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围绕阅读内容展开教学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5 01:31
  • 提问者网友:咪咪
  • 2021-11-14 04:52
如何围绕阅读内容展开教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11-14 04:58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从字、词、句、篇入手,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课内教学中掌握读书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我们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引用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很好的阅读课外读书,也进一步对课文内容的加深、理解。例如:我在本学期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我引导学生去翻阅安徒生其它的童话作品,如《丑小鸭》、《母指姑娘》等,学生在这些课外阅读中,加深对安徒生童话那种富有合理、丰富想象的特点理解,在上《草船借箭》后,我让学生翻阅,节选《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人物故事描写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更深刻了解诸葛亮神机妙算、才智超群的人物特点,还有以前学《太阳》这课后,我让学生阅读一些天文知识书籍,让学生感到宇宙的奥秘,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极大兴趣。这些课外阅读,不仅让学生对课内教学的深刻理解,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但课外阅读的内容非常广泛,形成多种多样,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不能在课内教学中都得到解决,加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不一致,因此,我们要精心组织课外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几本课外读物,说明阅读的目的、内容、方法。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摘读书中的精神片断,提出阅读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后,组织他们针对书中的某一情节,或某一人物进行讨论,抓住学生不同的意见,引导他们争论,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为了使学生加深对课外阅读的理解,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学生复述自己所读的书的内容,并评出最佳人员,鼓励他们更好地读好课外读物。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每读完一篇好文章或一本好书,要求他们用读书笔记的形式介绍书中的内容,发表对书的意见或读后感,还可以摘抄自己认为最精彩的片断、好词佳句,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外活动是推动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身条件,利用校内外各种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课外阅读小组、好词佳句比赛、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作文、日记、读书笔记展览等。通过诸多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我想,课外阅读是课内教学内容的延伸,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更好的提高素质教育!
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1)通过语文群体活动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群体活动是比较广泛自由的一种活动形成。它可以同时吸收大批学生参加。及班(或年级组)为单位的活动,学生处于相近的阅读水平,参与面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如故事会、朗诵会、读书读报知识竞赛、展览、词语(成语)接龙等。
故事会:这是非常吸引小学生的一项活动。它能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加深和巩固对读物的理解。形式上可以是图书故事会、专题故事会、自由故事会。
朗诵会:朗诵的题材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散文,小说或戏剧的名词。朗诵会可以推动学生学普通话,锻炼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陶冶情操培养文学作品的兴趣。
读书读报比赛:小学生好胜心理,喜欢参加比赛。适时地举办这种比赛活动,对增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很好的效果。
展览活动:组织学生挑选自己和同学的优秀课外阅读成果,(读书笔记)。如摘录好词、佳句、好段、读后感等。
词语(成语)接龙:这也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这种活动富教于乐,对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
(2)通过推荐作品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优秀的作品是吸引人的。适合小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优秀作品更能吸引小学生。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多问,遇到事情,喜欢围着老师问个不停。老师抓这个契机,向他们推荐《十万个为什么》、《动脑筋爷爷》,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地去阅读这些书籍。小学生想象自由而丰富,充满幻想。童话的幻想打破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局限和羁绊,引得人们从平常状态中超越出来,在理想世界里畅游,正好顺应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爱幻想的天性。如我国广泛流传的《狼外婆》,《蛇郎》,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格林兄弟搜集,整理的《格林童话》,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只要教师简要地介绍其中内容,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3)通过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课后延伸”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抓教材的内容,或质疑,右推荐,或延伸,都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如《爸爸买来电饭锅》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关于‘田螺姑娘’,是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就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如《少年闰土》学习,教师可给学生留下一个疑问:“文中的闰土是勇敢的、见多识广的少年,他后来又变成怎样了呢?”即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小说《故乡》;又如《草船借箭》、《景阳冈》读后,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国四大古典小说。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课外阅读质量的保征,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就无法使学生永久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无法保证“开卷有益”。
(1)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阅读自己的图书资料可以在书上圈圈点点。一般地,借用别人的书,则备好摘录本,会分类摘抄词、句、段,如佳句分类,按句型可分为比喻句、拟人句等,按内容可分为人物外貌描写、动物外形描写、环境描写等;同时,要会发现自的疑问,然后带疑问继续阅读。
(2) 养成勤用工具书的习惯
小学生受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的限制,在课外阅读中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是常见的现象,除了凭借拼音、图文识字解词的方法外,还应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有时还应在他人的指导下,查阅其他工具书,有效制止囫囵吞枣的现象发生。
(3)养成勤思考的习惯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经,是读者(学生)与文本(作品)对话的地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就要养成勤思考的习惯
——通过思考,获得符合自己个性的审美体验
——通过思考,解决自己阅读中的疑问
——通过思考,运用恰当的方法阅读文本
——通过思考,学会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1)开设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选择阅读方式、阅读材料等方法。
a. 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还需要注意教师的指导,常规的阅读方法,要教会学生从整体入手分三步读书: 初读,粗识字词,了解主要内容;再读,理清文章的脉络,圈划有疑难之处;细读,研究“再读”时产生的疑问,欣赏文中的好词佳句,适当做些读书笔记。
b. 给学生各种阅读方法,即根据自己需要或兴趣选择浏览、略读、跳读、精读等不同的读书方式。
( 2 )构建促进课外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摆出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阅读的特点和本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

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充分发挥课外的范例作用,逐步学生能根据需要或兴趣选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