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青春文学的漏洞。
- 提问者网友:绫月
- 2021-04-27 21:42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怙棘
- 2021-04-27 21:52
我觉得乱用标点符号和某些文法错误本身不是问题,古典文学本就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古人吟诗作赋,大多随性而发,这是一种天才式的创作,没有刻意追求韵律平仄,却字字珠玑,行云流水。还有“通假字”“通感”,可见灵感与文字本应是相通的,是浑然一体的,人在创造文字之初本就是为了表达情感,绝不能被文字束缚住。标点也是一个道理。
以上这段话是有所指的。在文学史上,不乏许多“此曲只应天上有”的绝笔,把不合理变成了合理,甚至变成脍炙人口的真理。古人经常乱用比喻,乱用词性,涵义不明的代指,顾影自怜的牢骚,却被今天的文人墨客们广泛使用。为什么?因为一读到那些句子就是一种享受,一种用平常的语言无法达到的享受!
王国维说做学问有三重境界。那上面这种就是第三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l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抛开其它的所有问题,只有一句,在你看来,《告别微安》好看吗?
如果它能够打动你,那就是它畅销的原因了。
诚实地说,我不太关注青春文学类的作品,所以也不敢妄加批判。
对于我们来说,学习语法和标点符号,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未经雕琢的璞玉,始终还是成不了和氏璧。但考试只是磨练的手段,并不是目的。网上有很多讽刺的事例,说作家做当代小学生语文试卷不及格,作家做自己的散文改编的阅读竟然不会,这说明作家有问题,考试也有问题。从另一个侧面也能反驳你的观点(虽然听起来比较残酷),并不是会考语文试才能当作家。
青春文学作品的缺陷已经被批判了多次却依然卖座,青年作家和资历老一些的论战一直僵持不下,说明它做为时代的产物有它的必然性。"感情浮躁,内涵肤浅,基本功不扎实",这么多毛病却还能畅销吗?只能说我们这一代有很多人喜欢这样的风格,平易近人,容易感同身受,比一些诘屈聱牙的大作来得实在,里面的超现实主义或是意识流的玩意儿也好模仿(反正都看不懂)。
但还有这么多人质疑它,说明它并不是我一开始谈到的,达到了第三重境界。它受欢迎,但不是阳春白雪。我们也不能期许它们是阳春白雪。古代的那些诗篇是阳春白雪,也广为传颂,可真正能有几个人能读懂能领会呢?谁又有自信是伯牙的知音来消除他的寂寞忧愁?多数也只是人云亦云罢了。曲高则和寡,千古同然。
下里巴人也并非不好,噱头炒作也并非不行。文坛想要不是一潭死水,需要众多的源头活水。
再者,我国文化的出路在哪里,文学的出路在哪里,还没有任何人可以回答。不妨抱着宽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些青春文学和他们的作者,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文化衰退期,文化极度匮乏的时期。
- 1楼网友:酒醒三更
- 2021-04-28 02:15
1. 缺少实用性。
2. 缺乏创新意识。
3. 缺乏求真意识。
4. 文法过分注重奇诡。
- 2楼网友:一袍清酒付
- 2021-04-28 00:37
- 3楼网友:拜訪者
- 2021-04-27 23:57
存在即合理。就书中的一些内容来说,目前社会上有很多持有相同心态的人,因此有了共鸣就有了市场。
我个人并不喜欢此类小说,臆造的浪漫只是噱头而已。
- 4楼网友:梦中风几里
- 2021-04-27 23:36
- 5楼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4-27 23:07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使积郁多年的心绪终于找到了出口。
我觉得青春文学存在几大问题:
一是语言空泛,沒实质性内容。
二是罗列含混不清的句子。
三是哗众取宠迎合人们心理。
四是没国学基础作根本。
写作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需要作家具备多方面知识和一定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