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怎样上好小学数学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0 04:13
  • 提问者网友:献世佛
  • 2021-03-09 07:06
怎样上好小学数学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过活
  • 2021-03-09 08:16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个单元后都安排了一个重要环节——整理和复习。其目的是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一次梳理,以达到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重建。有些老师把整理复习课上成了单纯的练习课,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整理复习课的作用。根据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如何上好整理和复习课有以下拙见说出来仅供大家参考。 一、整理和复习的作用 我想整理和复习的作用:一是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科学有效的知识建构,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以实现知识的重组、迁移和应用;二是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的回顾与反思能力,掌握整理知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自觉整理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是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弥补知识技能上的缺陷,进一步提高掌握知识的水平,使所学知识更牢固,实现知识的长效存储;四是通过整理和复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思考如何设计教学才能让整理和复习真正地发挥...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个单元后都安排了一个重要环节——整理和复习。其目的是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一次梳理,以达到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重建。有些老师把整理复习课上成了单纯的练习课,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整理复习课的作用。根据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如何上好整理和复习课有以下拙见说出来仅供大家参考。 一、整理和复习的作用 我想整理和复习的作用:一是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科学有效的知识建构,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以实现知识的重组、迁移和应用;二是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的回顾与反思能力,掌握整理知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自觉整理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是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弥补知识技能上的缺陷,进一步提高掌握知识的水平,使所学知识更牢固,实现知识的长效存储;四是通过整理和复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思考如何设计教学才能让整理和复习真正地发挥这些作用,使学生真正从整理复习中受益。 二、怎样上好整理和复习课 我想,整理和复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做练习题,而应将其分为整理知识和复习知识两个板块。 我们先来看整理知识。整理知识一般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对知识要点进行系统的梳理,通过表格、图示、数字、文字等方式把知识要点、普遍规律、常用方法等呈现出来,形成知识网或知识树。这不仅是在学生的头脑中进行有效的知识建构,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而且教给学生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能力。 对于复习知识的理解,我想,复习知识主要是通过练习和测试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弥补知识和技能上的缺陷,提高掌握知识的水平。但是要注意,练习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有梯度,可分为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对比练习、综合练习等。练习题的设计除了要具有趣味性、情境性外,最好还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对学生多些分层要求,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与课本例题相似的简单的模仿练习,可以消除学困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能使中等学生受到较好的训练;较复杂的题可以激发优等生的竞争意识。同时,练习题的形式要灵活多样,除了传统的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改错题外,还可以增加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题,以提高学生复习练习的兴趣。 以下列举两个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 教学案例(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整理和复习第一题。 教学片段: 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表内除法的所有算式卡片和一张硬纸板。学生们对这些漂亮而有趣的小卡片充满了好奇,不知道老师又要带他们做什么游戏,他们期待着这节数学课快快开始。 上课了,老师微笑着说"这节课我们来摆摆这些卡片,让它们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多少句吗?"“45句。”老师话音刚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显然这不是个有难度的问题。“那么,你们知道用这些乘法口诀可以直接写出多少个除法算式吗?”老师继续问。“90个。”“80个。”“100个。”……这次他们的答案可真是五花八门。“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能写出多少个除法算式呢?”老师亲切地问道。"老师,我们来整理下这些算式吧。"学生在这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有了学习的欲望。 "我们应该怎样整理呢?"老师的问话让热情高涨的学生陷入了沉思,课堂又恢复了平静。"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然后拿出你们组整理的样板,我们再来交流。"老师的话打破了教室的沉静。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不一会儿,交流结果就出来了。老师请他们来汇报整理方法。 小组1:我们小组是把被除数相同的除法算式都放到一起来分类整理的。 老师请他们来演示了这种方法。即 12÷2=6 3÷1=3 24÷3=8 12÷4=3 3÷3=1 24÷4=6 小组2:我们组的方法和他们的正好相反,我们是把除数相同的除法算式放到一起整理的。即 2÷2=1 4÷4=1 32÷8=4 12÷2=6 8÷4=2 16÷8=2 小组3:我们的方法和他们两个组的都不一样。我们想,一 句乘法口诀能写两个除法算式,我们就这样整理了—— 12÷6=2 3÷3=1 6÷3=2 12÷2=6 3÷1=3 6÷2=3 …… …… …… 同学生们为了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小脸都涨红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虽然还比较差,但是他们的想法多好啊!显然,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整理知识的基础。 听着学生们的精彩发言,老师会心地笑了,但很快又给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你们真是了不起,有这么多好方法。你们再试一试,能不能让这些算式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能让别人很容易地看清楚呢?""老师,我知道了,我们应该按照顺序来摆。"一个小男孩着急地喊道,生怕被别人抢走机会。"对啊,老师,按顺序摆既容易看清楚,又不容易漏掉算式。"学生们豁然开朗。"老师,我会按顺序来摆除数是5的算式5÷5= 1,10÷5=2,15÷5=3,20÷5=4,25÷5= 5,30÷5=6,35÷5=7,40÷5=8,45÷5=9。”大家看他摆得多好!你们也赶快试试吧。"此时的老师成了配角。于是, 学生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索过程,他们有的苦思冥想,有的激烈讨论,有的摆摆放放,有的安静倾听…… 一会儿,一些小组陆续整理结束,迫不及待地要进行成果展示。老师请几个小组来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有的小组是在硬纸板上打出格子,按一定顺序书写的,有的小组是在硬纸板上直接按顺序摆出卡片。一节整理复习课在学生们的快乐合作、大胆尝试中结束了。我想,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除法算式的整理方法,还有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