一面望远镜。

  唐太宗说魏征是面镜子,是把魏征当作反光镜。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想发现自己的缺点错误,不借助别人的发射是很难实现的。就像我们平时用镜子照像一样,反光镜能客观地反映人脸上的“瑕疵”。要想这面镜子总是客观公正,必须时时把它擦得光光亮亮,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任何贬低、轻视或者有意识的拔高,都有可能改变反射的方向,使反射的对象变形。

  有一回,唐太宗册封郑仁基的女儿为妃,事先他并不知道郑女已经许配给了陆爽。听魏征说了后,唐太宗派人调查了一番,官员回报说:“郑女根本没有许婚的事情”。连陆爽自己也上书太宗,断然否定“许婚”一节。满朝文武只有魏征一人据理力争,最后唐太宗终于弄清楚了真相,收回了诏命。

  在这件事中,那些奉命调查的官员和陆爽都因为一个“怕”字,失去了说真话的勇气,如果以他们为镜,得到的结果尽然是经过歪曲后的公正。这样的反光镜一点意义也没有。

  有位哲学家说过: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很难;明白自己的优点容易,发现自己的缺点很难。大凡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责己者轻,责人也甚,对人对己两个标准。这个社会现象的存在提醒我们一定要为认识自己准备一面显微镜。有了显微镜,我们就可以将平时那些被我们以种种借口忽略或者遗弃的小过失放大,引起我们的重视。常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别看那一个个毫不起眼的小小蚁洞,一旦遇上了合适的条件,这一个个小洞,一只只蚂蚁都能变成夺命的阎王。

  人生最重要的一面镜子是望远镜。它是反光镜、显微镜的物质基础。试想:一个没有理想、看不到未来目标的人,他能保持个人的公正、无私、纯洁和不断的进步么!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不同的时候,不同的环境,我们会面临不一样的艰难困苦,有时甚至是迈不过的沟坎。只有始终手持望远镜,才能充满信心地看到未来,才能心无旁骛,一心向前。如果总是斤斤计较于眼前的蝇头小利,只看到脚背,那他就会目光短浅,做出急功近利的傻事。
  • 2楼网友:封刀令
  • 2021-04-14 10:25

自己,朋友,敌人

  • 3楼网友:一袍清酒付
  • 2021-04-14 08:51
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 ——《全唐文纪事》 释: 唐太宗对亲近的臣子们说:“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子;以过去的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衰规律;以别人为镜子,可以明了自己的得失是非。我常保存这三面镜子,用来防备自己的过失。
  • 4楼网友:一秋
  • 2021-04-14 08:40

铜镜,历史,人物三面镜子。

李世民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