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实践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9 01:56
- 提问者网友:温柔港
- 2021-01-28 17:29
实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实践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1-28 18:27
(一)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 实践的本质含义
(1)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唯心主义把实践归结为精神活动,旧唯物主义把实践理解为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这一界定包括两层相互联系的涵义: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实践是具有感性的即物质性的性质和形式的客观活动。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生命活动所特有的性质和特殊的运动形式,它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更不同于纯粹自然物质形态的运动形式,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方式。这是由实践在人类生活中所具有的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决定的。首先,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的根据,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其次,实践规定和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实践“证明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实践使人成为“能动的自然存在物”。总之,实践使人类超越动物界,规定和创造了人的一切特征。
2.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不同于动物本能的被动的适应环境的活动,也不同于人的认识的活动,不论什么形式的实践都具有某些共同性的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①客观现实性即物质性:实践是物质的客观的活动,这是因为构成实践活动的要素(包括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的,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实践的水平与发展都要受到客观条件与规律的支配,也是客观的。这说明,实践包含着精神活动,而不能归结为精神活动。②自觉能动性即目的性:实践是在一定的意识或理论指导下的有目的地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过程和结果都要贯彻主体的一定的目的、意志、认识,实践不是同主观活动无关的盲目的客观活动。这说明,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无目的无思想指导的本能活动。③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实践是主体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的活动,受着社会条件的制约,并随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历史地变化发展。这说明,实践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2)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由生产实践决定并对生产实践具有反作用,也是认识的一个重要来源。科学实验是一种尝试性、探索性、学习性的实践活动,受前两者的制约,反过来又促进生产实践和社会关系实践的发展。这三种基本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人通过实践把自身之外的存在变成自己活动的对象、改造的对象,即变成自己的客体;与此同时,人自己相对客体就成为主体。
1.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作为具有社会性、实践性的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因素,是物质的和精神的统一体、自然的和社会的统一体。主体按社会构成可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社会主体。主体和主观这两个概念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主体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所以,它包括主观而不能归结为主观。
2.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客体是一种不以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作为客体的客观事物在成为客体的前后都具有客观性的特征,但客体和客观事物又有区别,客观事物只是潜在的客体,只有进入主体认识与实践领域时才能成为客体。客体同主体一样也是历史的范畴,有与人的历史活动相联系的三种基本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3.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首要的基本关系是实践关系。
(三)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即实践过程。实践活动实质上是一个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相统一的能动创造的动态过程。实践过程有四个基本环节:
1. 决策。实践决策必须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所谓合目的性即决策必须反映实践主体的需要、意愿,有利于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谓合规律性是指决策必须尽可能正确全面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特征及多种属性。对于大规模的重大实践活动,决策必须兼顾实践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对自然界可能造成的后果,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整体利益的统一。
2. 制定目标。决策时就要开始制定目标。实践目标是对经过改造以后将要出现的东西的提前反映,它以对现存事物的认识为基础,制定有关将要出现事物的具体目标,即制定实践的“观念蓝图”。实践目标的制定也体现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3. 组织管理。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科学的组织管理。其中包括人员安排、物资的分配,协调、控制等等一系列的措施。
4. 检验结果。某一实践过程结束,形成的实践结果,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需要进行事实与价值两方面的检验,并作出评价和验收结论。一般地说,成功与否要看实践结果是否同预想的目标一致。
(四)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1.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1)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包括人的意识的一切活动过程及其产物。
(2)客观世界:指人的意识之外的一切存在,即“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自然存在不依赖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社会存在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而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通过实践的中介作用,两者是改造被改造、认识被认识的关系。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使主观世界的东西转化为客观世界的现实。在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主观世界又得到进一步的改造,获得新的思想、意识、认识、理论等。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不断上升、不断扩展、不断深入。
2.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1)自在世界是与人类世界相对应的哲学范畴。自在世界指天然自然,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指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即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先在世界;第二,指人类尚未认识和改造过的自然界,即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或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世界是不可穷尽的,因而总有自在世界的存在。
(2)人类世界指属人世界,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人化自然是指经人的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人类社会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不能脱离自然,人类历史无非是“自然界对人的生成过程”。人类世界是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相统一的世界。
(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自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的客观存在,其运动和变化完全是自发的、盲目的;人类世界和人的活动不可分离,人化自然体现了人的需要、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人的社会关系则是人的活动的对象化。
(4)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联系:①两者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人们是在自在世界所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创造人类世界;人的实践活动可以改变天然自然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其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但不可能消除自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相反,自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通过实践延伸到人类世界之中,并构成了人类世界客观实在性的自然基础。②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相互制约,不可分割。自在世界构成了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人类世界形成之后又反过来制约自在世界,不断地改变自在世界的界限。在实践中,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③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相互转化。实践使自在世界分化出了包括人化自然在内的人类世界,使“自在之物”不断转化为“为我之物”,人化自然、人类社会又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之中。
1. 实践的本质含义
(1)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唯心主义把实践归结为精神活动,旧唯物主义把实践理解为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这一界定包括两层相互联系的涵义: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实践是具有感性的即物质性的性质和形式的客观活动。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生命活动所特有的性质和特殊的运动形式,它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更不同于纯粹自然物质形态的运动形式,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方式。这是由实践在人类生活中所具有的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决定的。首先,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的根据,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其次,实践规定和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实践“证明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实践使人成为“能动的自然存在物”。总之,实践使人类超越动物界,规定和创造了人的一切特征。
2.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不同于动物本能的被动的适应环境的活动,也不同于人的认识的活动,不论什么形式的实践都具有某些共同性的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①客观现实性即物质性:实践是物质的客观的活动,这是因为构成实践活动的要素(包括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的,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实践的水平与发展都要受到客观条件与规律的支配,也是客观的。这说明,实践包含着精神活动,而不能归结为精神活动。②自觉能动性即目的性:实践是在一定的意识或理论指导下的有目的地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过程和结果都要贯彻主体的一定的目的、意志、认识,实践不是同主观活动无关的盲目的客观活动。这说明,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无目的无思想指导的本能活动。③社会历史性即社会制约性:实践是主体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的活动,受着社会条件的制约,并随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历史地变化发展。这说明,实践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2)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由生产实践决定并对生产实践具有反作用,也是认识的一个重要来源。科学实验是一种尝试性、探索性、学习性的实践活动,受前两者的制约,反过来又促进生产实践和社会关系实践的发展。这三种基本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人通过实践把自身之外的存在变成自己活动的对象、改造的对象,即变成自己的客体;与此同时,人自己相对客体就成为主体。
1.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作为具有社会性、实践性的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因素,是物质的和精神的统一体、自然的和社会的统一体。主体按社会构成可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社会主体。主体和主观这两个概念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主体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所以,它包括主观而不能归结为主观。
2.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客体是一种不以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作为客体的客观事物在成为客体的前后都具有客观性的特征,但客体和客观事物又有区别,客观事物只是潜在的客体,只有进入主体认识与实践领域时才能成为客体。客体同主体一样也是历史的范畴,有与人的历史活动相联系的三种基本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3.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首要的基本关系是实践关系。
(三)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即实践过程。实践活动实质上是一个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相统一的能动创造的动态过程。实践过程有四个基本环节:
1. 决策。实践决策必须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所谓合目的性即决策必须反映实践主体的需要、意愿,有利于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谓合规律性是指决策必须尽可能正确全面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特征及多种属性。对于大规模的重大实践活动,决策必须兼顾实践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对自然界可能造成的后果,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整体利益的统一。
2. 制定目标。决策时就要开始制定目标。实践目标是对经过改造以后将要出现的东西的提前反映,它以对现存事物的认识为基础,制定有关将要出现事物的具体目标,即制定实践的“观念蓝图”。实践目标的制定也体现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3. 组织管理。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科学的组织管理。其中包括人员安排、物资的分配,协调、控制等等一系列的措施。
4. 检验结果。某一实践过程结束,形成的实践结果,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需要进行事实与价值两方面的检验,并作出评价和验收结论。一般地说,成功与否要看实践结果是否同预想的目标一致。
(四)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1.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1)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包括人的意识的一切活动过程及其产物。
(2)客观世界:指人的意识之外的一切存在,即“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自然存在不依赖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社会存在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而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通过实践的中介作用,两者是改造被改造、认识被认识的关系。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使主观世界的东西转化为客观世界的现实。在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主观世界又得到进一步的改造,获得新的思想、意识、认识、理论等。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不断上升、不断扩展、不断深入。
2.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1)自在世界是与人类世界相对应的哲学范畴。自在世界指天然自然,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指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即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先在世界;第二,指人类尚未认识和改造过的自然界,即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或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世界是不可穷尽的,因而总有自在世界的存在。
(2)人类世界指属人世界,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人化自然是指经人的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人类社会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不能脱离自然,人类历史无非是“自然界对人的生成过程”。人类世界是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相统一的世界。
(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自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的客观存在,其运动和变化完全是自发的、盲目的;人类世界和人的活动不可分离,人化自然体现了人的需要、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人的社会关系则是人的活动的对象化。
(4)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联系:①两者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人们是在自在世界所提供的材料基础上创造人类世界;人的实践活动可以改变天然自然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其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但不可能消除自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相反,自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通过实践延伸到人类世界之中,并构成了人类世界客观实在性的自然基础。②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相互制约,不可分割。自在世界构成了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人类世界形成之后又反过来制约自在世界,不断地改变自在世界的界限。在实践中,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③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相互转化。实践使自在世界分化出了包括人化自然在内的人类世界,使“自在之物”不断转化为“为我之物”,人化自然、人类社会又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之中。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像个废品
- 2021-01-28 19:20
实践的概念: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主体是目的,客体是手段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