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普遍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应对?
- 提问者网友:锁深秋
- 2021-08-16 23:56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8-17 01:01
贪玩...............早恋................叛逆................厌学................等等等等
现在的孩子是难管..................初中这个阶段又是很重要............
沟通是关键........把孩子当朋友看......别动不动就说他,树立他正确的人生观,至少说,学习可以不怎么好,但至少要学会做人!!每天放学啊,吃饭啊,都可以和孩子聊聊天,让孩子把你当朋友看...........不要把自己在孩子中的定位在管得严这一块上...........这样对他不好噢!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喜欢把心投入到网络上???因为平时真没什么东西让他们能够觉得有意义了,除了上课就是回家吃饭睡觉..........越上越想上,越上越废...............没事呢,带带孩子出去玩会儿,别让他他痴迷于网络就可以了
现在的学校教育已经跟不上了,家长必须站出来帮助孩子度过这段时间
总的来说,现在社会,父母,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个个都想孩子学习好什么的,望子成龙的心谁都有,但有几个真正能考得上清华北大,一本毕业的学生,大把工作找不到.........还指望好大学干嘛呢?!搞不好弄得孩子读不好,还很叛逆(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给的压力太大,把孩子都压出精神病了才知道后悔)
我就是个例子,以前烂啊............学习又不好..........人家都看不起............但我会做人,父母告诉我,只要坐得正,学习好不好不是很重要,至少不走歪路,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前学习比我好得多得多的人,我过得比他们好得多得多~
- 1楼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8-17 03:42
- 2楼网友:春色三分
- 2021-08-17 03:13
- 3楼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08-17 02:54
中学生普遍存在叛逆的心理,容易早恋。叛逆是由于青春期自我意识的觉醒带来的,适当给予他们身心自由的空间,平等沟通和交流,就能平稳过渡。早恋也是因为青春期对异性的好奇,产生的需求,给他们正常接触异性的自由,让他们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生理特点,也能防范于蔚然。
- 4楼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8-17 02:19
在现在的学校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同学间不能友好相处,分帮结派,早恋.
先问问家长,在他们小时侯会不会有谁与谁特别不和什么的,大多数会说:"有是有,但极少."可如今,这种现象却十分突出,很多的孩子都因此变得沉默寡言.但是并不是他们不想与人交往,而是方法不对,动不动就会与人吵架.我们分析了一下原因:第一,可能是独生子女的个性大多数都有一种娇气,惟我独尊,缺少谦逊精神,而与人的相处中,思想不免有分歧,但又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便很容易产生不和.
第二,可能是父母教育不够,当今的大多数父母都只关心成绩,天天询问的也只有学习,他们并不知道当孩子与朋友间出现不和时,有了父母的正确引导是可以改变的.
如今,分帮结派的恶少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也成为了一个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许多的学校门口可以看到一些身着黑色衣服,染了头发的人,这些就是所谓的"头".
虽然他们只不过是社会中的无业人员,但是许多同学为了减少被欺负的次数,便加入了他们,以致这种人越来越多.
还有一个问题便是早恋了.其实很多悲剧的发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的.
现在许多同学由于受到港台片的影响,对爱情这个问题很好奇,很想尝试,一些异性同学的关系不错,便有实无实的谈上了.可家长老师知道后只会责备,并不用很正确的方法教育.在加上学生的自尊心很强,逆反心理作祟,有你不让我干什么,我偏要干什么的偏向.所以,原本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就越来越严重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也作了调查:不妨让学生在家中吃一些苦,不要娇气,鼓励他们多交一些不同阶层但是于己有益的朋友.
二.学生与社会青年
对于一些社会的不良青年,大部分同学都会敬而远之,怕他们回影响自己的前途,妨碍自己的学业,但也有个别的人成为其中一员的倾向,与之攀谈交友.
这些人模仿他们,学会他们的口头禅,动作.不久这些也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渐渐的便成为了他们的一部分.当然,像这样"变质"的人并不少见,从谈吐,举止中可以认出来;从穿着,打扮中也可以分辨出来.可是这正是显现了青少年对于选择交往朋友的稚嫩心理,一味的追求帅,cool.
也有一些人为了不与那些恶少出现冲突而加入他们,但从不参加任何活动,最多是交一点钱上去.这样他们(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也不会找他们的麻烦了,至少不会有危险.
这些不招惹是非的同学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胆小怕事.不过相比较上一类的全身心投入的人,他们顾愕蒙鲜谴厦魅耍颐遣⒉惶岢庋觯侵换嶂に牵ㄉ缁嵘系牟涣记嗄辏┑模⑹科ⅲ?br /> 对于结交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没有一个人持肯定态度但是远离这些人是需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不需要交的朋友,不交不是很好吗?
三.学生与老师
根据调查,全数老师都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但是真的与学生成为朋友的老师却寥寥无几。
也许有的同学认为与老师太接近会让人觉得在给老师打小报告,近乎谄媚——相当与拍马屁之类的。当然因为有的同学不喜欢一些老师的教学方式、谈吐举止,或是一些老师的举措让学生不满意——也是有可能的。
还有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差异太大,不公平。只是关注一小部分特别关爱的或影响全班的同学。对与绝大多数的学生并不是很关注。很武断地认为他们觉得好的便是好的。
为了解决这些与我们紧密相关的问题,我们也动了一些脑筋:要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双方的努力,从学生方面,应该尝试去理解老师,关心老师,对老师的辛苦有所体谅。而从老师这方面来讲,多去了解学生心理现在在想些什么,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平衡一下学生的不稳定心理。
这样的话,不是两全其美了吗?
四.学生与笔(网)友
根据我们的了解,没有笔友的学生在我们的调查中只占有28.57%,而没有网友的只有24.49%,其中还不包括有些学生否认有笔(网)友。但是同意学生交笔(网)友的老师只有35.71%,家长也只有38.71%。绝大部分的老师家长都认为交笔(网)友容易学会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会影响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只有反作用。
也正如家长老师所担心的一样,许多的同学交了笔(网)友以后,整日沉迷于此,逃学、骗钱、去网吧,而一直留恋于网吧的又是一些诸如恶少之类敲诈、勒索的人,不免有些学生受不住诱惑,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不错的前途就这样毁于一旦了。更有些学生由沉迷于此成了犯罪,而且这样的案例《案件聚焦》也有过多次的评论报道了。
同样有些人交了笔友后,下课后写信;放学后写信;甚至在上课时也写信。整天的功课也只剩下写信、等信和读信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大好光就这么浪费掉了。
为了学生的前途,许多的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去网吧,有的学校的每周的来信次数也作了明文规定。但是这些只是强制手段,要真解决这些问题还得看学生自己的意志及学习态度,否则是起不了多大的效果的。我们觉得不妨多开几个讲座来说明长时间交笔(网)友的坏处,当然上网也非全无好处的,学校也应该自己开一个网吧或电子阅览室,这样既可以过滤掉一些外边网上不健康的东西,也可以让学生少接触甚至不接触外边的网吧!
五.学生与家长
代际冲突在当今社会是相当普遍的,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家庭。然而代勾并不是孩子一出生就存在的,而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彼此之间的沟壑感才渐渐地显露出来,甚至激烈化的。
一些数据表明,代勾的存在是普遍的,而且在青春期表现尤为突出。在2500名中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仅有1%的少年在遇到烦恼和苦闷时愿意向家长或教师倾诉。15—19岁的男孩有烦恼时,57%的人愿意向同龄朋友倾诉;26%的人把苦闷告诉父亲;37%的人告诉母亲。
两代人之间所扮演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角色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各有不同的要求。家长会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值,会希望孩子听话、有出息。而少年则处于被教育、被保护的地位,他们的要求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父母过分的爱常常被他们看成枷锁。种种原因,都是引起双方发生冲突的导火线。
总之,代际冲突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关键在于应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
第一, 适当降低对子女的要求。父母对子女的要求过高,会形成孩子心理上的压力,把家庭看成集中营,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家长应争取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睦的环境。
第二, 第二.不要给孩子过分的爱。少年时期是渴望独立的时期,过多的保护会使孩子内心烦躁不安,产生抵触情绪,报复和逆反心理会日趋严重。
第三, 不要按自己的好恶来评价孩子。家长的价值观和孩子的价值观是大相径庭的,家长认为对的事情或许孩子是不屑一顾的,因此父母千万别执著地按自己的标准要求子女。
第四, 多找孩子谈谈心。交谈是可以使双方互相沟通的,只有沟通了才能相互了解。但是,交谈必须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家长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交谈,不可用封建家长式的态度,居高临下地训斥孩子,那样只能使彼此间的距离感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