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桐城的文化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4 14:47
  • 提问者网友:却不属于对方
  • 2021-11-24 00:32
桐城的文化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忧
  • 2021-11-24 00:56
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文化是桐城最具特质的资源,也是桐城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资源。桐城有各种不可移动文物500多处,其中重点地面文物130多处。桐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很丰富。以“六尺巷”为代表的众多的民间故事与传说,数千首民间歌谣,多彩多姿的民俗,《高拨子》、《十番锣鼓》等民间音乐作品,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和民间谚语,以及彩绘、编织、雕刻、刺绣、纸扎等民间工艺等,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蓬勃的发展活力。
桐城派主盟文坛200多年,作家遍及全国,影响达于海外。此外,无论是哲学、史学、诗歌、音韵、绘画,还是美学、翻译、小说与戏剧创作,桐城人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诗歌方面,仅明清时期桐城能诗者便达千余人,其中女诗人近百家。再如书画,仅安徽省博物馆编辑的《安徽书画家》一书,便收录桐城历代书画家130多人。方以智、胡宗绪等更是才华横溢,在文史哲、自然科学以及书画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明清之际,大量世家大族迁入桐城,程朱理学发展鼎盛 ,尊儒重教风气盛行,“穷不丢书、富不丢猪”成为民间共识,《桐城耆旧传》记载:“城里通衢曲巷,夜半诵声不绝;乡间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琅琅”,桐城人于这一时期在科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明清两代有据可考的进士240人,举人640人,贡生509人,明清两代进士、举人人数,与同属安庆府之怀宁、潜山、太湖、宿松、望江等五县进士与举人总和相比,还超越一倍有余。
由科举步入仕途的七品以上官员786人(大学士3人,尚书9人)。另有大量的不走科举之路的名儒硕学,马其昶《桐城耆旧传》为明清耆旧900余人立传,《明史》《清史》记载桐城人物达到70余人,可见本地人才之密集。此地也是仕女结社、论文和诗的集中之地,当时文化气氛之浓厚可见一斑。
建国后,全国各地的桐城籍老一辈学人硕果累累,贡献卓著。音韵学家方孝岳、历史学家严耕望、文学家马茂元、散文家张漱菡、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等数百名教授、研究员、编审、艺术家一如星汉灿烂,光彩夺目。县内,文艺新人犹如黄莺争树,一支汇集文学、书画、摄影、戏曲人才的文艺队伍逐渐形成。
1987年,桐城文联各协会拥有会员370人,其中加入国家和省级文联的22人。全县在省以上报刊发表和出版部门出版的各类文艺作品近千篇(部)。群众文化活动更是蓬勃兴盛,推动着公共文化事业不断发展。1987年,县内有文化馆(站)53个,文化专业户400余家;图书馆(室)数百个,藏书数十万册;电影院5座,影剧场48座,新华书店门市部5个;县、乡广播站56个,调频广播发射率覆盖全县,电视转播覆盖半径10公里。
1989年,桐城被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