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是怎么做出来的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04:20
- 提问者网友:两耳就是菩提
- 2021-01-03 00:22
软件是怎么做出来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猎心人
- 2021-01-03 00:47
问题一:这是啥软件做出来的? 画出来的 。问题二:软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1614年:苏格兰人JohnNapier(1550~1617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提到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进行四则运算和方根运算的精巧装置。
1623年:WilhelmSchickard(1592~1635年)制作了一个能进行6位数以内加减法运算,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该装置通过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
1625年:WilliamOughtred(1575~1660年)发明计算尺。
1668年:英国人SamuelMorl(1625~1695年)制作了一个非十进制的加法装置,适宜计算钱币。
1671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Leibniz设计了一架可以进行乘法运算,最终答案长度可达16位的计算工具。
1822年:英国人CharlesBabbage(1792~1871年)设计了差分机和分析机,其设计理论非常超前,类似于百年后的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利用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的设计被后人所采用。
1834年:Babbage设想制造一台通用分析机,在只读存储器(穿孔卡片)中存储程序和数据。Babbage在以后的时间里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并于1840年将操作位数提高到了40位,并基本实现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储程序的设想,而且程序可以根据条件进行跳转,能在几秒内做出一般的加法,几分钟内做出乘、除法。
1848年:英国数学家GeorgeBoole创立二进制代数学,提前近一个世纪为现代二进制计算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部门希望能得到一台机器帮助提高普查效率。HermanHollerith(后来他的公司发展成了IBM公司)借鉴Babbage的发明,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并设计了机器。结果仅用6周就得出了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如果用人工方法,大概要花10年时间)。
1896年:HermanHollerith创办了IBM公司的前身。
1906年:美国人LeeDeForest发明电子管,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4年2月:IBM公司成立,从此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司诞生。
1935年:IBM推出IBM601机。这是一台能在一秒钟内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计算机。这台机器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商业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大约制造了1500台。
193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AlanM.Turing(1912~1954年)出版了他的论文,并提出了被后人称之为“图灵机”的数学模型。
1937年:Bell试验室的GeorgeStibitz展示了用继电器表示二进制的装置。尽管仅仅是个展示品,但却是第一台二进制电子计算机。
1940年1月:Bell实验室的SamuelWilliams和Stibitz制造成功了一个能进行复杂运算的计算机。该机器大量使用了继电器,并借鉴了一些电话技术,采用了先进的编码技术。
1941年夏季:Atanasoff和学生Berry完成了能解线性代数方程的计算机,取名叫“ABC”(Atanasoff-BerryComputer),用电容作存储器,用穿孔卡片作辅助存储器,那些孔实际上是“烧”上去的,时钟频率是60Hz,完成一次加法运算用时一秒。
1943年1月:MarkI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在美国研制成功。整个机器有51英尺长、5吨重、75万个零部件。该机使用了3304个继电器,60个开关作为机械只读存储器。程序存储在纸带上,数据可以来自纸带或卡片阅读器。MarkI被用来为美国海军计算弹道火力表。
1943年9月:Williams和Stibitz完成了“RelayInt......余下全文>>问题三:订订软件是怎么做出来的 1、
Android以Java为编程语言,使接口到功能,都有层出不穷的变化,其中Activity等同于J2ME的MIDlet,一个 Activity 类(class)负责创建视窗(window),一个活动中的Activity就是在 foreground(前景)模式,背景运行的程序叫做Service。两者之间通过由ServiceConnection和AIDL连结,达到复数程序同时运行的效果。如果运行中的 Activity 全部画面被其他 Activity 取代时,该 Activity 便被停止(stopped),甚至被系统清除(kill)。
View等同于J2ME的Displayable,程序人员可以通过 View 类与“XML layout”档将UI放置在视窗上,Android 1.5的版本可以利用 View 打造出所谓的 Widgets,其实Widget只是View的一种,所以可以使用xml来设计layout,HTC的Android Hero手机即含有大量的widget。至于ViewGroup 是各种layout 的基础抽象类(abstract class),ViewGroup之内还可以有ViewGroup。View的构造函数不需要再Activity中调用,但是Displayable的是必须的,在Activity 中,要通过findViewById()来从XML 中取得View,Android的View类的显示很大程度上是从XML中读取的。View 与事件(event)息息相关,两者之间通过Listener 结合在一起,每一个View都可以注册一个event listener,例如:当View要处理用户触碰(touch)的事件时,就要向Android框架注册View.OnClickListener。另外还有Image等同于J2ME的BitMap。问题四:各种操作系统和一些各种软件是怎么做出来的? 在C语言发明之前,所有程序都是用汇编语言写的。世界上第一个操作系统是Unix,最早版本的Unix就是用汇编语言写的。但是,众所周知,汇编语言难度大,不好掌握,因此编程是很难普及的。而且,当对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加时,完全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已经变得非常耗时费力了。所以,贝尔贰验室的科学家对发明了另一种编程语言-----B语言,也是C语言的前身,再经过了一段时间后,C语言被创造出来并得到逐步完善,之后的Unix系统也使用C语言重写了。从C语言的发展历史你就可以看出为什么在开发底层软件的时候C语言能够表现得如鱼得水了。比如微软的windows 3.0以前的版本都是用C语言开发出来的,到后来C++出现后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从而诞生了Windows 9x.........问题五:手机上的软件是怎么做出来的 一个人能做出来,但得看你的经验了。
你首先要了解手机的系统吧,针对不同的系统开发的工具平台,开发语言,开发技巧都不相同。你得掌握至少一种手机平台的开发语言。
其次你要懂一些设计吧,除了开发以外,产品设计啊,界面设计啊,用户体验啊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
第三关于赚钱的事,做一个软件首先考虑的是用户使用,没人用你的软件就算你能卖个天价,无人买单都等于空的。软件做得好,用户满意就有了赚钱的机会,否则还是省省吧。问题六:软件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想制作一款软件,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 计算机不太懂问题七:软件是怎么开发出来的,怎样才可以做软件 第一个步骤是市场调研,技术和市场要结合才能体现最大价值。
第二个步骤是需求分析,这个阶段需要出三样东西,用户视图,数据词典和用户操作手 册。
用户视图是该软件用户(包括终端用户和管理用户)所能看到的页面样式,这里面包含了 很多操作方面的流程和条件。
数据词典是指明数据逻辑关系并加以整理的东东,完成了数据词典,数据库的设计就完成 了一半多。
用户操作手册是指明了操作流程的说明书。
请注意,用户操作流程和用户视图是由需求决定的,因此应该在软件设计之前完成,完成 这些,就为程序研发提供了约束和准绳,很遗憾太多公司都不是这样做的,因果颠倒,顺 序不分,开发工作和实际需求往往因此产生隔阂脱节的现象。
需求分析,除了以上工作,笔者以为作为项目设计者应当完整的做出项目的性能需求说明 书,因为往往性能需求只有懂技术的人才可能理解,这就需要技术专家和需求方(客户或 公司市场部门)能够有真正的沟通和了解。
第三个步骤是概要设计,将系统功能模块初步划分,并给出合理的研发流程和资源要求。 作为快速原型设计方法,完成概要设计就可以进入编码阶段了,通常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 涉及的研发任务属于新领域,技术主管人员一上来无法给出明确的详细设计说明书,但是 并不是说详细设计说明书不重要,事实上快速原型法在完成原型代码后,根据评测结果和 经验教训的总结,还要重新进行详细设计的步骤。
第四个步骤是详细设计,这是考验技术专家设计思维的重要关卡,详细设计说明书应当把 具体的模块以最'干净'的方式(黑箱结构)提供给编码者,使得系统整体模块化达到最 大;一份好的详细设计说明书,可以使编码的复杂性减低到最低,实际上,严格的讲详细 设计说明书应当把每个函数的每个参数的定义都精精细细的提供出来,从需求分析到概要 设计到完成详细设计说明书,一个软件项目就应当说完成了一半了。换言之,一个大型软 件系统在完成了一半的时候,其实还没有开始一行代码工作。
那些把作软件的程序员简单理解为写代码的,就从根子上犯了错误了。
第五个步骤是编码,在规范化的研发流程中,编码工作在整个项目流程里最多不会超过1/ 2,通常在1/3的时间,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设计过程完成的好,编码效率就会极大提 高,编码时不同模块之间的进度协调和协作是最需要小心的,也许一个小模块的问题就可 能影响了整体进度,让很多程序员因此被迫停下工作等待,这种问题在很多研发过程中都 出现过。编码时的相互沟通和应急的解决手段都是相当重要的,对于程序员而言,bug永 远存在,你必须永远面对这个问题,大名鼎鼎的微软,可曾有连续三个月不发补丁的时候 吗?从来没有!
第六个步骤是测试
测试有很多种:
按照测试执行方,可以分为内部测试和外部测试
按照测试范围,可以分为模块测试和整体联调
按照测试条件,可以分为正常操作情况测试和异常情况测试
按照测试的输入范围,可以分为全覆盖测试和抽样测试
以上都很好理解,不再解释。
总之,测试同样是项目研发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步骤,对于一个大型软件,3个月到1年的外 部测试都是正常的,因为永远都会又不可预料的问题存在。
完成测试后,完成验收并完成最后的一些帮助文档,整体项目才算告一段落,当然日后少 不了升级,修补等等工作,只要不是想通过一锤子买卖骗钱,就要不停的跟踪软件的运营 状况并持续修补升级,知道这个软件被彻底淘汰为止。...余下全文>>问题八:app是用什么软件做出来的 Eclips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Java的可扩展开发平台。就其本身而言,它只是一个框架和一组服务,用于通过插件组件构建开发环境。幸运的是,Eclipse 附带了一个标准的插件集,包括Java开发工具(Java Development 工it,JDK)。问题九:写程序需要软件 那写程序的软件又是怎么做出来的 是什么软件 你这个问题问的有点“深奥”了!!可能要从早期的程序开发雏形说起了。
计算机的软件/程序是由程序开发人员一条一条指令写出来的,程序运行时,cpu收到一条指令,执行一条。而cpu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它的指令集。
问题就在于,程序员写的指令是英文语句,而cpu伐的指令是机器码……010010101……这样的,这就需要写一个程序,把指令逐条的“翻译”成机器码,方便计算机执行。这个“翻译”的程序其实很简单,它包含两个集合,一个是cpu的指令集(机器码),另一个是每个机器码对应的英文指令,这两个集合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它就能把程序员写的每一条指令,逐一的翻译成机器码。这实际上就是编译软件的雏形。
现在写程序用的软件,比如vc6.0之类的,它的功能很强大很复杂,你要知道,有vc6,那么它的父版vc5、vc4,乃至vc1,肯定是从最先的雏形慢慢发展成现在这样子的,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你如果要问编译程序的雏形是咋写出来的,这个实际很简单,说白了,它只执行“查找”、“替换”两条指令。
可能有描述不准确的地方,很久没从事过计算机方面的工作了,但是道理确实是这样的。
1623年:WilhelmSchickard(1592~1635年)制作了一个能进行6位数以内加减法运算,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该装置通过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
1625年:WilliamOughtred(1575~1660年)发明计算尺。
1668年:英国人SamuelMorl(1625~1695年)制作了一个非十进制的加法装置,适宜计算钱币。
1671年:德国数学家GottfriedLeibniz设计了一架可以进行乘法运算,最终答案长度可达16位的计算工具。
1822年:英国人CharlesBabbage(1792~1871年)设计了差分机和分析机,其设计理论非常超前,类似于百年后的电子计算机,特别是利用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的设计被后人所采用。
1834年:Babbage设想制造一台通用分析机,在只读存储器(穿孔卡片)中存储程序和数据。Babbage在以后的时间里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并于1840年将操作位数提高到了40位,并基本实现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储程序的设想,而且程序可以根据条件进行跳转,能在几秒内做出一般的加法,几分钟内做出乘、除法。
1848年:英国数学家GeorgeBoole创立二进制代数学,提前近一个世纪为现代二进制计算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部门希望能得到一台机器帮助提高普查效率。HermanHollerith(后来他的公司发展成了IBM公司)借鉴Babbage的发明,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并设计了机器。结果仅用6周就得出了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如果用人工方法,大概要花10年时间)。
1896年:HermanHollerith创办了IBM公司的前身。
1906年:美国人LeeDeForest发明电子管,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4年2月:IBM公司成立,从此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司诞生。
1935年:IBM推出IBM601机。这是一台能在一秒钟内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计算机。这台机器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商业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大约制造了1500台。
193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AlanM.Turing(1912~1954年)出版了他的论文,并提出了被后人称之为“图灵机”的数学模型。
1937年:Bell试验室的GeorgeStibitz展示了用继电器表示二进制的装置。尽管仅仅是个展示品,但却是第一台二进制电子计算机。
1940年1月:Bell实验室的SamuelWilliams和Stibitz制造成功了一个能进行复杂运算的计算机。该机器大量使用了继电器,并借鉴了一些电话技术,采用了先进的编码技术。
1941年夏季:Atanasoff和学生Berry完成了能解线性代数方程的计算机,取名叫“ABC”(Atanasoff-BerryComputer),用电容作存储器,用穿孔卡片作辅助存储器,那些孔实际上是“烧”上去的,时钟频率是60Hz,完成一次加法运算用时一秒。
1943年1月:MarkI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在美国研制成功。整个机器有51英尺长、5吨重、75万个零部件。该机使用了3304个继电器,60个开关作为机械只读存储器。程序存储在纸带上,数据可以来自纸带或卡片阅读器。MarkI被用来为美国海军计算弹道火力表。
1943年9月:Williams和Stibitz完成了“RelayInt......余下全文>>问题三:订订软件是怎么做出来的 1、
Android以Java为编程语言,使接口到功能,都有层出不穷的变化,其中Activity等同于J2ME的MIDlet,一个 Activity 类(class)负责创建视窗(window),一个活动中的Activity就是在 foreground(前景)模式,背景运行的程序叫做Service。两者之间通过由ServiceConnection和AIDL连结,达到复数程序同时运行的效果。如果运行中的 Activity 全部画面被其他 Activity 取代时,该 Activity 便被停止(stopped),甚至被系统清除(kill)。
View等同于J2ME的Displayable,程序人员可以通过 View 类与“XML layout”档将UI放置在视窗上,Android 1.5的版本可以利用 View 打造出所谓的 Widgets,其实Widget只是View的一种,所以可以使用xml来设计layout,HTC的Android Hero手机即含有大量的widget。至于ViewGroup 是各种layout 的基础抽象类(abstract class),ViewGroup之内还可以有ViewGroup。View的构造函数不需要再Activity中调用,但是Displayable的是必须的,在Activity 中,要通过findViewById()来从XML 中取得View,Android的View类的显示很大程度上是从XML中读取的。View 与事件(event)息息相关,两者之间通过Listener 结合在一起,每一个View都可以注册一个event listener,例如:当View要处理用户触碰(touch)的事件时,就要向Android框架注册View.OnClickListener。另外还有Image等同于J2ME的BitMap。问题四:各种操作系统和一些各种软件是怎么做出来的? 在C语言发明之前,所有程序都是用汇编语言写的。世界上第一个操作系统是Unix,最早版本的Unix就是用汇编语言写的。但是,众所周知,汇编语言难度大,不好掌握,因此编程是很难普及的。而且,当对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加时,完全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已经变得非常耗时费力了。所以,贝尔贰验室的科学家对发明了另一种编程语言-----B语言,也是C语言的前身,再经过了一段时间后,C语言被创造出来并得到逐步完善,之后的Unix系统也使用C语言重写了。从C语言的发展历史你就可以看出为什么在开发底层软件的时候C语言能够表现得如鱼得水了。比如微软的windows 3.0以前的版本都是用C语言开发出来的,到后来C++出现后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从而诞生了Windows 9x.........问题五:手机上的软件是怎么做出来的 一个人能做出来,但得看你的经验了。
你首先要了解手机的系统吧,针对不同的系统开发的工具平台,开发语言,开发技巧都不相同。你得掌握至少一种手机平台的开发语言。
其次你要懂一些设计吧,除了开发以外,产品设计啊,界面设计啊,用户体验啊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
第三关于赚钱的事,做一个软件首先考虑的是用户使用,没人用你的软件就算你能卖个天价,无人买单都等于空的。软件做得好,用户满意就有了赚钱的机会,否则还是省省吧。问题六:软件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想制作一款软件,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 计算机不太懂问题七:软件是怎么开发出来的,怎样才可以做软件 第一个步骤是市场调研,技术和市场要结合才能体现最大价值。
第二个步骤是需求分析,这个阶段需要出三样东西,用户视图,数据词典和用户操作手 册。
用户视图是该软件用户(包括终端用户和管理用户)所能看到的页面样式,这里面包含了 很多操作方面的流程和条件。
数据词典是指明数据逻辑关系并加以整理的东东,完成了数据词典,数据库的设计就完成 了一半多。
用户操作手册是指明了操作流程的说明书。
请注意,用户操作流程和用户视图是由需求决定的,因此应该在软件设计之前完成,完成 这些,就为程序研发提供了约束和准绳,很遗憾太多公司都不是这样做的,因果颠倒,顺 序不分,开发工作和实际需求往往因此产生隔阂脱节的现象。
需求分析,除了以上工作,笔者以为作为项目设计者应当完整的做出项目的性能需求说明 书,因为往往性能需求只有懂技术的人才可能理解,这就需要技术专家和需求方(客户或 公司市场部门)能够有真正的沟通和了解。
第三个步骤是概要设计,将系统功能模块初步划分,并给出合理的研发流程和资源要求。 作为快速原型设计方法,完成概要设计就可以进入编码阶段了,通常采用这种方法是因为 涉及的研发任务属于新领域,技术主管人员一上来无法给出明确的详细设计说明书,但是 并不是说详细设计说明书不重要,事实上快速原型法在完成原型代码后,根据评测结果和 经验教训的总结,还要重新进行详细设计的步骤。
第四个步骤是详细设计,这是考验技术专家设计思维的重要关卡,详细设计说明书应当把 具体的模块以最'干净'的方式(黑箱结构)提供给编码者,使得系统整体模块化达到最 大;一份好的详细设计说明书,可以使编码的复杂性减低到最低,实际上,严格的讲详细 设计说明书应当把每个函数的每个参数的定义都精精细细的提供出来,从需求分析到概要 设计到完成详细设计说明书,一个软件项目就应当说完成了一半了。换言之,一个大型软 件系统在完成了一半的时候,其实还没有开始一行代码工作。
那些把作软件的程序员简单理解为写代码的,就从根子上犯了错误了。
第五个步骤是编码,在规范化的研发流程中,编码工作在整个项目流程里最多不会超过1/ 2,通常在1/3的时间,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设计过程完成的好,编码效率就会极大提 高,编码时不同模块之间的进度协调和协作是最需要小心的,也许一个小模块的问题就可 能影响了整体进度,让很多程序员因此被迫停下工作等待,这种问题在很多研发过程中都 出现过。编码时的相互沟通和应急的解决手段都是相当重要的,对于程序员而言,bug永 远存在,你必须永远面对这个问题,大名鼎鼎的微软,可曾有连续三个月不发补丁的时候 吗?从来没有!
第六个步骤是测试
测试有很多种:
按照测试执行方,可以分为内部测试和外部测试
按照测试范围,可以分为模块测试和整体联调
按照测试条件,可以分为正常操作情况测试和异常情况测试
按照测试的输入范围,可以分为全覆盖测试和抽样测试
以上都很好理解,不再解释。
总之,测试同样是项目研发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步骤,对于一个大型软件,3个月到1年的外 部测试都是正常的,因为永远都会又不可预料的问题存在。
完成测试后,完成验收并完成最后的一些帮助文档,整体项目才算告一段落,当然日后少 不了升级,修补等等工作,只要不是想通过一锤子买卖骗钱,就要不停的跟踪软件的运营 状况并持续修补升级,知道这个软件被彻底淘汰为止。...余下全文>>问题八:app是用什么软件做出来的 Eclips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Java的可扩展开发平台。就其本身而言,它只是一个框架和一组服务,用于通过插件组件构建开发环境。幸运的是,Eclipse 附带了一个标准的插件集,包括Java开发工具(Java Development 工it,JDK)。问题九:写程序需要软件 那写程序的软件又是怎么做出来的 是什么软件 你这个问题问的有点“深奥”了!!可能要从早期的程序开发雏形说起了。
计算机的软件/程序是由程序开发人员一条一条指令写出来的,程序运行时,cpu收到一条指令,执行一条。而cpu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它的指令集。
问题就在于,程序员写的指令是英文语句,而cpu伐的指令是机器码……010010101……这样的,这就需要写一个程序,把指令逐条的“翻译”成机器码,方便计算机执行。这个“翻译”的程序其实很简单,它包含两个集合,一个是cpu的指令集(机器码),另一个是每个机器码对应的英文指令,这两个集合是一一对应的。这样它就能把程序员写的每一条指令,逐一的翻译成机器码。这实际上就是编译软件的雏形。
现在写程序用的软件,比如vc6.0之类的,它的功能很强大很复杂,你要知道,有vc6,那么它的父版vc5、vc4,乃至vc1,肯定是从最先的雏形慢慢发展成现在这样子的,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你如果要问编译程序的雏形是咋写出来的,这个实际很简单,说白了,它只执行“查找”、“替换”两条指令。
可能有描述不准确的地方,很久没从事过计算机方面的工作了,但是道理确实是这样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