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朴学家是什么意思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3 02:21
  • 提问者网友:鼻尖触碰
  • 2021-11-12 12:06
朴学家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渡鹤影
  • 2021-11-12 13:14
徽派朴学作为乾嘉时期学术上一个重要学派,本质上属于经学学派。从学术发展的历史来看,新安理学的治学主张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对徽州朴学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宋史·朱熹传》记载:“其为学,大抵穷理而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徽派朴学家受到朱熹的影响,不盲从古圣前贤,在汉学基础上向纵深发展,使古文经学的研究走向对古文经传的考证、校勘、辨伪的实学道路,训诂更加精密、考据更为详审,而且对六书、音韵、语法、词例的研究愈加深入,在使用校勘、考据、辨伪、辑佚等方法上亦有很多创获,务在揭示古代经传的原始面貌。其对《诗经》、“三礼”及《论语》、《孟子》诸经皆有撰述,造诣尤深于《诗经》与“三礼”。在关注经学研究和阐述的同时,徽派学者对于哲理、乐律、文字和音韵的研究也是硕果累累,成就非凡,远非一般考礼穷经的经学家们所能望其项背,他们的许多著述对于后人的学术研究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徽派朴学家除了阐发义理,对词章、考据也极为重视。他们在训诂、校勘乃至考订等方面取得了远胜前人的辉煌成就,为我国近代语言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摆渡翁
  • 2021-11-12 14:45
朴学又称考据学,针对理学的空疏而言。朴学主张学问重史实依据,解经由文字人手,以音韵通训诂,以训诂通义理。经学有理、朴之别。“乾嘉朴学”继承东汉许慎的古文经学,故又称“汉学”“考据学”。对清代朴学的兴起过去流行文字狱说,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清代朴学的兴起,与清代文化的高度成熟关系密切。文化高度成熟的一个表现是图书典籍的极大丰富,典籍的丰富带来了清代图书事业的繁荣,官方动用人力,物力编撰丛书,类书,私人购书,校书,刻书,编书也蔚然成风对学术界的影响是导致专注于校勘,辨伪,文字训诂的学者越来越多;清代朴学兴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术界对宋明理学的反动,清代人认为宋明理学空谈义理,对国计民生不闻不问,只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把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丢掉了,要想真正把握孔孟的精神,只有回到儒家原典中去寻找依据,从考证,实据的角度提出论据。这种学术上的争论最终促进了考据学的繁荣。在中国经学史上,清代徽派朴学被称为皖派、皖学,皖学创始于江永而成于戴震。皖派的出现,是清代汉学发展达到高峰期的标志,也最终宣告了兴于宋、固于元、盛于明的新安理学作为一个学派的寥落。戴震是徽州朴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孟子字义疏证》一书,在批判程朱理学方面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但徽派朴学发展到后期,因繁琐考据,唯汉是求,研习内容脱离社会现实,弊端日益显露。民国年间,经学大师歙县吴承仕继承徽派朴学的治学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对中国现代学术产生广泛深入的影响。 新安理学培养了徽州文化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明末清初,歙县潭渡人黄生则由训诂入手治学,撰《字诂》,穷研文字声义相应之奥;又撰《义府》,详细考论经、史、子、集,辨证精核,开清代徽派考据之先河。较黄生稍晚的婺源人江永,一生潜心著述与教学,学识渊博,尤精三礼,有《周礼疑义举要》、《礼记训义释言》、《深衣考误》等著作。同期的歙县人汪绂,虽学无承师,但专意以考据治经,与黄、江同为徽派朴学的早期学者。 黄生、江永、汪绂治经不废宋儒,至江永的学生戴震开始,摒弃宋儒的玄与空,把汉代训诂学作为研究学问的门径,故又称考据学为汉学。戴震每一字必求其义,一字之义,必本诸六书,贯群经以为定诂。他以考据训诂为主要治学方法,但又并不囿于汉儒,而是从实求真,不主一家。在中国经学史无前例,清代徽派朴学被称为皖派,皖派经学和皖学。皖学创造于江永而成于戴震,戴震的嫡传弟子段玉栽、王念孙和王念孙的儿子王引之,通过深入的考索,各在自己的领域卓然而立,成为皖派以至乾(隆)嘉(庆)学派的殿军。清代经学皖派与以惠栋为首的“吴”并称,两派的学术主张有很多共同点,相互影响,但皖派后出,学术成就超过吴派。吴派多治《周易》、《尚书》;皖派则精于小学、天算,尤擅三礼。吴派提倡复古,唯汉是好;皖派求真,敢于突破汉人旧学,提出己见,从名物训诂以通经义,以语义分析阐发哲学思想,运用科学方法,富于科学精神。皖派的出现,是清代汉学发展达到高峰期的标志,也最终宣告了兴于宋、固于元、盛于明的新安理学作为一个学派的廖落。戴震是徽州朴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孟子字义疏证》一书,在批判程朱理学方面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 江永的学生程瑶田、金榜也是徽派朴学的佼佼者。程瑶田治学,以实物考证文献,开始了史料学同考古学相结合的新阶段。乾隆年间,歙县郑村西溪儒商汪梧凤宅居中的不蔬园,成了徽派朴学的习研交流中心。皖学奠基人江永曾在这里讲学,授徒六七年之久。戴震、程瑶田、金榜、汪肇隆等都在这里学习。戴震在入京前曾两馆不疏园。汪中、黄仲则等人亦常此聚会,诵习有诗书,切磋有师友,对徽派朴学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清代中后期著名的徽派朴学家还有洪榜、汪莱、凌迁堪、江有诰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