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放牧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7 07:17
- 提问者网友:聂風
- 2021-11-26 18:32
过度放牧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城痞子
- 2021-11-26 18:41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含水量逐渐降低。在松嫩平原,在夏季6月植物生长的旺盛期,轻牧区土壤含水量为14.94%,过牧区为9.66%;秋季10月,轻牧区和过牧区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1.83%和9.45%;而在春季4 月,轻牧区土壤含水量为9.66%,过牧区降低到6.41%,过牧区土壤含水量比轻牧区降低了3.25%。由于春季降水少,土壤含水量本来较低,而春季是植物返青和快速生长时节,抗逆能力弱,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壤水分和养分来恢复和维持其生长发育,而过度放牧造成了该区土壤水分严重丧失,对植物生长造成了最为不利影响。因此,在春季控制放牧强度和频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根据松嫩平原羊草草原有关资料可知,轻牧区的土壤容重为1.230,适牧区的容重为1.350,重牧区的容重为1.375,过牧区的容重为1.405。与轻牧区相比, 适牧牧区土壤容重增加了9.76%,重牧区增加了11.79%,过牧区增加了14.23%,过牧阶段的容重是轻牧阶段的1.14 倍。由此得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加。过度放牧导致土壤容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牲畜反复践踏压实土表面,造成土壤非毛管孔隙的减少,透气性、渗透性和蓄水能力都受到不良的影响。 在松嫩平原从轻牧区到过牧区,0-20cm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含量从2.535g/m-2减少到1.33g/m-2;在20-40cm土壤层有机质含量由2.105g/m-2减少到0.795g/m-2。放牧强度对40-60cm的土壤层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减弱,在轻牧区、适牧区、重牧区和过牧区40-60cm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比0-20cm分别降低了72.98%,65.56%,65.55%和50.75%。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有所降低,但在不同放牧强度条件下,从地表到深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幅度有所不同。放牧强度对0-10cm土层有机质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在过牧区土壤中氮、磷、钾、钙、镁等营养元素的含量仅为轻牧区的0.64倍、0.60倍、0.55倍、0.34倍及0.39倍。由此可以看出,过度放牧尤其对土壤中的钙、镁等元素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牲畜践踏频率也随之增加,导致土壤表层压实,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减少,土壤渗透力和蓄水能力减弱。加之地表植被被破坏,植被的高度和盖度降低,地表裸露面积增大,土壤水分蒸发量加大,溶于地下水的可溶性盐类随着毛管水上升、迁移而累积于土壤表面,造成土壤pH值增加,盐碱化程度增大。长期下去,造成盐碱土发育。在松嫩平原轻牧区和过牧区土壤pH值分别为8.74和9.515。过度放牧引起土壤盐碱化程度增加,最终导致非耐盐碱的植物减少,耐盐碱植物群落增加,从而加速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
在植物生长茂盛的草地,植物能够拦截降水,减少雨滴对地表的溅蚀和地表径流的形成,有利于降水的下渗。而放牧过重的退化草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向贫瘠方向发展,且越是贫瘠的土壤,越容易受到植物的影响。据在密苏里州的研究报道,裸地的土壤损失量比有草皮的土壤多132倍。从美国林业局在爱达荷州天然草地进行的试验结果可知,随着放牧强度的加大,土壤侵蚀强度增加,当放牧强度达到4牛单位˙hm-2时,径流量为11.0mm˙hm-2,土壤损失量为160.84kg˙hm-2,与轻牧区相比(1牛单位˙hm-2),径流量和土壤损失量分别高2.4倍和11.2倍。在1999年8月21日一次降雨量为23.8mm和降雨强度为0.18mm˙min-1的条件下,对内蒙古乌旗草甸草原上不同放牧强度地区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利用强度大的草地,由于草层覆盖度小,地上生物量少,其水土流失量比轻牧区大得多。
根据松嫩平原羊草草原有关资料可知,轻牧区的土壤容重为1.230,适牧区的容重为1.350,重牧区的容重为1.375,过牧区的容重为1.405。与轻牧区相比, 适牧牧区土壤容重增加了9.76%,重牧区增加了11.79%,过牧区增加了14.23%,过牧阶段的容重是轻牧阶段的1.14 倍。由此得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加。过度放牧导致土壤容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牲畜反复践踏压实土表面,造成土壤非毛管孔隙的减少,透气性、渗透性和蓄水能力都受到不良的影响。 在松嫩平原从轻牧区到过牧区,0-20cm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含量从2.535g/m-2减少到1.33g/m-2;在20-40cm土壤层有机质含量由2.105g/m-2减少到0.795g/m-2。放牧强度对40-60cm的土壤层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减弱,在轻牧区、适牧区、重牧区和过牧区40-60cm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比0-20cm分别降低了72.98%,65.56%,65.55%和50.75%。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有所降低,但在不同放牧强度条件下,从地表到深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幅度有所不同。放牧强度对0-10cm土层有机质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在过牧区土壤中氮、磷、钾、钙、镁等营养元素的含量仅为轻牧区的0.64倍、0.60倍、0.55倍、0.34倍及0.39倍。由此可以看出,过度放牧尤其对土壤中的钙、镁等元素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牲畜践踏频率也随之增加,导致土壤表层压实,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减少,土壤渗透力和蓄水能力减弱。加之地表植被被破坏,植被的高度和盖度降低,地表裸露面积增大,土壤水分蒸发量加大,溶于地下水的可溶性盐类随着毛管水上升、迁移而累积于土壤表面,造成土壤pH值增加,盐碱化程度增大。长期下去,造成盐碱土发育。在松嫩平原轻牧区和过牧区土壤pH值分别为8.74和9.515。过度放牧引起土壤盐碱化程度增加,最终导致非耐盐碱的植物减少,耐盐碱植物群落增加,从而加速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
在植物生长茂盛的草地,植物能够拦截降水,减少雨滴对地表的溅蚀和地表径流的形成,有利于降水的下渗。而放牧过重的退化草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向贫瘠方向发展,且越是贫瘠的土壤,越容易受到植物的影响。据在密苏里州的研究报道,裸地的土壤损失量比有草皮的土壤多132倍。从美国林业局在爱达荷州天然草地进行的试验结果可知,随着放牧强度的加大,土壤侵蚀强度增加,当放牧强度达到4牛单位˙hm-2时,径流量为11.0mm˙hm-2,土壤损失量为160.84kg˙hm-2,与轻牧区相比(1牛单位˙hm-2),径流量和土壤损失量分别高2.4倍和11.2倍。在1999年8月21日一次降雨量为23.8mm和降雨强度为0.18mm˙min-1的条件下,对内蒙古乌旗草甸草原上不同放牧强度地区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利用强度大的草地,由于草层覆盖度小,地上生物量少,其水土流失量比轻牧区大得多。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