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了____①____,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19世纪,奥斯曼、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们有机会进行比在奥斯曼、俄罗斯、中国社会中更彻底的改革。
——《新全球史》
材料三:灾区宫城县知事村井嘉浩和岩手县知事达增拓也发表书面致辞感谢中国人民的支援并表达重建的决心。特别是来自中国政府方面,温家宝总理去年5月亲临我县,并对生活在临时安置点的灾民直接给予亲切的问候和鼓励。这给灾民及广大县民带来了重建的希望和勇气,对此我谨表谢意。
——人民网日本频道2012年3月12日(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所说“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被统称为什么人?“天朝”时期为中日友好交往做出重大贡献的“天朝”僧人是谁?①所示横线应是日本历史上哪次改革?这场改革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回答:19世纪的中国和日本所进行的“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指的是哪两次改革?请写出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日本在进行了“更彻底的改革”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单独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请写出这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4)材料三反映出现今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是什么?你认为中日关系要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中日双方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材料一: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了____①____,它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22:46
- 提问者网友:感性作祟
- 2021-04-05 18:04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舊物识亽
- 2021-04-05 19:22
(1)遣唐使;鉴真;大化改新;这场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和明治维新
相同点:背景相同,都是在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的方式相同,都是通过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富国强兵。
不同点: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只维持了103天,以失败告终。(3)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4)和平共处,互帮互助,睦邻友好
中日关系要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中国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本政府要正视历史,反省历史,汲取历史的教训,勇敢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中日双方必须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审视和把握两国关系,坚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日关系。材料一所说“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被统称为遣唐使。“天朝”时期为中日友好交往做出重大贡献的“天朝”僧人是鉴真。①所示横线应是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这场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9世纪的中国和日本所进行的“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指的是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背景相同,都是在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的方式相同,都是通过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富国强兵。不同点: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只维持了103天,以失败告终。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单独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分别是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材料三反映出现今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是和平共处,互帮互助,睦邻友好。中日关系要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中国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本政府要正视历史,反省历史,汲取历史的教训,勇敢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中日双方必须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审视和把握两国关系,坚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
相同点:背景相同,都是在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的方式相同,都是通过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富国强兵。
不同点: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只维持了103天,以失败告终。(3)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4)和平共处,互帮互助,睦邻友好
中日关系要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中国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本政府要正视历史,反省历史,汲取历史的教训,勇敢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中日双方必须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审视和把握两国关系,坚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日关系。材料一所说“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被统称为遣唐使。“天朝”时期为中日友好交往做出重大贡献的“天朝”僧人是鉴真。①所示横线应是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这场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9世纪的中国和日本所进行的“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指的是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背景相同,都是在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的方式相同,都是通过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富国强兵。不同点: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只维持了103天,以失败告终。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单独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分别是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材料三反映出现今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是和平共处,互帮互助,睦邻友好。中日关系要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中国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本政府要正视历史,反省历史,汲取历史的教训,勇敢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中日双方必须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审视和把握两国关系,坚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鸠书
- 2021-04-05 20:27
感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