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少年行 王维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3 12:00
  • 提问者网友:最美的风景
  • 2021-03-02 11:15
少年行 王维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3-02 12:37
少年行(其一)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是王维的七绝组诗,共四首。分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怀,勇猛杀敌的气概和功成无赏的遭遇。各首均可独立,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好象人物故事衔接的四扇画屏。

第一首写少年游侠的日常生活。要从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显示出少年游侠的精神风貌,选材颇费踌躇。诗人精心选择了高楼纵饮这一典型场景。游侠重意气,重然诺,而这种性格又总是和“使酒”密不可分,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把饮酒的场景写活,少年游侠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前两句分写“新丰美酒”与“咸阳游侠”。二者本不一定相关,这里用对举方式来写,却给人这样的感觉:京华地区,著称于世的人物虽多,却只有少年游侠堪称人中之杰,新丰美酒堪称酒中之冠。而这二者,又象“快马须健儿,健儿须快马”那样,存在着密不可分、相得益彰的关系。新丰美酒,似乎天生就为少年游侠增色而设;少年游侠,没有新丰美酒也显不出他们的豪纵风流。第一句把酒写得很足,第二句写游侠,只须从容承接,轻轻一点,少年们的豪纵不羁之气、挥金如土之概都可想见。同时,这两句一张一弛的节奏、语调,还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轻爽流利的风调,吟诵之余,少年游浃顾盼自如、风流自赏的神情也宛然在目了。前两句写了酒,也写了少年游侠,第三句“相逢意气为君饮”把二者连结在一起。“意气”包含的内容很丰富,轻生报国的壮烈情怀,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豪纵不羁的气质,使酒任性的作风,等等,都是侠少的共同特点,都可以包含在这似乎无所不包的“意气”之中。而这一切,对侠少们来说,无须经过长期交往,只要相逢片刻,攀谈数语,就可以彼此倾心,一见如故。这就是所谓“相逢意气”。路逢知己,彼此都感到要为对方干上一杯,所以说“为君饮”,这三个字宛然侠少声口。不过是平常的相逢论交,在诗人笔下,被描绘得多么有声有色,多么富于动作性、戏剧性!

“系马高楼垂柳边”,这是生动精采的一笔。本来就要借饮酒写少年游侠,上句又已点明“为君饮”,箭在弦上,落句似必写宴饮场面。然而作者的笔却只写到酒楼前就戛然而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等情景统统留到幕后。这样侧面虚写要比正面实写宴饮场景有诗意得多,含蕴丰富得多。诗人的意图,看来是要写出一种侠少特有的富于诗意的生活情调、精神风貌,而这,不是靠描摹宴饮场面能达到的。虚处传神,末句所用的正是这种艺术手法。这一句是由马、高楼、垂柳组成的一幅画面。马是侠客不可分的伴侣,写马,正所以衬托侠少的英武豪迈。高楼则正是在繁华街市上那所备有新丰美酒的华美酒楼了。高楼旁的垂柳,则与之相映成趣。它点缀了酒楼风光,使之在华美、热闹中显出雅致、飘逸,不流于市井的鄙俗。而这一切,又都是为了创造一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生活情调,为突出侠少的精神风貌服务。

同样写少年游侠,高适的“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邯郸少年行》),就显然渗透了诗人自己沉沦不遇的深沉感慨,而王维笔下的少年游侠,则具有相当浓厚的浪漫气息和理想化色彩。但这种理想化并不给人任何虚假之感,关键就在于诗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人对这种生活的诗意感受。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3-02 15:12
我暂时保留我的看法!
  • 2楼网友:掌灯师
  • 2021-03-02 14:04
少年行 作者:王维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杨边。 全部注释 1.新丰:古县名,汉置,治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新丰镇古时产美酒,谓之新丰酒。 2.咸阳:秦都,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此借指唐都长安。 3.三、四句写游侠少年因意气相投而欢饮纵酒。 这首诗写长安城里游侠少年意气风发的风貌和豪迈气概。《唐诗归》引钟云:"此'意气'二字虚用得妙。"《唐贤三昧集笺注》:"豪侠凌励之气,了不可折。"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3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全部注释 1.出身:出仕、出任。羽林郎:官名,汉代置禁卫骑兵营,名羽林骑,以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军。唐代亦置左右羽林军,为皇家禁军之一种。 2.骠骑:官名,即骠骑将军。渔阳:地名,汉置渔阳郡,治所在渔阳县(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又唐置渔阳县(今天津市蓟县),本属幽州,开元十八年改隶蓟州,天宝元年又改蓟州为渔阳郡,乾元元年复改为蓟州。 3.孰知:即熟知、深知。此二句说这些游侠少年明知不宜去边庭受苦,却情愿赴死于边庭,以求流芳百世。 此首写少年们怀着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从军出征渔阳。他们蔑视困难,蔑视艰苦,也蔑视死亡,充满了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黄家鼎曰:"说得侠士壮怀,凛凛有生气。"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 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 纷纷射杀五单于。 全部注释 1.擘:开弓。雕弧:有雕饰彩绘的弓。 2.白羽:箭。以白色羽毛做箭羽,故云白羽。 3.五单于:《汉书·宣帝纪》:"匈奴虚闾权渠单于请求和亲,病死,右贤王屠耆堂代立。骨肉大臣立虚闾权渠单于子为呼韩邪单于,击杀屠耆堂。诸王并自立,分为五单于,更相攻击,死者以万数。"此处泛指敌人的许多首领。 此首写少年们既有勇气,又有技艺,出入敌军如入无人之境。一个"偏"字,神气活现地写出了少年们因武艺高强而视战斗如游戏,虽临大敌,不仅毫不畏惧,而且潇洒自如,扬威耀武。出生入死的战场被诗人写成了少年英雄们表演武艺的竞技场,铁血之战竟然充满了诗意的美感。《诗式》:"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也。" 《少年行》组诗是对杀敌报国的少年英雄的赞美,也是诗人自己向往建功立业的英雄主义理想的表述。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