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可以学道!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9 13:19
- 提问者网友:原来太熟悉了会陌生
- 2021-02-09 03:42
什么人可以学道!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2-09 04:52
作者:龙在天
有人不相信的问:“这么简单?只要信心就可以了?不需要其他条件?”我笑笑说:“简单吗?可是好像很难做到。”
他们会继续问学这个,不是说需要缘分吗?不需要悟性吗?不是要求品行好,学识高吗?不是要求尊师重道吗?不是要求努力修持吗?不是要求有一定财力和环境吗?不是要求要给师父做供养吗等等。
我说,只要你能真正信道,其他这些都不是问题了,难就难在一个信字上。天下无如生信难啊!
有人会不以为然,觉得这还不容易吗,我要是不信,我会想来学吗?请记住,我说的是笃信不疑。有十分信仰,才有万分诚意。信——是学道入门的基础,也是正式修法的基础。能不能来学,和自己的发心有关,只要有这个愿望的人,都可以来学,有愿则有缘嘛,就怕不肯发这个愿。就怕自己发心不大,发愿不深。
我觉得佛家说的“信、愿、行”非常好,甚至可以用来区分《道德经》里面讲的上士、中士和下士。在道家分类提到这三类人的区别之时,并没有去刻意提到他们的根器如何,八字好不好,家庭出身等如何。只是说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从这里足以看出其区别就在一个态度上,在一个“信”字上,也就是笃信、半信和不信的区别而已。这和佛家说的“信、愿、行”完全是一致的。
上士得了法以后,不假思索,马上开始行动练习,而且是勤加练习。因为他的信力和愿力早就已经具足了,只是还未闻法,才一直陷入等待追求中。闻道后能有这么快的反应,这足以说明他的根器不凡,福德兼备,属于有道德仙根之士。
中士呢,还在犹豫踌躇中,信心虽有,然心不坚,愿力也备,但力不足,落实到行动上也就是不能勇猛精进,走一步看三步,走走停停,中途可能还要被俗情所累而放弃修炼。所以中士修行,容易滋生退却之心,导致修行路上魔障重重,这都是因为立志不坚,信道不笃,朝为而夕改,始勤而中辍的缘故,悦于须臾而厌于持久,这种人即使得到真诀也不能坚持,朝为而夕欲其成,坐修而立望其效,试问怎能成功呢?世间高才好学之士并不少见,而求其得遇真师传正法者鲜见,所以才有“求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兔角”一说。
至于下士呢,连最基本的信力都没有,更不要谈发愿和行动了,不但不信,而且要大肆嘲笑。道祖说得很妙——不笑,不足以为道。
基本上,凡是来学道之人,就分为三种了,区分他们的标准很简单。一切的一切,什么根器啊,什么悟性,八字啊,出身啊等等,最终都落在这个“信”上面了。至于说其他的条件,我觉得都是次要的。只要有了这个“信”,这些还怕满足不了吗?有句话说得好——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也不是有权人的,而是有心人的。只要你有心,一切都可以被创造或者改造出来。有人觉得自己根骨不佳,家境贫穷等等,于是自艾自怜,可有多少根骨很好的,家境富裕的人不信大道或是虽然相信,但不肯修行的也很多。我以前认识一个女子,她的根器不错,从小就身边就有道家仙师跟着她,不时在梦里授法,并且她也能看见。她本身也有一些眼功和预测能力,因为不愿修行,经常运用这些能力,落了一身的病,她把家庭生活和事业看得比什么都重,谁也劝不了她。真的为她可惜。
所以说,如果心不在道上面,那就算本身有一身仙骨又如何呢?就好像清代神话小说《绿野仙踪》里面的小伙子温如玉,冷于冰看他有一身仙骨,就起心想度他,可他先是根本就不信,后来即使信了,也几番又沉迷于色欲中去了,不愿意抛下几个相好的女人,后来到了幻境中,他还是忍不住回头找以前的女人去了。以至于他虽有一身仙骨,但在功行方面反而比连城壁这个大盗还要差很多,而冷于冰的徒弟当中,成就最高的居然不是人类,而是一只猴子,虽为异类,心性却异常沉稳。人身难得又如何?仙根仙骨又如何?如果不能定下心来苦修,反倒不如一异类。我想这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修行不可三心二意,朝为夕改!
真正笃信,肯发大愿修行,并且刻苦练习,自然是有来历、有根器之人,不是蓬莱仙岛客,就是灵山法会人。可举目望去,芸芸大众,多半为刚强众生,有这种信仰的人实不多见。可叹可悲啊!
总之,只要具备了这个“信”字,信道、信法、信师父,就可以来修行。大部分人的心里都少了这个字。根行浅薄,悟性差的下士,自然就不信这些,就算是中士,信而无行或少行,也还不算是真信。师父以前说心的力量有十种,把这十种力量都修得圆满,才算是真正的修心,而其中一种最基本的力量,就是信力,没有信力,后面的一切都是免谈。只可惜大部分人都是信力不足,才导致愿力不足,就更别谈后面的诚力、定力、法力等等了。
世人为了一些利益,常常精于盘算,心思活络,心眼又多,凡事心里头都有个计较,遇事不易轻信,唯恐上当,花费钱财,枉费工夫,所以不肯下苦功,出死力,少了个信,又缺了个诚,这样怎么能学得了道呢?所以,大家问我什么人可以来学道。我说只要真正信道,亲近道经师,那么人人都可以来学。这其中的差别,也就是信得深浅、发愿大小和是否在修炼上勇猛精进的区别。至于说根器不如别人,又或者家人反对修炼,家境贫穷等,这是客观现实,也是修行的业障。我们承认这种差别的存在。但我们不应该气馁,反而更加应该发奋向上才对。
真心向道,矢志不移,信心十足,绝不动摇自己的信念。不要管自己的八字是不是适合学这个,不要管自己的根器好不好,不管别人怎么说,甚至是嘲笑辱骂都毫不介意,也不要管自己有缘无缘,反正就是一心要学,铁了心要学,不要我学我也要学,命都不要也要学道,只要有这种精神,鬼神为之动容,天地为之色变,真师又怎么会不喜而接引?
有很多人想求道,但是信力不足,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上士永远是少数,大部分都是中下之士,不可能要求他们有那么高的信心,只能慢慢的建立信心。
那么,在真正拜师入道之前,除了要培养自己学道的信心以外,还应该要有什么样的心来处世呢?我想,有了信道之心,自然发愿远离凡情,把一切慢慢放下,不被酒气财色所累,抛弃贪嗔痴爱。还要起恭谨心,至诚心,真心实意去亲近经典著作,去亲近有道之士,一步步坚定自己的信念,去苦志立德,努力积行,就算自己真的今生无缘不能学道,不能明理,也不懊悔。
如果有这种居心,自然有真人来接引,无缘也会成有缘,缘浅也会成缘深
可惜的是,现在的人虽然来求道求法,但多半都是心不坚,意不诚,把自己看得过于高高在上,不知尊师重道,贡高我慢的习气显露无遗。不知礼仪,不肯低头,心高气傲,一开口就要人传道,三天两头的要,没有半个“求”字,若是不给,脸就变了颜色,腹中腹诽几句还算好的,更有甚者破口大骂,他们不明白道是虚心求来的,而不是颐指气使的要来的。说实在话,这种“要道”之人,我见过不少,要不到立马抽身而退,以为自己无缘,这样其实是自绝求道之路,历史上那些祖师,无论佛家,还是道家的,试问有哪个在求法路上是一帆风顺的,哪个不是经历磨难重重?凭什么你一开口求法,人家就要巴巴的答应你,收下你?你是玉皇大帝的儿子转世?还是九天玄女的女儿投胎?你有那么大的根基吗?这样轻易就放弃的人,就算本来有缘,也要变成无缘。这种人还算是客气的,更有不少人直接就骂开了。我心想,如果这种人也能传道,那只能是魔道,邪道了。想想张良当年是如何向黄石公求道的故事,就知道虚心才能求道的道理了。可惜现在的人心性浮躁,性格乖张,哪里有诚心虚心,胸中只有一腔浮躁之气。可惜了,本来就缘分不深,平时又不愿意积德,整天就操心衣食住行,喜好在世事上打闹,争强好胜,贪嗔痴爱,无一不备,偶尔得了一点旁门小术,沾沾自喜,自满自足,这种人,就算有高人在面前指点,也拉不回他,不肯虚心受教,不肯为性命大事而诚心求法,就喜欢弄一些虚头,虚耗光阴,就这样还妄想修成大道?岂非好笑?这种人不是求福,而是在求祸。所以,有时候真的不是道负人,而是人负道。
还有些人在我面前埋怨,说心慕大道已久,就是找来找去,遇不到一个好师父。说起来挺委屈的样子,看那情形,倒觉得是这些师父对不起他们的一片苦心,辜负了他们的一片诚心。我觉得这种人把自己看得过重了,自我感觉太好了。自古以来,金丹大道就没有绝于世间,只是不敢轻传而已。有些门派的传承,如果没有寻到传人,这派的传承者会一直混迹于人世,甚至是数百年来寻找传人,必得其后人方能离去。比如正阳子传道于吕纯阳,纯阳真人传法于刘海蟾、王重阳,都是数百年后才得其人而授。所以传法者极为谨慎,就是担心所传非人,当年紫阳真人三次所传非人,以至于三遭天谴,可见妄传之危害之大。这些埋怨找不到师父的人,我觉得都应该多多反省自己,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不是师父不肯传法,实在是法不轻传。如果自己真的笃信大道,诚心求道,试问哪个真师不喜欢?
信道之人可以学道
。一切都看自己的心力了,看看自己的信力、愿力和诚力有多大,不需要来问我,问自己的心就行了。有十分心力,则有机会问鼎大道,长生久视,参透生死之迷,领悟性命之妙,若只有五分或只有三分,那就只能学一些养生延年祛病之法,可以改运护身,驱邪退煞,如果只有一两分,那就干脆去寺庙多跑两趟,焚香朝拜算了,也就不用开口闭口谈修行了,否则就是欺心。总之,信仰越深,才会越有诚意,修行的动力才会越大。否则天天说要修大道,早晨起个早床练功都没毅力坚持,那说了也是白说,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有人不相信的问:“这么简单?只要信心就可以了?不需要其他条件?”我笑笑说:“简单吗?可是好像很难做到。”
他们会继续问学这个,不是说需要缘分吗?不需要悟性吗?不是要求品行好,学识高吗?不是要求尊师重道吗?不是要求努力修持吗?不是要求有一定财力和环境吗?不是要求要给师父做供养吗等等。
我说,只要你能真正信道,其他这些都不是问题了,难就难在一个信字上。天下无如生信难啊!
有人会不以为然,觉得这还不容易吗,我要是不信,我会想来学吗?请记住,我说的是笃信不疑。有十分信仰,才有万分诚意。信——是学道入门的基础,也是正式修法的基础。能不能来学,和自己的发心有关,只要有这个愿望的人,都可以来学,有愿则有缘嘛,就怕不肯发这个愿。就怕自己发心不大,发愿不深。
我觉得佛家说的“信、愿、行”非常好,甚至可以用来区分《道德经》里面讲的上士、中士和下士。在道家分类提到这三类人的区别之时,并没有去刻意提到他们的根器如何,八字好不好,家庭出身等如何。只是说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从这里足以看出其区别就在一个态度上,在一个“信”字上,也就是笃信、半信和不信的区别而已。这和佛家说的“信、愿、行”完全是一致的。
上士得了法以后,不假思索,马上开始行动练习,而且是勤加练习。因为他的信力和愿力早就已经具足了,只是还未闻法,才一直陷入等待追求中。闻道后能有这么快的反应,这足以说明他的根器不凡,福德兼备,属于有道德仙根之士。
中士呢,还在犹豫踌躇中,信心虽有,然心不坚,愿力也备,但力不足,落实到行动上也就是不能勇猛精进,走一步看三步,走走停停,中途可能还要被俗情所累而放弃修炼。所以中士修行,容易滋生退却之心,导致修行路上魔障重重,这都是因为立志不坚,信道不笃,朝为而夕改,始勤而中辍的缘故,悦于须臾而厌于持久,这种人即使得到真诀也不能坚持,朝为而夕欲其成,坐修而立望其效,试问怎能成功呢?世间高才好学之士并不少见,而求其得遇真师传正法者鲜见,所以才有“求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兔角”一说。
至于下士呢,连最基本的信力都没有,更不要谈发愿和行动了,不但不信,而且要大肆嘲笑。道祖说得很妙——不笑,不足以为道。
基本上,凡是来学道之人,就分为三种了,区分他们的标准很简单。一切的一切,什么根器啊,什么悟性,八字啊,出身啊等等,最终都落在这个“信”上面了。至于说其他的条件,我觉得都是次要的。只要有了这个“信”,这些还怕满足不了吗?有句话说得好——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也不是有权人的,而是有心人的。只要你有心,一切都可以被创造或者改造出来。有人觉得自己根骨不佳,家境贫穷等等,于是自艾自怜,可有多少根骨很好的,家境富裕的人不信大道或是虽然相信,但不肯修行的也很多。我以前认识一个女子,她的根器不错,从小就身边就有道家仙师跟着她,不时在梦里授法,并且她也能看见。她本身也有一些眼功和预测能力,因为不愿修行,经常运用这些能力,落了一身的病,她把家庭生活和事业看得比什么都重,谁也劝不了她。真的为她可惜。
所以说,如果心不在道上面,那就算本身有一身仙骨又如何呢?就好像清代神话小说《绿野仙踪》里面的小伙子温如玉,冷于冰看他有一身仙骨,就起心想度他,可他先是根本就不信,后来即使信了,也几番又沉迷于色欲中去了,不愿意抛下几个相好的女人,后来到了幻境中,他还是忍不住回头找以前的女人去了。以至于他虽有一身仙骨,但在功行方面反而比连城壁这个大盗还要差很多,而冷于冰的徒弟当中,成就最高的居然不是人类,而是一只猴子,虽为异类,心性却异常沉稳。人身难得又如何?仙根仙骨又如何?如果不能定下心来苦修,反倒不如一异类。我想这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修行不可三心二意,朝为夕改!
真正笃信,肯发大愿修行,并且刻苦练习,自然是有来历、有根器之人,不是蓬莱仙岛客,就是灵山法会人。可举目望去,芸芸大众,多半为刚强众生,有这种信仰的人实不多见。可叹可悲啊!
总之,只要具备了这个“信”字,信道、信法、信师父,就可以来修行。大部分人的心里都少了这个字。根行浅薄,悟性差的下士,自然就不信这些,就算是中士,信而无行或少行,也还不算是真信。师父以前说心的力量有十种,把这十种力量都修得圆满,才算是真正的修心,而其中一种最基本的力量,就是信力,没有信力,后面的一切都是免谈。只可惜大部分人都是信力不足,才导致愿力不足,就更别谈后面的诚力、定力、法力等等了。
世人为了一些利益,常常精于盘算,心思活络,心眼又多,凡事心里头都有个计较,遇事不易轻信,唯恐上当,花费钱财,枉费工夫,所以不肯下苦功,出死力,少了个信,又缺了个诚,这样怎么能学得了道呢?所以,大家问我什么人可以来学道。我说只要真正信道,亲近道经师,那么人人都可以来学。这其中的差别,也就是信得深浅、发愿大小和是否在修炼上勇猛精进的区别。至于说根器不如别人,又或者家人反对修炼,家境贫穷等,这是客观现实,也是修行的业障。我们承认这种差别的存在。但我们不应该气馁,反而更加应该发奋向上才对。
真心向道,矢志不移,信心十足,绝不动摇自己的信念。不要管自己的八字是不是适合学这个,不要管自己的根器好不好,不管别人怎么说,甚至是嘲笑辱骂都毫不介意,也不要管自己有缘无缘,反正就是一心要学,铁了心要学,不要我学我也要学,命都不要也要学道,只要有这种精神,鬼神为之动容,天地为之色变,真师又怎么会不喜而接引?
有很多人想求道,但是信力不足,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上士永远是少数,大部分都是中下之士,不可能要求他们有那么高的信心,只能慢慢的建立信心。
那么,在真正拜师入道之前,除了要培养自己学道的信心以外,还应该要有什么样的心来处世呢?我想,有了信道之心,自然发愿远离凡情,把一切慢慢放下,不被酒气财色所累,抛弃贪嗔痴爱。还要起恭谨心,至诚心,真心实意去亲近经典著作,去亲近有道之士,一步步坚定自己的信念,去苦志立德,努力积行,就算自己真的今生无缘不能学道,不能明理,也不懊悔。
如果有这种居心,自然有真人来接引,无缘也会成有缘,缘浅也会成缘深
可惜的是,现在的人虽然来求道求法,但多半都是心不坚,意不诚,把自己看得过于高高在上,不知尊师重道,贡高我慢的习气显露无遗。不知礼仪,不肯低头,心高气傲,一开口就要人传道,三天两头的要,没有半个“求”字,若是不给,脸就变了颜色,腹中腹诽几句还算好的,更有甚者破口大骂,他们不明白道是虚心求来的,而不是颐指气使的要来的。说实在话,这种“要道”之人,我见过不少,要不到立马抽身而退,以为自己无缘,这样其实是自绝求道之路,历史上那些祖师,无论佛家,还是道家的,试问有哪个在求法路上是一帆风顺的,哪个不是经历磨难重重?凭什么你一开口求法,人家就要巴巴的答应你,收下你?你是玉皇大帝的儿子转世?还是九天玄女的女儿投胎?你有那么大的根基吗?这样轻易就放弃的人,就算本来有缘,也要变成无缘。这种人还算是客气的,更有不少人直接就骂开了。我心想,如果这种人也能传道,那只能是魔道,邪道了。想想张良当年是如何向黄石公求道的故事,就知道虚心才能求道的道理了。可惜现在的人心性浮躁,性格乖张,哪里有诚心虚心,胸中只有一腔浮躁之气。可惜了,本来就缘分不深,平时又不愿意积德,整天就操心衣食住行,喜好在世事上打闹,争强好胜,贪嗔痴爱,无一不备,偶尔得了一点旁门小术,沾沾自喜,自满自足,这种人,就算有高人在面前指点,也拉不回他,不肯虚心受教,不肯为性命大事而诚心求法,就喜欢弄一些虚头,虚耗光阴,就这样还妄想修成大道?岂非好笑?这种人不是求福,而是在求祸。所以,有时候真的不是道负人,而是人负道。
还有些人在我面前埋怨,说心慕大道已久,就是找来找去,遇不到一个好师父。说起来挺委屈的样子,看那情形,倒觉得是这些师父对不起他们的一片苦心,辜负了他们的一片诚心。我觉得这种人把自己看得过重了,自我感觉太好了。自古以来,金丹大道就没有绝于世间,只是不敢轻传而已。有些门派的传承,如果没有寻到传人,这派的传承者会一直混迹于人世,甚至是数百年来寻找传人,必得其后人方能离去。比如正阳子传道于吕纯阳,纯阳真人传法于刘海蟾、王重阳,都是数百年后才得其人而授。所以传法者极为谨慎,就是担心所传非人,当年紫阳真人三次所传非人,以至于三遭天谴,可见妄传之危害之大。这些埋怨找不到师父的人,我觉得都应该多多反省自己,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不是师父不肯传法,实在是法不轻传。如果自己真的笃信大道,诚心求道,试问哪个真师不喜欢?
信道之人可以学道
。一切都看自己的心力了,看看自己的信力、愿力和诚力有多大,不需要来问我,问自己的心就行了。有十分心力,则有机会问鼎大道,长生久视,参透生死之迷,领悟性命之妙,若只有五分或只有三分,那就只能学一些养生延年祛病之法,可以改运护身,驱邪退煞,如果只有一两分,那就干脆去寺庙多跑两趟,焚香朝拜算了,也就不用开口闭口谈修行了,否则就是欺心。总之,信仰越深,才会越有诚意,修行的动力才会越大。否则天天说要修大道,早晨起个早床练功都没毅力坚持,那说了也是白说,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