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什么叫有佛性,什么叫有禅机?

答案:4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3 16:47
  • 提问者网友:沦陷
  • 2021-03-03 05:13
什么叫有佛性,什么叫有禅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03-03 06:34
佛性也叫本性、自性等,就是哲学上所讲的本体、本源,是出生一切万物的根源。因此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可成佛。六祖说,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禅机也叫机锋,是禅宗祖师打掉参禅人心中妄想杂念的手段,以期其明心见性,即实证佛性本体。也是祖师勘验学人悟入境界的方法。这个机锋往往是非常玄念、难以领会的语言、动作等,让你立即回答,不可用思维。悟入的人立即明白,没有悟入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灵山会上,佛祖拈花示笑,这一举动就是禅机,只有摩诃迦叶明白佛意,以微笑回佛。佛祖即肯定迦叶明心佛性,即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离相,付与摩诃迦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怀裏藏嬌
  • 2021-03-03 09:29
不信的骂佛的人都没有 信的可以有 不明白的这个也可以有 他会说你有你得信啊你有啊你什么都有 交钱给方丈 方丈更喜悦 什么都有
  • 2楼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3-03 08:30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性,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所有众生都有佛性。
  • 3楼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3-03 07:44
【佛性】
  “佛”,觉悟的意思;“性”,不变的意思。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意为人人都有觉悟之性,都可以成佛。现在尚未成佛,但可以成佛的本性是不变的。究竟什么是佛性?《华严经》卷三九说:“佛性甚深真法性,寂灭无相同虚空。”这两句偈文说明“佛性”也可称为“法性”。《北齐书·杜弼传》中说魏帝召见杜弼,杜弼也说道佛性即是法性。帝问:“闻卿精学,聊有所问,经中佛性、法性为一为异?”杜弼回答道:“佛性、法性止是一理。”所谓佛性或法性,就是佛家所说的“空理”,空寂无相,甚深微妙。了悟证得此空理,即名为佛。所以成佛既难又不难。说它难,难就难在“空”不了。若能理解万法皆空,真正证得诸法(宇宙万有)本性空寂无相,那又与佛何异?“佛性”思想,是大乘佛教的重要教义之一。我国古代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典籍尚不完备时,南朝梁·竺道生即持此主张,认为阐提(断善根之人)也有佛性。他的这一大胆创见,当时在佛教界引起了很大争论,道生本人遭到围攻。“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故事,就是由他的阐提也有佛性的主张引起的。后来大本《涅槃经》流传到南方,证明道生的见解不误。一场争论才平息下来。从而道生的声望也就更高了。佛性一词在小说中也有引用,如《水浒传》第四五回:“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自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马。”禅机就是机锋转语【机锋】
  本义是弓上的机牙和箭锋。禅宗用以比喻敏捷而深刻的思辩和语句。如宋·苏轼《金山妙高台》诗云:“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禅家多用机锋之言验证对方的悟道程度。机锋通常表现在对答之中,称为“机锋对敌”。如明·徐渭《翠乡梦》第二出:“俺禅家自有个哑迹相参、机锋对敌的妙法。”机锋有如下的特点:一是快捷如箭,不容犹豫思索。如“一宿觉”条中慧能与玄觉对答如流,妙语贯珠。一是如箭行无迹,要旁敲侧击,不许一语道破。禅家多用俗语诗句,少引经文,便是此意。一是利如箭锋,直如箭行。如风吹幡动,一僧说是“风动”,一僧说是“幡动”,慧能却说“仁者心动”,直指人心,如石破天惊。一是对机,如箭与弓上的机牙相对,一发中的。慧能所传“三十六对法”便属这一类。实际上,斗机锋并不限于丛林中。耽味禅悦的文人也喜欢对几句机锋。众所周知,在小说《红楼梦》里,宝玉与黛玉就经常参禅斗机锋。后亦用机锋泛指敏捷的才思。如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房室》:“若夫文人运腕,每至得意疾书之际,机锋一阻,则断不可续。”又如钱钟书《围城》:“鸿渐因为她们说话象参禅似的,都隐藏机锋,听着徒乱人意,便溜上楼去见父亲。”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