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的人性论(人性本恶)他是怎样论证的
答案:4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8 07:08
- 提问者网友:浩歌待明月
- 2021-01-17 14:22
韩非的人性论(人性本恶)他是怎样论证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1-17 15:28
韩非子继承了荀子以利欲为人之本性的观点,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普遍本性,因此,物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是人们思考问题并指导其行动的原点。但是,与荀子直接将人性的好利恶害界定为“恶”不同,韩非子没有把“善”与“恶”纳入人性讨论的范围。对于人好利恶害的本能需要,韩非子突破了性善、性恶的分析框架,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只做事实描述,不做道德评价,既不以之为恶,也不以之为善,表现出价值中立的立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利益关系,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人性本无所谓好与坏,都是由其利害观念所决定的。统治者经常处在最危险的状态,因为他拥有着最大的财富和权势,若有人取代了他的位置,也就攫取了最大的利益。统治者就像是车轱辘的轴心,所以辐条都归向他,这就好比是追求利益的欲望都像辐条一样射向轴心。最高统治者便成了群臣对准的利益目标。韩非子还认为,夫妻之间也有利害矛盾。
因为夫妻之间并没有什么骨肉血亲,夫妻恩爱,关系就亲;不恩爱,关系就疏远。君主的后庭更是充满着尖锐的矛盾。如果以容貌日渐衰退的女人去侍奉好色的君主,就会遭到贱视和疏远,失宠之后,儿子也必然失去继承人的机会。
但如果事情转向发展,君主死后,后妃夫人立为后,儿子继位,那她大权在握,就可以无所顾忌。并且臣下更会利用君主夫妻之间的关系来为自己牟取利益,当他们看到后妃得宠的有利条件,便会竭力讨好她们,使之在适当的时候,向君主提出要求,迷惑君主,从而窃取权力。于是妻子构成了君主权力的最大威胁。
韩非子提到,医生善于在病人的伤口上吸吮脓血,并不是与病人之间存在骨肉亲情,完全是因为他的利益在于病人的回报。所以造车的造成了车轿,就希望别人富贵;木匠做好了棺材,就希望别人夭折死亡。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利益关系,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人性本无所谓好与坏,都是由其利害观念所决定的。统治者经常处在最危险的状态,因为他拥有着最大的财富和权势,若有人取代了他的位置,也就攫取了最大的利益。统治者就像是车轱辘的轴心,所以辐条都归向他,这就好比是追求利益的欲望都像辐条一样射向轴心。最高统治者便成了群臣对准的利益目标。韩非子还认为,夫妻之间也有利害矛盾。
因为夫妻之间并没有什么骨肉血亲,夫妻恩爱,关系就亲;不恩爱,关系就疏远。君主的后庭更是充满着尖锐的矛盾。如果以容貌日渐衰退的女人去侍奉好色的君主,就会遭到贱视和疏远,失宠之后,儿子也必然失去继承人的机会。
但如果事情转向发展,君主死后,后妃夫人立为后,儿子继位,那她大权在握,就可以无所顾忌。并且臣下更会利用君主夫妻之间的关系来为自己牟取利益,当他们看到后妃得宠的有利条件,便会竭力讨好她们,使之在适当的时候,向君主提出要求,迷惑君主,从而窃取权力。于是妻子构成了君主权力的最大威胁。
韩非子提到,医生善于在病人的伤口上吸吮脓血,并不是与病人之间存在骨肉亲情,完全是因为他的利益在于病人的回报。所以造车的造成了车轿,就希望别人富贵;木匠做好了棺材,就希望别人夭折死亡。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你哪知我潦倒为你
- 2021-01-17 18:40
《韩非子·心度》:“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韩非子·难二》:“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韩非子·难二》:“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 2楼网友:煞尾
- 2021-01-17 17:35
人生下来是恶的,所以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
- 3楼网友:怀裏藏嬌
- 2021-01-17 16:13
韩非主张人性恶比荀子更加鲜明彻底。《韩非子·.奸劫弑臣》说:“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人为婴儿也,父母养之简,子长而怨。子盛壮成人,其供养薄,父母怒而诮之。子、父,至亲也,而或谯或怨者,皆挟相为而不周于为己也。”《韩非子·备内》说:“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既然人性本恶,那么就只有接受其恶的本性,唯其如此,才合乎天意。所以韩非认为,人性是自然而成的,所以现行政治政策就必须以人的本性为依据,要因循它,而不是对它加以否定。 “因”或者说“循名责实”是法家学说中一个重要原则,早于韩非的慎到曾说:“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人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之为我,则莫可得而用矣。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为我,则莫不可得而用矣。此之谓因。”韩非也说:“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使民以力得富,以过受罪,以功致赏,而不念慈惠之赐。此帝王之政也。”法家明确表示不要亲情,不要恩惠,因为亲情和恩惠会连带出许多复杂的因素,把社会秩序搞乱。人是自为的,亦即利己的,因此不可能使人利他。但是恰恰是因为有人的利己,才可以使人由自为转为为公和利他。因为人为了利己,就必须依循国家政策的引导,也必须躲避国家法律的惩罚。于是,利己转而成为了利他。法家是最强调国家秩序的,而法家的人性论理论基础则是毫不隐讳地承认利己,承认性恶。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