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01:11
  • 提问者网友:一抹荒凉废墟
  • 2021-04-02 00:3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则行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以杖荷莜——明日,子路行以告
C.是鲁孔丘之徒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D.使子路问津焉——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B.止子路宿
C.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D.见其二子焉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葆丈人看重体力劳动和农业生产,这一点比孔子要高明,但他避世隐居,对政治的态度是消极的。
B.孔子不因洁身自好而离开政治,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C.文中的荷莜丈人是乱世中的隐者。他对于子路跟着孔子周游列国而不从事农业,表示不满,可是对孔子这位思想家是敬佩、赞赏的。
D.孔子虽然也深感自己的“道”不被诸侯采纳,但是仍然率弟子周游列国。他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这是人臣应尽的职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尢
  • 2019-06-25 17:20
1.D 2.C 3.C 4.(1)四肢不勤劳,五谷分辨不清,谁是你的老师呀?  (2)君主和臣子之间的礼义,怎么能够废弃它呢?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醉吻情书
  • 2019-11-11 06:52
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