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带希字的诗词高中,从苏轼旷达诗中学到的人身哲理的文章(800)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7-26 10:40
  • 提问者网友:最爱你的唇
  • 2021-07-25 10:29
带希字的诗词高中,从苏轼旷达诗中学到的人身哲理的文章(800)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等灯
  • 2021-07-25 12:05
苏轼诗歌的总体风格是自然奔放

挥洒自如

诗中比喻生动新


用典稳妥浑成

对仗工整而不失活泼

他突破了词为

艳科


传统格局

拓展了词的题材内容

而且将柔情词变成性情词

使词
像诗一样可以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

甚至寄寓理性的思考

从而提
高了词的品格境界和地位

他的作品是

以诗为词



与同时期

以文字为诗
”、“
以才学
为诗
”、“
以议论为诗

是不同的

而是由景至情

再由情促理

理是
词作情绪流程的自然终结

人类有生命

有意识

有思想

有智慧

那该怎样在这个世界中生活呢

苏轼的诗词并在回答这个问题

1
自然物与人生哲理的融合
在苏轼的诗词中

人与自然之融合无所不在

作为人类亲密伙
伴的花





竹等自然意象常出现在他的诗词中



惠崇》


苏轼写到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的画以鲜明的形象

使人有具体的的视觉感受

但它只能
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

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


却能用形象的语言

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
成的美的意境

以弥补其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苏轼根据画


妙笔生花

寥寥几笔

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在这首题画诗中既保留画面的形象美

也发挥了诗的长处


人用他饶有风味

虚实相间的笔墨

将原画所描写的春色展现得那
样令人神往

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

苏轼又有了新的构思

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

更富有诗的情感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中谈到人们的认识不是人的头脑里所固有的

也不是从天上掉下
来的

而是从实践中
产生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

的初春之时


什么春江之暖

不是人先知道

而是鸭子先知道

因为鸭子长期生
活在水中

直接接触江水

每天江水温度的变化

它都能够通过实
践接触到



浣溪沙
》(
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观察到

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

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

1082

三月

作者采用写景纯用白描


新淡雅

抒情别出心裁

富有哲理

体制虽小

却意味悠长

诗人从
优美的山川景色着笔

即景抒情

富有哲理

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
爱和超越人生苦难的乐观积极进取

不但情景交融

情理结合


然一体

词的下片苏轼由

溪水西流

生发感慨和议论

古人云



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
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时


江水东流不


就像时间一去不回

人的青春年华也只有一次

可是苏轼笔下


溪水

却无视自然的规律

径直向西流去

作者赋予溪水以人的
意志

且受到深深地激励

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作者的一种自
我解脱

也是一首乐观的呼唤着青春的人生之歌

表现其洒脱旷达
的胸怀

积极进取的精神

千载之下

读来犹令人感奋

苏轼对自然物崇敬的心态随处可见

他常常把自然与人融为
一体

使读者分不清哪里是人

哪......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