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9 01:27
  • 提问者网友:战魂
  • 2021-12-28 06:31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1.解释划线的字。①图而书之(      )②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③其实过之(      )④若离本枝(      )2.翻译句子。①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②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3.白居易写这篇图序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荔枝生巴、峡间”是从什么方面进行说明的?5.本文从细微处对荔枝本身的各个部位及其特征加以具体说明,使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有什么作用?6.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7.在《荔枝蜜》中我们学到的苏轼写荔枝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说明了荔枝的什么特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芗
  • 2021-12-28 06:46
答案:解析:1.①并且 ②但是 ③代词,指代上面介绍的那些内容 ④如果 2.①四五天之后,颜色、香气、味道全失去了。②是为没有见过荔枝,或者虽然见过但还没有看过摘下三天以内的荔枝的人们写的。 3.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4.生长环境 5.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分别从树形、树叶、花朵、果实、果实的颗粒、果实的内核、果实的外壳、肉质、浆液等几个方面进行比喻说明;比喻自然妥帖,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香,获得具体而形象的感受。 6.作者的说明顺序是:从大到小(树-叶-花-实),由外而内(朵-核-壳-膜-瓤肉-浆液)。 7.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8.不耐贮藏。 提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12-28 07:30
我好好复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