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浣沙溪》的词意

答案:3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4 01:42
  • 提问者网友:我是女神我骄傲
  • 2021-03-23 04:58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蹄。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味小生
  • 2021-03-23 06:15
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苗,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泉水冲刷,一尘不染。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声。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变得年轻?你看门前的流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不禒础操飞鬲读叉嫂常讥要再发白发暮年时光流逝这样的感慨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3-23 08:17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 上下片或上下阕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或上阕三句全用韵,下片或下阕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王感化善讴歌,声韵悠扬,清振林木,系乐府为歌板色。元宗尝作﹝浣溪沙﹞词二阕,手写赐感化。』此﹝浣溪沙﹞一调创于五代南唐中主。所谓﹝摊破浣溪沙﹞者,即就原调结构破一句为两句,增七字为十字。后人以李璟本首"细雨"、"小楼"一联脍炙人口,因名之为﹝南唐浣溪沙﹞。而本调"沙"字意当为"纱";或又作﹝浣纱溪﹞,则应作为"纱",然相沿既久已不可考。
  • 2楼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3-23 07:53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宋)苏轼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禒础操飞鬲读叉嫂常讥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浸:泡在水中 潇潇:形容雨声 子规:布谷鸟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译文】 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苗,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声。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变得年轻?你看门前的溪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不要再发白发暮年时光流逝这样的感概了。 【赏析】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先著《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不凡。”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 写作背景: 词人远谪黄州、抱病游清泉寺所作。上片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情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令人奋发的议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