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谁知道玉溪当地有什么名间故事或传说,急用谁能帮帮我?

答案:3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9 19:49
  • 提问者网友:爱唱彩虹
  • 2021-01-29 10:21
谁知道玉溪当地有什么名间故事或传说,急用谁能帮帮我?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者煙囻
  • 2021-01-29 11:55
玉溪白鹿观的传说
白鹿观在玉溪安家湾4大队,座落于涪江边一座山坡的半山腰,这是一个长宽有40米左右的四合院庙宇,高五米,门外还有两颗大黄果树,大门左右站立着哼哈二将军,门内墙正面是一米多高的观音塑像,墙后壁则有一尊韦陀菩萨威风凛凛的站立在哪里,院内左右侧也塑有许多小菩萨,中间是青石砌成的地坝。进入内殿,只见三尊二米多高的古佛并排站立,好似在讲经诵法,关于这三尊佛和韦陀菩萨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有三个和尚募捐在这里修建庙子,因此处的山形象鹿,就取名白鹿观,庙建好以后就每日讲经诵法,有不满的村民也暗地里传言说他们是邪魔歪道,这事被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就派鲤鱼大仙来查看虚实。
两个鲤鱼精来到庙外,张嘴咬住庙顶飞檐角的左右侧,想直接把庙子抬走,让三个和尚无庙可居。听讲经的村民自然也会离去。
这时中间那个和尚正在对众生讲经诵法,二个鲤鱼大仙听上两句,居然着了迷,反而忘记了此行目的。就这样咬在飞檐角上听和尚讲经。
玉皇大帝在天庭迟迟不见两个鲤鱼大仙复命,心中甚为恼火,就再宣召韦陀菩萨下凡,把三个和尚抓到天庭审问。
韦陀将军来到庙前,就直往里面冲去,只见那居中的和尚用手在地上一划,顿时出现一片海洋把他和韦陀菩萨隔开。韦陀菩萨不断前行,但终始与三个和尚之间相隔一道海洋。
这时和尚继续讲经诵法,韦陀菩萨听了几句,脚步也自然放下来,就这样站立在哪里听讲法,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的摸样。
到了五十年代初期,庙子和黄果树皆被毁掉,这时庙前的涪江河也突然巨浪滔天,波涛中居然还涌现出禹庙明德远懿六个金字,与此同时庙后的水井也顿时干枯了。尽管现在无人解读水枯浪涌。但这段神奇的传说还是流传了下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1-29 13:53
玉溪米线的传说 米线的来历传说甚多。玉溪米线源于元朝中叶,北城青堆村农民张彩用稻米面搓成米条,凉拌,烧炒,作菜食用。到明洪武年间,他的后裔张珍在其祖辈善于烹饪的基础上进一步琢磨。有一次,他将剩余的稻米面用生白布袋包裹后吊在房梁下。第二天,张珍取来稻米面,发现有一股淡淡的酸味,他不忍弃之,便放入蒸笼,蒸熟后搓成条,配入酱油、腌菜等佐料,酸辣适口,味道鲜美无比。张珍十分高兴,立即喊来邻居品尝,大家赞不绝口,称是一道好菜,便问站珍如何配制。站珍也感觉纳闷,可仔细思量,他恍然大悟,妙就妙在米线“发酵”上。于是,他一头钻进屋里,淘迷磨面,在灶前忙碌起来。经过反复揣摩,米条越做越精,而且吃法多样,冷热皆宜,老少喜爱,全村乡亲纷纷前来讨要。张珍犯愁了,怎么供得上大家的需要,乡里乡亲哪能得罪哦。于是,他请教村里的木匠,大伙思量,想出一个办法,用木头掏空一个圆洞,底部戳穿许多细孔,将发酵蒸熟的稻米面放入远5洞,用圆木挤压出一根根米条,米条细长而晶莹剔透,宛如农家纺织的白线,张珍妻子眼前一亮,何不叫“米线”。 经过多年摸索,张珍制作出了锅榨米线,并逐步形成一整套加工工艺,即发酵、磨浆、澄滤、蒸粉、压制、漂洗等工序。从此,玉溪米线成为各族人民喜爱的风味小吃,流传到云南各地。
  • 2楼网友:逃夭
  • 2021-01-29 12:21
玉溪米线的传说 米线的来历传说甚多。玉溪米线源于元朝中叶,北城青堆村农民张彩用稻米面搓成米条,凉拌,烧炒,作菜食用。到明憨穿封费莩渡凤杀脯辑洪武年间,他的后裔张珍在其祖辈善于烹饪的基础上进一步琢磨。有一次,他将剩余的稻米面用生白布袋包裹后吊在房梁下。第二天,张珍取来稻米面,发现有一股淡淡的酸味,他不忍弃之,便放入蒸笼,蒸熟后搓成条,配入酱油、腌菜等佐料,酸辣适口,味道鲜美无比。张珍十分高兴,立即喊来邻居品尝,大家赞不绝口,称是一道好菜,便问站珍如何配制。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