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下雨是什么心情

答案:5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9 19:07
  • 提问者网友:無理詩人
  • 2021-01-09 13:32
下雨是什么心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woshuo
  • 2021-01-09 14:50
天气会影响湿度和温度。人的皮肤对湿度和温度是很敏感的啊。会影响你的中枢神经。让你的大脑感知愉快和压抑。天气在另一方面影响你的出行。对你的心情也是一种影响。总之对你的心情是会有一定的影响的。还是那句老话。 30%的人对天气的变化有感觉 -女性比男性对天气的变化更敏感 -年龄越大心情越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 -生活在热带的人易怒、寒带是抑郁症的高发区、水乡使人多情机敏…… “气象病”正在走近你 如果今天阳光灿烂、空气湿润、和风飘飘,你就会觉得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吧?如果一连遭遇十几天的阴雨,你是否会感到莫名的郁闷?对这种心情的变化,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多愁善感。因为科学家已发现,在气候特别寒冷的地带,人们在冬天的情绪会显著地忧郁、低落,而导致情绪低落的主要原因,则为缺乏阳光;同时还会出现容易疲劳,过多睡眠,喜欢吃大量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他所生活地区的气候有直接关系―――长期生活在热带的人,性格暴躁比较易怒。纬度高的寒带,气候寒冷、阳光变得稀有,是抑郁症的高发区。气候湿润、万物生机盎然的水乡,人会多情、反应机敏。而草原上的牧民为人豪放、山区的人性格率直。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资料表明,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全球大约10万人患上了抑郁症,精神病的发病率上升38%,交通事故也至少增加了5000次以上,究其原因,是全球气候异常和天气灾难超过了一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精神治疗专家发现,人的情绪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对天气变化,特别是坏天气的刺激反应强烈,表现出种种不适症状:疲倦、身体虚弱、健忘、眼冒金星、神经过敏、情绪低落、工作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降低、睡眠不好、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恐惧、冒汗、寒战、没有食欲、尿频、感觉器官障碍、肠胃功能紊乱、神经质、易激动、心跳加快、晕倒、痉挛、骨头疼痛、脊柱错位以及手术刀疤疼痛等等。那么他就可能得了“气象病”。 其实,在经济困难或战争期间,人们对天气感觉性的抱怨普遍比较少,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却呈增加趋势。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天气不很稳定,另一方面也可能归因于我们的现代生活方式―――各种各样的身体和精神负担、紧张状态、睡眠和饮食习惯、烟酒消费、没有休养价值的度假、快速的工作节奏也是重要原因。这些因素使得环境压力增加,并使我们对自然影响的适应能力降低。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现代社会的文明病:气象病。有资料显示,这种病在发达国家约占总人口的50%-70%! 决定对天气敏感度的5个因素 一、性别―――女性更敏感 女性对气象的变化更明显,她们比男性更常抱怨由于天气而引起的身体不适。调查发现,男女对天气感觉的差别在几乎所有年龄组都存在。这种差别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到妇女进入更年期时达到极大。60岁以后男女的反应差别又相应地变小了。 对于女性来说,最大的差别在于疲倦、神经质、睡眠、血液循环和植物神经紊乱、头痛、情绪压抑以及恐惧。总的来说,女性比男性的天气感觉性种类更多,强度更大。 二、年龄―――中年人的反应最强烈 年龄是决定天气变化强度的最重要的因素。即使婴儿和小孩也受到天气的影响。他们对气象因子的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不佳、躁动不安、啼哭不已、爱吵架、疲倦、没兴趣玩耍、睡眠不好、拉肚子、呕吐和没有食欲等症状。 有资料显示,人对天气敏感度在一生中的前20年呈增加趋势。中年人中,大约有1/3的人对天气变化有明显感觉,女性到了更年期,大约有一半的人会抱怨天气的影响。但到了60岁以后,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出现的频率又开始下降到30%-50%之间。 三、体质―――一个尚在深入研究的方向 面对天气变化反应的强弱,应该与人的气质及体液有关。虽然至今人们仍然认为体质类型和天气的关系也还是个假定,而不是确定无疑的知识,但过去几十年人们不断尝试发展一门主要建立在体质类型基础上并可应用于精神病学的生物气象类型学。 四、个性―――怯懦的人要特别注意 假如你发觉自己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悲观厌世、自我否定、易怒、易激动、害羞、有人际交往困难、怯场、容易沮丧,你就会对天气变化的感觉比他人更强烈。 五、社会层次―――处于“两头”的阶层惧怕天气变化 社会精英们和穷困潦倒一族都要小心了,因为这一高一低、处于社会两头的阶层,最容易受到天气影响,而中间层人士受到的影响最小。在出现不利天气的情况下,上层人士往往会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疼痛感加强以及常见的不想工作等症状。底层人士常感觉到疲倦、精疲力竭、心脏和循环系统紊乱以及风湿病和断骨痛等症状。而中间层人士更容易抱怨疲倦和工作中出错。 天气能影响你到几度 专家认为,当寒潮袭击,或台风过境,或气温忽降忽升,或出现大风、大雾、阴雨天气等,如在健康人身上出现情绪抑郁,乏力身困、失眠易醒、头痛、易激动、焦虑、食欲不振等症状,却查不出其他原因,而且每当天气变化时,都出现类似的症状,那么“气象病”基本可以确诊。 但不同的人对天气的变化的本能反应是大不一样的,根据不同的反应,专家将人分成三种人。 一、轻度―――轻微波动型 这种人在天气有变化时,没有感觉到痛苦,但他们的情绪和健康状况却会有波动。 二、中度―――不稳定型 这种人的植物神经系统不够稳定,他们比第一种类型的人对坏天气的刺激反应更强烈,也更早。在天气骤变时他们会感觉到头痛和睡不好,还会感到疲倦、情绪不好并变得易于激动;可能还无法集中注意力;只喝少量的酒也会在酒后有反应;开车时也会表现出反应比平时迟钝。据调查,大约有60%的人觉得自己属于这种类型。即使按十分严格的生物气候学标准衡量,每三个人中也有一个人是属于此种类型的。 三、重度―――敏感型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是一些病人,他们可能患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或者曾经受过伤如骨折等等。当天气突然变冷或变热时,他们可能会感到伤口疼痛或者慢性病加重。 -文/本报记者尉蓉晖/郝丽娜 链接―――天气对人的影响 1、湿热天气会影响人反应的准确性。人的反应性在6月份最好,12月份最差。所以,冬季交通事故率一般较高。 2、气温在18℃时,人脑思维最为敏捷;35℃以上人脑会感到疲劳;温度低虽使人脑清醒,但用脑效率并不理想。 3、气压,气温,湿度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均不大的平稳气候有利于人的长寿。因为年龄越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就越高。 4、空气最新鲜的时间不是早晨。而且恰恰相反,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其中晚七点和早七点为最高峰。一年之中,夏秋季空气最新鲜,春冬的头一两个月空气污染最重;在一天当中,中午下午空气较新鲜清洁。5、血色素:夏季低,冬季高。6、白细胞:冬季高,12月份最高。 7、血小板:3-4月份高,8月份低。 8、血清蛋白:总蛋白自冬至夏会减少,白蛋白夏天高,冬天低,球蛋白冬季高,夏季低。 9、血容量:冷气团,冷锋后降低,受热后增加。 10、二氧化碳结合力:12月份最高,6月份最低。 11、血磷:2月份最低,夏秋最高。 12、血钙:2-3月份最低,8月份最高。 13、血镁:2月最低,12月最高。 14、血碘:冬季最低,夏季最高。 15、毛细血管抵抗力:冷锋后增强,暖锋后降低。 16、组织穿透力:冷锋后减少,暖锋后增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1-09 19:30
压抑 沉闷
  • 2楼网友:渡鹤影
  • 2021-01-09 18:08
心里面有点压抑一样
  • 3楼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1-09 17:44
不喜欢下雨,会很烦躁
  • 4楼网友:街头电车
  • 2021-01-09 16:11
心情很不好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