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节选)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3 18:00
  • 提问者网友:沉默的哀伤
  • 2021-01-23 13:3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重峦叠嶂间的田园(节选)余秋雨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也不像对三国群雄那样热络,处在一种似远似近、若即若离的状态之中。 现在有不少历史学家把陶渊明也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争斗权谋的无果和无聊看得很透,这一点与魏晋名士是基本一致的。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他会觉得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他还会觉得,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都邑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做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哄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哄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 直到宋代,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请看: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 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一切依顺自然,因此所有的喜悦、恐惧、顾虑都被洗涤得干干净净,顺便,把文字也洗干净了。 “大化”――一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理会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丝毫未曾留意任何辉煌、低劣、咆哮、哀叹的无情天规,一种足以裹卷一切、收罗一切的飓风和烈焰,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从容和冷漠――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陶渊明认为我们既然已经跳入其间,那么,就要确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奈。而且,一旦确认,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节选,有改动)14.依据原文,简要概括陶渊明诗作的特点。(4分)答:15.根据上下文,解释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1)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答 (2)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答:(3)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答:16.文中将陶渊明和魏晋名士、屈原和司马迁进行了对比,分别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答:17.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作者笔下陶渊明的“田园”的理解。(6分)答: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你哪知我潦倒为你
  • 2021-01-23 13:46
14.言辞通俗,文笔自然,平静优雅,有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田园成为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15.(1)因为自我的原因或外界的压力又一次迷失自我,失去了独立。 (2)民众对文化的理解有限,与真正的高峰有隔阂。 (3)高远的精神追求可以使人主动归隐田园,远离社会视线。16.①与魏晋名士对比是为了说明陶渊明的人格中具有更强的道家的自然观念,是更为真正彻底的放达。(3分)②与屈原、司马迁对比是为了说明陶渊明得到的安静是主动的,是出自内心的,是脱离了政治的。(3分)17.①“田园”是陶渊明远远离官场、远离尘嚣、耕作自资的归隐之地;②“田园”是陶渊明保持安然自立文化人格的精神归所;③“田园”是陶渊明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并以文笔描写自然的心灵世界;④“田园”是陶渊明彻底自如的高远心怀的物态象征。(每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1-23 15:02
收益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