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今年去威海乳山市玩,有一天晚上和朋友去赶海,恐怖的事情在礁石上发生了。。。

答案:5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6 17:59
  • 提问者网友:不要迷恋哥
  • 2021-01-25 19:39
今年去威海乳山市玩,有一天晚上和朋友去赶海,恐怖的事情在礁石上发生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1-25 19:53
朋友,我在做任务,如果回答对你有帮助,麻烦给个最佳答案鼓励一下,谢谢!
是一种海洋生物,青岛这里也有,叫什么名字不知道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舊物识亽
  • 2021-01-25 22:57
kkiihyujhnbgjkiyh
  • 2楼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1-25 21:50
我是乳山的,家就在海边,这个东西经常见,我们俗称它“马牙”(音译,也不知道书面怎么表达)。这东西大多是棕绿色身上里边还有纹路,你的比喻很形象,有点像没有皮的葡萄。碰它会动,用手摸它是软的有点粘,但是它不咬人。
  • 3楼网友:十鸦
  • 2021-01-25 20:55
大自然无穷魅力,造物主无限的造化。
  • 4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1-25 20:40
藤壶是附着在海边岩石上的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它的形状有点象马的牙齿,所以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常叫它“马牙”,藤壶体表有个坚硬的外壳,常被误以为是贝类,其实它是属甲壳纲的动物,在动物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蔓足目、藤壶科,藤壶类的柄部已退化,头状部的壳板则增厚且愈合成“火山状”,在顶部的“火山口”有4片由背板及盾板组成的活动壳板,由肌肉牵动开合,藤壶可由此伸出蔓脚捕食,组成“火山壁”的壳板并非实心构造,由底部观察可以发现它们是由中空的隔板所组成。“火山”内的藤壶身体与茗荷类一样,像一只仰躺的虾子,蔓足在上朝向顶部的开口,主要捕食浮游动物中的桡脚类及蔓足类的幼生为食,常形成密集的群落,布满岩石表面。
藤壶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污损生物”,它不但能附着在礁石上,而且能附着在船体上,任凭风吹浪打也冲刷不掉,藤壶在每一次脱皮之后就要分泌出一种粘性的藤壶初生胶,这种胶含有多种生化成份和极强的粘合力,从而保证了它极强的吸附能力,它们的附着对于在海水中航行的船只及抽取海水冷却的工厂而言都是极大的困扰与负担,全球每年都得耗费极庞大的人力及资金在清除藤壶上,而防止藤壶附生的各种科技及涂料,也持续在研发当中。
藤壶分布甚广,几乎任何海域的潮间带至潮下带浅水区都可以发现其踪迹,它们数量繁多,常密集住在一起,成型后的藤壶是节肢动物中唯一行固着的动物,在海岸边我们所看到的藤壶外型,一般分为两种:一是鹅颈型藤壶,它们经由一个不同长度、呈圆柱型的茎,附着在硬物上;另一种是圆椎型藤壶,它的外壳由复杂石灰质所组成,看上去像座火山缩小的外型,以上这两种型式的藤壶开孔部都有一个由许多小骨片所形成活动壳盖,当水流经过孔部时壳盖会打开,会由里面伸出呈羽状的触手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等到退潮后壳盖会紧紧地闭起,以防止体内的水份流失,及防御其它生物的侵扰,虽然藤壶有很坚硬的外壳保护,但海中的海星、海螺及天上的海鸥都会把它视为摄食对象。
藤壶舟山本地人叫“嵯”,在裸露的礁石上象一个个小火山,那叫旱“嵯”,食用价值不高,长在水里的藤壶才是上品,个大粗壮,连根采挖,煮熟后敲开,连汤带肉嘬吸立刻满嘴生津妙不可言,在上档次的酒店里都很少有这等美食,主要是采藤壶有很高的风险性,一般是由专业的讨海人潜水采挖,有时候我们在海钓的时候嘴谗了,也会选择浪小无流的地方嘴里叼个小氧气罐潜下去采挖,风险很大,真是应了一句老话:“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当然,最多的还是带回来除了“孝敬”老婆外就是给朋友们分享,人不就是图个乐嘛!
藤壶一般都是清水氽汤鲜吃,其法很简单,放点姜芽、放点盐,将水烧开了再放入藤壶烧开就可以了,其味鲜美可口,无须再放味精,撒点葱花则色香味俱全,当然也可以“重盐腌之,能久藏”,腌了吃味道各有千秋,也可鲜吃,还可伴鸡蛋鸭蛋炒着吃,还有一种用地瓜粉勾芡后做汤吃,味道均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