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生命大分子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07:44
- 提问者网友:寂寞撕碎了回忆
- 2021-01-03 17:5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识别生命大分子 所有的生物体都含有包括DNA和蛋白质在内的生物大分子。科学家一直梦想能辨识其“身份”,进而“看清”它们是“什么样子”,以推进生命科学的研究进程。 传统质谱测定分析法只能用于分析小分子和中型分子,而对于生物大分子的分析却长期面临着如何从液态中分离带电分子并使之在气态中悬浮的技术困难。“解吸附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对分离并在气态中悬浮带电分子是十分有效的,使质谱分析生物大分子有了新突破。使用传统质谱分析方法,首先要将成团的蛋白分子拆分成各自独立的单个分子,将其电离并使之悬浮在真空中,然后让它们在电场作用下运动。由于质量和所带电荷的差异,它们通过指定距离的时间也就不同。质量小的离子和电荷大的离子速度快,相反的则慢些。通过测定不同分子的运行时间,就可计算出分子的质量。但生物大分子比较脆弱,在拆分和电离过程中它们的结构和成分很容易被破坏。 由美国科学家芬恩和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发明的两种方法弥补了这一缺陷。芬恩运用电喷雾质谱技术使液体蛋白质分子雾化成细小的带电液滴,随着溶剂的蒸发,液滴表面电荷强度逐渐增大,以产生悬浮的带电离子;正是这“小小精灵”致使分析物以单电荷或多电荷离子的形式进入气相,然后在电磁场作用下分离,不同质荷比的离子被探测形成质谱。此过程的第一推进力是高电场。芬恩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初衷,而且有额外的收获: 电喷雾质谱测定法能使电荷离子质荷比降低到普通质量分析仪器可以检测的范围,因此它的分析对象不仅是单一大分子类型。田中耕一则采用软激光解吸附质谱技术,即在样品能量、结构及化学环境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用激光照射这些成团的蛋白质大分子,这些分子吸收足够多的入射光能量后崩解成悬浮的碎片即带电离子,然后在电场中加速飞行形成质谱。田中耕一率先完成了激光技术与生物大分子的链接。现今多项激光解吸附应用技术都是软激光解吸附质谱测定法原理的“产物”。看来,田中耕一也有额外的收获。 解读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破译生命信号系统奥秘的关键(查明“身份”)已由梦想成为现实。200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为芬恩与田中耕一共享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的贡献推动生物大分子研究的进程。嗣后,科学家借助核磁共振技术揭示了生物大分子的真面目,并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完成了对多种罹患危险性疾病(如疯牛症)生物个体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测定。 对“电喷雾质谱技术”与“软激光解吸附质谱技术”在分析生物大分子过程中共同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二者都是为解决“从液态中分离带电分子并使之悬浮”这一难题设计的。 B.这两种方法最终都使带电离子在电场中形成蛋白质大分子质谱 C.二者不仅完成了对蛋白质大分子的质谱分析,而且都有超出预想的成功。 D.这两种方法都成功地使蛋白质大分子完整地分离,同时也被电离。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先进的质谱测定方法也只能完成查明生物大分子“身份”的任务。 B.利用“解吸附技术”分离在气态中悬浮的带电分子十分有效。 C.“看清”生命大分子是“什么样子”还需要利用核磁共振技术。 D.田中耕一是世界上运用激光技术分析生物大分子并取得成功的第一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三千妖杀
- 2021-01-03 19:17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 【小题1】D(A项、B项,没有针对“分析过程”中的共同点来叙述,而是这两种方法的作用或结果。C项,转移话题。) 【小题2】B(“分离在气态中悬浮的带电分子”是对原文的错误整合。原文“它对分离并在气态中悬浮带电分子是十分有效的”一句中“悬浮”是“使带电分子悬浮”的意思。)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家
- 2021-01-03 20:29
我学会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