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寒的早春,阳光已经有些灿烂了,风却依然凛冽,丝丝地割人。
滩上有一大片芦苇,大概可以称为“芦苇荡”了。早些年,一到秋天,芦苇就被人砍了去,或当柴烧,或作造纸原料。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这片芦苇没有在秋天里被砍去,就这样以整体的阵势,经历了一整个冬天。寒冷无疑征服了它们,改变了它们。那种征服与改变是强有力的,无法抵御的,你只有接受它,听凭它摆布。你能做到的只是心中有数,紧紧地守住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你这样做了,所以你才能这样依然故我,那寒冬只改变了你的外在,你的容颜,你的服饰。而你的心已经沉入脚下的泥土,在那里顽强地越冬,如那些同样在泥土中越冬的小动物。
生命的顽强在于有它保留自己本质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它不必告诉别人,它必须守住这至关重要的秘密。
但芦苇毕竟真的变得苍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这大片的无可奈何是不是让我也受了感染,情不自禁地无可奈何了呢?
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就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芦苇一样。我们经历过,也可能为此沮丧过。我们同样在被岁月与生活征服和改变的时候,裹紧身子,守住信念与信心,摆出一副越冬的样子。或许我们的外在形体也确实被改变了,褴褛和枯衰了,但我们的心也在厚厚的泥土之中,那泥土就是我们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我们失去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呢?我们无疑是战胜了,保住了我们的本性与本质。我们无疑会为此庆幸,为此作为胜利者而越发目光敏锐、坚定不移、信心百倍。
走近芦苇,想跟芦苇说些什么?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脚下泥土松软,头顶阳光充沛,泥土与阳光都是春天的样子了。芦苇和我近在咫尺,这是怎样的一种亲近?生命的亲近,躯体的亲近,思想和心灵的亲近,或者另外一些我们尚且弄不明白的思维和行为的亲近。我们同样在越冬之后带着褴褛和枯衰走进早春的,在没有欢呼和荣誉的寂静之中,在容易被遗忘的一隅,在往往可能遇到的误解和鄙视的目光之下,我们是不是由衷地涌起一缕无可奈何呢?也许不会,这时候的我们已经因经历太多,明了和洞悉一切而宠辱不惊了。我们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崇高之处,我们还需要那些烟云一霎的掌声和鲜花吗?
脚下松软的泥土弹跳着,暗示我行走的节奏。我便感觉到了我的轻盈和愉悦,一种解透人生、战胜自己的轻盈与愉悦。这是一种越冬乃至更深层次的脱胎换骨的过程、涅磐的过程。我们经历过,战胜过,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了。也只有在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了理解自己,在滚滚红尘之中守住自己善的本质,原来是最难的事情。
猛然地发现脚下泥土的表层有些异样的东西,是密匝匝的褐色的小尖锥,那是芦苇的笋尖,那是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尖锐的宣言,那宣言同样是强大的、无可质疑和不可抗拒的。那就是我们从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时所期盼的目的。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苍老的芦苇就要倒伏下来,代之而起的将是更加年轻的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阵势。
我知道这才是必然,才是世间万物历尽苦难生死更替的本真。
题目:
1、阅读第二段回答:
<1>、寒冷“征服”、“改变”了芦苇什么?
<2>、芦苇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2、文章中“我们就可以说我就是‘我’了”一句中的“我”应如何理解?
3、选文在抒写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中,多次提到“泥土”,试分析文章中作者写泥土的用意是什么?
走近芦苇 阅读答案
答案:6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18:45
- 提问者网友:轮囘Li巡影
- 2021-04-04 21:33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千夜
- 2021-04-04 21:48
1.(1)寒冷“征服”“改变”了芦苇的外在形象。(意思对即可)
(2)芦苇生命中“最重要”“本质的”东西是生命的顽强。
2.这个“我”是经过自我解脱,自我净化,守住了自己善的本质的我。
3.自然界的泥土对于芦苇来说是滋生地;对于小动物来说是庇护所。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是拯救心灵的泥土。写自然界的泥土和人的心灵的“泥土”,使文章形象地表现生命战胜严冬,走向新生的主题。
(2)芦苇生命中“最重要”“本质的”东西是生命的顽强。
2.这个“我”是经过自我解脱,自我净化,守住了自己善的本质的我。
3.自然界的泥土对于芦苇来说是滋生地;对于小动物来说是庇护所。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是拯救心灵的泥土。写自然界的泥土和人的心灵的“泥土”,使文章形象地表现生命战胜严冬,走向新生的主题。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有枢
- 2021-04-05 02:15
1)寒冷“征服”“改变”了芦苇的外在形象。(意思对即可)
(2)芦苇生命中“最重要”“本质的”东西是生命的顽强。
25.这个“我”是经过自我解脱,自我净化,守住了自己善的本质的我。
26.自然界的泥土对于芦苇来说是滋生地;对于小动物来说是庇护所。无边的智慧和倔强的秉性是拯救心灵的泥土。写自然界的泥土和人的心灵的“泥土”,使文章形象地表现生命战胜严冬,走向新生的主题。
27.CE (C.“要接受它,听凭它摆布”错;E.文章意在说明岁月和生活的磨难能够改变生命的外在表现,却很难改变生命的本质。)
- 2楼网友:第幾種人
- 2021-04-05 01:01
耐心等一下,文库里有的。。
- 3楼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4-04 23:32
LAJIDEF
- 4楼网友:春色三分
- 2021-04-04 22:31
1.越冬的芦苇是什么样的?
2."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走着为什么要用"似乎"一词?
3.在第7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在“我”,上加上引号?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4.在“那宣言同样是强大的、无可质疑和不可抗拒的”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加上“同样”一词?
5.“我知道这才是必然”一句中“这”代指的是什么?
6.下列对本文的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的景物描写,突出了早春的气候特点,为描述对象设置了一个客观的/特定的环境。
b.由自然界的芦苇想到人生,作者抓住了两者的共同点,联想自然而贴切。
c.文章紧紧抓住“越冬”这一时序的自然过程来写,不仅反应出作者的哲理性思考,而且赋予了它以新的内涵。
d.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设问、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e.文章告诉我们,世间万物只有历尽苦难和生死更替的过程之后,才具有存在达到本质和意义。
1.苍老、枯衰、褴褛
2.作者要表达的是:从表面上看它们是枯干、枯衰着,实际上并非如此:枯干与枯衰的后面正孕育着新生。
3.起突出强调作用。 因为这个“我”中已经具有了新的内涵:是一个解透人生、战胜了自己、轻盈而喜悦的“我”了。
4.因为在前文中作者写寒冬征服和改变了芦苇的外形时已经说过是强有力的,是无法抵御的“而这里作者是要赞美新生的芦苇的顽强的生命力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消灭的,所以用了”同样“一词。
5.年轻的,欣欣向荣的芦苇代替了越冬的苍老的芦苇的情况。
6.d e
一定要选我啊!!!我打字很辛苦很辛苦的!!网上没有答案可以抄的!!
你要是不选我下星期小心掉水坑!!
- 5楼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4-04 22:02
怎么没一个是对的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