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古今中外知足常乐的事例

答案:5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5 03:19
  • 提问者网友:人傍凄凉立暮秋
  • 2021-02-15 00:18
古今中外知足常乐的事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2-15 00:34
古今中外知足常乐的事例:

1. 第一个知足常乐的例子: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2. 第二个知足常乐的例子:平凡的生活最好。 

从前有一只海鸟落到了鲁国都城的郊外,鲁国的国君把它迎到宗庙,设酒宴款待,演奏的是舜帝时期最隆重的音乐"九韶",膳食是猪牛羊都齐备的宴会最高规格的"太牢"。

鸟儿哪里见过这个阵势,眼花缭乱,惊惧忧愁,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了。
这是按照自己的习性来养鸟,不是按照鸟的习性来养鸟。鸟本来栖息在丛林,游戏在河洲,漂浮在江湖,以泥鳅和小鱼为食,随着鸟群飞翔和歇息,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最厌恶听到人的声音,现在可好了,弄得喧闹嘈杂,它怎么能受得了? 
3. 第三个知足常乐的故事例子:知足常乐的农夫。

在非洲有一个知足长乐的农民。因为满足所以快乐,因为快乐所以满足。一天一个聪明的男人过来告诉他钻石有多么珍贵,拥有钻石可以带给他多大的力量。如果你拥有拇指大的一块钻石,你可以拥有属于你的城市。如果你拥有拳头那么大块的,你可能会拥有属于你的国家。说完以后他就离开了。

那天晚上农民无法入睡。他不快乐因为他不满足,他不满足因为他不快乐。第二天他做出安排,贱卖了农场,告别了家人,去寻找钻石。

他寻遍了非洲,一无所获。接着他寻遍了欧洲,仍然一无所获。当他到了西班牙的时候,心灰意冷,筋疲力尽,身无分文。他决定自杀,纵身跳进了巴塞罗那河,结果也没死。
回到家里,他看到买了他农场的那个人正在溪流边给骆驼洗澡,这条小溪可以流到农场。在小溪的另一边,早晨的阳光照到一块石头上,闪闪夺目,像一条彩虹。它是如此美丽所以他捡起石头带回家放在客厅。那天下午,那个聪明的男人又来了,看到了那块石头闪闪发光。他问农民:“你找到宝石回来了吗?”农民说:“为什么这么问啊?”他接着说道:“这就是钻石,当我看到它时我就认出来了。”

农民说那只是我从溪边捡的石头。来,我带你去看看。还有很多。他们到了溪边捡了很多以作确认。结果那些石头的确是钻石。而且农场里遍地都是钻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十年萤火照君眠
  • 2021-02-15 03:43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还是单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但他却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和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仍然很快乐。那人又问:“现在的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还有什么好高兴的?” 苏格拉底又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我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怎么不令人高兴呢?”
  • 2楼网友:封刀令
  • 2021-02-15 03:01
知足常乐的事例,太守陶渊明,隐居山林过田园生活,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 3楼网友:鱼忧
  • 2021-02-15 02:53
陶渊明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他心目中的美好完美的社会的追求,在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和谐的社会无一不体现出了陶渊明对于自己的理想的不懈追求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还是单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但他却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和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仍然很快乐。那人又问:“现在的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还有什么好高兴的?” 苏格拉底又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我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怎么不令人高兴呢?”
  • 4楼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2-15 01:26
古代知足常乐的事例: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近代知足常乐的事例: 近代的弘一律师,淡泊物质,随缘生活。一条毛巾用了十八年,破破烂烂的;一件衣服穿了几载,缝补再缝补,有人劝他说:“法师,该换新的了。”他却说:“还能够穿用,还能够穿用。” 出外行脚,住在小旅馆里,又脏乱、又窄小,臭虫又多,有人推荐说:“换一间吧!臭虫那么多。”他如如不动地说:“没有关联,只有几只而已。” 平常吃饭佐菜的只有一碟萝卜干,他还吃得很高兴,有人不忍心地说:“法师!太咸了吧!”弘一大师恬淡知足地说:“咸有咸的味道。” 一个有悟境的人,早已超然物外,不受物质的丰足或缺乏所系缚,贫穷不尝以为苦,富裕也不曾以为乐,觉得这样也好,那样也不错。不管物质好坏,境遇顺逆,精神一样愉快、轻安。 记得以前刚出家时,寺院正在大兴土木,我带着一脸的幼稚与佛法的痴情,在石头、土、木头、水泥中,我在慢慢地长大。庙很穷,和尚更穷,我们一个月的单钱是五块钱,这在此刻简单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毕竟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但是,罪业深重的我,每当手中拿到这五块钱的时候,我就开始生病,总是有点小毛病。当五块钱花完的时候,病也就好了。 当寺院给我每个月十五块的时候,我的病也更大了,如胃病之类。但是,花完这十五块的时候,病也会好的。这样,半年下来,我都要求师公不好再给发钱了。 但是,我却觉得那时是我生命中的最快乐的。为了学习早晚功课,每一天抄几句《楞严咒》带在身边,每当工地休息时,我便背几句。没想到,两个月后,我竟然学会《楞严咒》了。 拓展资料: 知足常乐 (拼音:zhī z chng l)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译文】“天下有道,退马还田以耕种。天下无道,兵马驰骋于郊。祸患没有比不懂用兵之道更大的了,过失没比中敌人利诱之计更大的了。所以知识充足之足,才是恒常之足”。孙子曰:“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