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隋书列传第六十六 裴政的那篇翻译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4 20:07
  • 提问者网友:沉默菋噵
  • 2021-04-04 09:53
隋书列传第六十六 裴政的那篇翻译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4-04 10:36
裴政,字德表,河东郡闻喜县人。裴政幼时聪明敏锐,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了解当时社会的治理情况,被人们称道。裴政熟悉典章制度。(即使)文书案卷堆满桌子,也能迅速作出分析判断,执法宽仁公正,没有量刑过度的情况。有犯死刑的囚徒,就准许他的妻子儿女到狱中和他团聚,到了冬季将处决的时候,犯人们都说:“裴大夫判断处我死刑,我没有什么遗憾。”他执法审慎公正都像这件事一样。

转任左庶子,纠正了许多不合理的事,被人们称赞为诚实谨慎。东宫凡有大事,都交给他处理。右庶子刘荣,生性非常专横固执。当时武职人员该轮番休假,通事舍人赵元恺奉命写出簿籍文书,没来得及写成。太子有旨意,再三催促,刘荣告诉元恺说:“你只管口头陈奏,不必写出簿籍文书。”等到上奏时,太子问道:“簿籍文书在哪里?”元恺回答道:“禀承刘荣的意思,让我不必写出簿籍文字。”太子就拿这件事责问刘荣,刘荣便否认说,“没说过这话”。太子把这件事交给裴政推究审问。还没来得及陈述,有依附刘荣的人先对太子说:“裴政想陷害刘荣,推究案情不合实情。”太子召裴政责问,裴政上奏说:“凡推究事理有两个要点,一是明察实情,一是依据证人证词,辨明事情的实际情况,来判定是非。我推断刘荣,地位高权势重,即使(刘荣)确实告诉过元恺,也不过是很小的过错。按道理说,不必隐瞒。另外元恺受刘荣节制,怎敢拿毫无根据的话胡乱玷污牵累别人。”太子也没有治刘荣的罪,同时称赞裴政公平正直。

裴政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但回去(后)背后就不再说什么了。当时云定兴屡次进宫侍奉太子,准备些奇异的服饰器物,进献给后宫,又凭借后宫的宠幸,来往没有节度。裴政多次恳切劝谏,太子不采纳。裴政趁机对云定兴说:“您的所作所为,不合礼仪制度。再加上元妃突然去世,路上的人们议论纷纷,这对太子来说不是好名声。希望您主动回避,否则将惹祸上身。”云定兴大怒,把这话告诉了太子,太子更加疏远裴政,并因此将他调出京城做了襄州总管。妻子儿女没有跟随上任,所得傣禄,分给下属官吏。百姓有犯罪的,都暗中掌握实情,有的一整年也不揭发他们,至于屡次犯罪的,就趁大规模的集会时,将他们从众人中召出来,亲自审查核实他们的罪行,有五人被处死,流放的人很多,全境的人惶恐不安,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百姓振奋,将他奉为神明。此后境内不建监狱,几乎没有多少人打官司。裴政死于襄州总管任上,终年八十九岁。等到太子被废黜,高祖皇帝怀念裴政说:“假如裴政、刘行本还在,共同辅佐太子,应该还不至到这种地步。”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