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山西从古至今一共出过多的少个宰相?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7 15:12
  • 提问者网友:动次大次蹦擦擦
  • 2021-04-06 17:49
山西从古至今一共出过多的少个宰相?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04-06 18:25
三国时的魏国,最乱是边疆,尤其是北边乌丸单于屡次入侵代郡,民不聊生。裴潜危难之际,上任代郡太守。他采用内宽外严,即于百姓宽,于胡人严的策略,调动边疆军民,屡败乌丸,从此北边无患。后来曹操上调裴潜还京,乌丸复又扰民。曹操为难地说:“裴潜是治乱能臣,提拔重用是情理之事;但是上调还京,边疆不宁,像裴潜这样的可用之才真是太少了。”治国,必治难。唐代安史之乱结束后,藩镇割据的状况仍然存在,尤其是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对抗中央。平卢节度史又派人刺杀了主战的宰相武元衡。作为武的副手裴度也被人暗算受了伤,朝中苟且偷安之风日甚。裴度入阁后,置生死于度外,说服了犹豫不决的宪宗皇帝,调集四镇兵力围攻淮西。裴度亲临前线督战,吴元济终因内外交困,兵败丧身。淮西之役,显示了唐王朝的强大实力,天下藩镇无不惊心丧胆,归附中央。首宰裴度的魄力与决心,使那些同列宰辅的僚臣们黯然失色。治国,必治穷。唐代宪宗年间,财政专家出身的宰相裴垍,针对藩镇控制州府税收,国家一穷二白的局面,强制推行税收改革。各藩镇除了征收所在州府的税钱外,其余州府的税钱必须上交中央。这样一来,藩镇从原来坐拥数州的税钱,变成了只可从一州提留支用,经济实力锐减。裴垍的税制改革,釜底抽薪,削弱了藩镇的生存基础,而中央实力却日渐增长,为日后平藩奠定了经济基础。裴潜治乱,裴度治难,裴垍治穷,是历代裴氏贤相中的代表,他们的突出政绩,稳定了国家的根本,弘扬了裴氏家族的声名。 平天下,必平皇室之忧,必平天下之患。裴氏家族中,不仅有守成治国的贤相,也有开疆拓土的贤相,而后者,往往是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是将相集于一身的开国重臣。初唐的裴行俭为安西都护,西域诸国畏其威,多归附。后来裴行俭率孤军护送波斯王子归国,一路上征服了千难万险,征服了西域一系列对大唐怀有敌意的部落,远征军一直到达碎叶城。归来后唐皇亲自设宴劳军,称赞道:“行俭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叛党擒矣,可谓文武兼备。并当场称将封相。像裴行俭这样开疆拓上的将相,裴家还有好几位。他们的成功,是一个王朝强盛的开始,也是一个家族位及顶峰的标志。 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裴氏家族,是名副其实的豪门贵族。这样的望族,难免要遭人嫉恨。比如唐穆宗年间,显相裴度之子裴识中举后,宰相段文昌就向皇帝举报:考官任人唯亲,中举者多显官子弟。结果此科全部作废。再者,豪门的连连得势,也加剧了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著名学者陈寅恪分析:唐代中后期,出身豪门的裴度、李德裕、李绅等人组成了“李党”,另一派出身平民、科举入阁的牛僧儒、李宗闵、李逢吉等组成了“牛党”。“牛李党争”是唐朝继安史之乱之后的又一大灾难,它直接导致了唐王朝内阁的混乱、倾轧和灭亡。裴度的后人,也有数人为相,但基本上都划归“李党”之列,为了保持家族的地位和荣誉,他们与“牛党”进行了殊死的斗争,结果两败俱伤,最后伤及国家。 闻喜的宰相门第,除了裴家之外,还有一河之隔的赵家,历史上也出了数位宰相。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南宋贤相之首”的赵鼎。他早年称相,支持张浚、岳飞、韩世忠屡败金兵。后来与奸相泰桧不合,屡屡遭贬,去世前自书“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由此可见其抗金之志。 历史名谣中有:“山东出将,山西出相”的说法,作为宰相之乡的闻喜,有说不尽的历史掌故,有说不尽的逸闻趣事,有说不尽的绝代英才……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秋
  • 2021-04-06 19:41
探访山西宰相村:曾出59位宰相高官59位大将军 中新社太原十一月十三日电 题:探访山西“宰相村”   中新社记者张恩   山西省南部有个闻喜县,该县有个名声远扬的小村庄。该村曾出了五十九位宰相高官,还走出五十九位大将军。前几年,人们把以往的裴柏村改叫“宰相村”。
  • 2楼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04-06 19:22
1.先秦 姜尚(姜子牙、姜太公、吕尚、吕望),管仲,苏秦,张仪,伍子胥 2.秦 吕不韦,李斯,赵高 3.汉 萧何,曹参,陈平,周勃,张苍,卫绾,窦婴,田蚡,魏相,丙吉,黄霸,匡衡,王商,张禹,孔光,朱博,邓禹,伏湛,侯霸,蔡茂,虞延,袁安,丁鸿,鲁恭,杨震,刘恺,种皓,黄琼,胡广,杨赐,杨彪,黄琬,王允,董卓,曹操,荀彧,申屠嘉,周亚夫,公孙弘,公孙贺,刘屈牦,田千秋,于定国,韦玄成,翟方进 4.三国 韩暨,华歆,钟繇,王朗,陈群,陈矫,刘放,高柔,蒋琬,费祎,董允,顾雍,陆逊,步骘,朱据,孙峻,孙綝,濮阳兴,陆凯,张悌,司马懿,司马昭,诸葛亮 5.晋 贾充,裴秀,石苞,何曾,荀勖,卫罐,杨骏,张华,王戎,王导,何充,蔡谟,桓温,谢安,司马孚,司马亮,司马伦,司马冏,司马乂,司马颖,司马越,诸葛恢,王彪之,司马道子,司马元显 6.南北朝 傅亮,沈约,崔浩,元勰,元禧,元祥,崔光,李崇,元徽,杨椿,高欢,杨愔,高俨,刘穆之,徐羡之,刘义康,何尚之,刘义恭,萧宝夤,尔朱荣,斛律金,和士开,宇文护 7.隋 高颖,苏威,杨素,裴蕴,宇文化及 8.唐 裴寂,萧瑀,封伦,裴矩,高俭,李靖,王珪,魏征,戴胄,张亮,马周,裴炎,姚崇,李峤,苏瓌,崔湜,宋璟,张说,韩休,房琯,张镐,元载,刘晏,杨炎,卢杞,李晟,浑瑊,李勉,马燧,韩滉,李泌,董晋,陆贽,杜佑,李藩,李绛,裴度,王涯,元稹,李训,李绅,毕諴,杨收,郑畋,张浚,崔胤,陆扆,刘文静,杨恭仁,房玄龄,杜如晦,褚遂良,许敬宗,于志宁,李义府,上官仪,刘仁轨,武承嗣,苏良嗣,狄仁杰,苏味道,武三思,魏元忠,张柬之,刘幽求,窦怀贞,郭元振,源乾曜,张嘉贞,宇文融,张九龄,李林甫,牛仙客,杨国忠,韦见素,苗晋卿,郭子仪,李辅国,李忠臣,张延赏,郑余庆,杜黄裳,武元衡,李吉甫,权德舆,令狐楚,牛僧孺,韦处厚,李德裕,杨嗣复,崔彦昭,杜让能,长孙无忌,宇文士及 9.五代 敬翔,刘鄩,冯道,张文蔚,桑维翰,杜重威,李守贞,苏逢吉 10.宋 范质,赵普,吕端,寇准,丁谓,晏殊,富弻,韩琦,蔡京,王黼,李纲,张浚,秦桧,薛居正,吕蒙正,王钦若,吕夷简,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范纯仁,郑居中,张邦昌,汪伯彦,吕颐浩,贾似道,文天祥 11.辽金 韩延徽,耶律隆运,完颜希尹,完颜宗翰,石盏女鲁欢 12.元 安童,崔斌,伯颜,桑哥,脱脱,哈麻,成遵,史天泽,阿合马,萧拜住,耶律楚材,铁木迭儿,燕铁木儿,铁木儿塔识 13.明 徐达,杨荣,解缙,彭时,李贤,万安,张璁,严嵩,夏言,徐阶,高拱,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杨士奇,徐有贞,李东阳,杨廷和,张居正,叶向高,吴道南,钱龙锡,温体仁,徐光启,杨嗣昌,周延如 14.清 希福,图海,张英,傅恒,阿桂,和珅,刘墉,松筠,长龄,琦善,耆英,桂良,肃顺,荣禄 ,宁完我,洪承畴,范文程,熊赐履,徐元文,李光地,隆科多,张廷玉,鄂尔泰,史贻直,刘统勋,尹继善,舒赫德,于敏中,福康安,孙士毅,曹振镛,穆彰阿,叶名琛,曾国藩,李鸿章,翁同龢,张之洞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